连续性护理干预
连续性护理干预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专利文献683978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国医药指南、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等;
连续性护理干预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军、冯枫、吴霞等。
连续性护理干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3978篇
占比:99.98%
总计:684104篇
连续性护理干预
-研究学者
- 冯军
- 冯枫
- 吴霞
- 宁晓兰
- 文博
- 曹俊杰
- 林燕勤
- 王春丽
- 罗丽琼
- 谢凤珍
- 贾敏
- 赵素敏
- 鲁俊亚
- 乔红英
- 于江
- 于琛
- 任婷婷
- 何千
- 何清丽
- 何燕
- 侯厶瑞
- 兰云霞
- 冒云霞
- 凌卫忠
- 刘云
- 刘佳
- 刘倩
- 刘全坤
- 刘契
- 刘永花
- 刘洪娟
- 刘温温
- 刘玉兰
- 刘红玲
- 刘英
- 包乌仁
- 卢少贞
- 卢敏
- 卢莹莹
- 叶美玲
- 吕捷1
- 吕瑞
- 吴明珑
- 吴贤慧1
- 周丹
- 周小姣1
- 周漪
- 周育红
- 周萍
- 唐森蜜子
-
-
柏倩;
张敏;
白伟莉;
王菊;
赵颖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行为管理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阶段结束时、第二阶段结束时、第三阶段实施3个月时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管理、情绪控制、遵医服药、科学饮食、运动训练、预防感染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
-
徐晓光
-
-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自我行为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行连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郑欣;
喻芬
-
-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80例接受THA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无下肢DVT发生,低于对照组的(10.00%(4/40),P<0.05).两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中功能、疼痛、活动度、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可降低THA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膝关节功能.
-
-
鲁俊亚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连续性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各45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巴塞尔(BI)指数]和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BI指数和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依从性.
-
-
鲁俊亚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连续性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各45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巴塞尔(BI)指数]和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BI指数和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依从性.
-
-
地里阿热·尔肯
-
-
摘要:
目的:分析持续护理措施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用.方法:将80例接受THA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次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数量.结果:本组患者无DVT病例,低于对照组(10.00%(4/4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和视觉模拟疼痛表(VAS)的汉密尔顿焦虑指标均有所下降,而对照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监察组中,哈里斯在功能、疼痛、活动、缺陷等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组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为95.00%(38/40),比对照组(32/40)高出80.00%,p<0.05%.结论:持续护理可减少THA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膝关节功能.
-
-
潘如彩
-
-
摘要:
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于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用药依从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2020.1-2021.1月择取我院接受角膜移植患者102例开展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严格按照连续性护理干预进行分组,立项组作为试验新型护理模式一组,预设组护理模式不变,对比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预设组院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始终高于预设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角膜移植患者提高手术后用药依从和生活质量有正面作用,值得推广该种新型护理方案.
-
-
张美龙;
陈雪梅
-
-
摘要:
目的:研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设定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妊娠糖尿病患者86例且依照挂号单双数分组(n=43),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连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孕周(38.86±0.91)、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3228.69±555.48)g,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及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巨大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剖宫产、巨大儿等发生率,对改善母婴结局有积极作用.
-
-
焦红英
-
-
摘要:
目的 观察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研究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均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我院就诊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之间生活质量评分中,各项指标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针对脑卒中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性更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获得了患者的满意和认可,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
杨宗艳;
蒋辉;
李香香
-
-
摘要:
目的:观察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56例,治疗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2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8例)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与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提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与自我效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