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杀伤
软杀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军事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1022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科学之友、国防科技、现代防御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年会、信息产业部电子对抗专业情报网二〇〇六年技术交流会、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等;软杀伤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斯福、付伟、关世义等。
软杀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022篇
占比:99.75%
总计:51148篇
软杀伤
-研究学者
- 王斯福
- 付伟
- 关世义
- 刘永才
- 潘功配
- 王泉水
- 胥杰
- 陈宁
- 马玲
- 刘加凯
- 刘品雄
- 刘孝刚
- 夏青
- 孙文广
- 张克
- 张士峰
- 张浩然
- 强文义
- 朱炳贤
- 李勇军
- 李士伟
- 杜木
- 杨力帆
- 穆连运
- 耿建忠
- 胡云安
- 葛之江
- 蔡洪
- 赵尚弘
- 金焱
- 黄隽
- 丁信成
- 亢有甫
- 仇裕国
- 仲霄
- 任光峰
- 任智敏
- 何晓军
- 何玉彬
- 余文力
- 关华
- 关成启
- 关效贤
- 冀河军
- 冯宇驰
- 冯顺山
- 刘丽
- 刘保果
- 刘天华
- 刘平香
-
-
杨力帆;
刘加凯
-
-
摘要:
针对人员目标,开展非致命武器能力需求及问题研究和发展方向分析。依照处置行动中非致命武器的能力需求,将非致命武器处置能力划分为软杀伤能力、驱离驱散能力、捕获控制能力、辅助作战能力,分析目前存在的能力短板和拟发展技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当前非致命武器体系能力亟待提升、体系设计还不完善和急需任务装备力量薄弱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反人员非致命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
-
杨力帆;
刘加凯
-
-
摘要:
针对人员目标,开展非致命武器能力需求及问题研究和发展方向分析.依照处置行动中非致命武器的能力需求,将非致命武器处置能力划分为软杀伤能力、驱离驱散能力、捕获控制能力、辅助作战能力,分析目前存在的能力短板和拟发展技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当前非致命武器体系能力亟待提升、体系设计还不完善和急需任务装备力量薄弱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反人员非致命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
-
马雯;
叱干小玄
-
-
摘要: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化,无论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无人机威胁,反无人机技术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技术.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对反无人机技术的常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对国内外反无人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在总结现有反无人机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多模复合探测、无人值守探测、定向能武器发展以及软硬结合反制等反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
-
-
刘丽;
武坦然;
崔静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攻击速度、隐身性、目标识别能力、规避能力和抗干扰措施等变得更快、更隐蔽、更强.在未来的战争中,舰船受到反舰导弹攻击的潜在威胁越来越严重.为了防御反舰导弹,世界各海军强国竞相推出了各式对抗反舰导弹的软杀伤武器系统,并持续着力推进诸多新的研究项目.概述了外军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的发展背景和系统构成,阐述了外军主要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外军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发展的特点.
-
-
-
-
-
-
-
李海松
- 《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随着军事高科技技术的发展,C4ISR信息系统对于现代战争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C4ISR信息系统的特点,从“硬摧毁”和“软杀伤”两个方面,探讨了C4ISR信息系统网络攻防体系所采用攻防手段与技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