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磁致伸缩材料

超磁致伸缩材料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401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937880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第十六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等;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相关文献由776位作者贡献,包括邬义杰、王博文、袁惠群等。

超磁致伸缩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7880 占比:99.97%

总计:938140篇

超磁致伸缩材料—发文趋势图

超磁致伸缩材料

-研究学者

  • 邬义杰
  • 王博文
  • 袁惠群
  • 于敦波
  • 何忠波
  • 周寿增
  • 张世荣
  • 徐静
  • 杨红川
  • 蒋成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肇奇; 何忠波; 薛光明; 周景涛; 荣策; 刘国平
    • 摘要: 电控喷油器用致动器的性能,对喷油器喷油特性以及发动机工作性能具有重大影响。探讨了应用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换能元件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在电控喷油器中的应用现状。首先,介绍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发展背景;其次,简要介绍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作用机理、优良特性以及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结构原理;然后,将电控喷油器按照致动器通电工作方式、驱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系统梳理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应用于电控喷油器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电控喷油器用致动器的发展方向。
    • 刘强; 李婧; 张雄伟; 贺西平
    • 摘要: 为减小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在高频工作时的设计误差并抑制涡流损耗,基于解析法设计了一种新型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利用表观弹性法求出换能器的等效弹性常数,计算了换能器的共振频率,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换能器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对换能器的稀土棒进行涡流损耗分析;进一步研制了换能器的样机,并进行阻抗测试。结果表明:未处理稀土棒的涡流损耗主要集中于外径表面,切片后稀土棒的涡流损耗减小了67.98%;根据表观弹性法计算的换能器共振频率与有限元计算、实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而基于一维纵向理论求得换能器的共振频率与实验测试结果相差较大。
    • 雷磊; 赵颖博; 杨大渭; 高宇; 郭安祥; 万昊
    • 摘要: 为提高测量电流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设计了适用于振动、应变、磁场和温度等多物理场的GMM-FBG光学电流传感器。分析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光学传感特性,构建了超磁致伸缩材料(GMM)的一维非线性模型和磁热耦合模型。组合封装GMM和FBG的传感探头,构建磁路系统和解调系统,校正了传感器的相位误差,设计并实现了GMM-FBG光学电流传感器实物。分析了温度特性,从不同磁场方向进行电流响应实验,验证了温度补偿方法。GMM-FBG光学电流传感器取消了温度换算,降低了计算量,实现了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提高了实时测量精度。该研究面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复杂电力系统,为新型光学电流传感器的开发与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 代博文; 何忠波; 杨朝舒; 薛光明; 周景涛; 刘国平
    • 摘要: 振动能量采能装置为大规模的MEMS设备网络摆脱传统物理连接和电源维护的限制提供了可能,但传统振动能量采能装置大多采用单一换能器的单一采能模块,存在采能效率提升难度大、环境适应性差等缺陷,因此需要推动传统采能模式向多种换能器协同采能的复合模式转变.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优异特性出发,整理归纳了目前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复合采能模式的不同,将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复合采能装置进一步分为磁致伸缩/压电型和磁致伸缩/电磁型.梳理了不同类型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的发展脉络,展望了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分析结果研究人员对超磁致伸缩材料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发展脉络的系统性理解提供了参考,也为复合采能装置结构及理论创新提供了参考.
    • 张远武; 闫向宏; 刘钰姣; 张逸
    • 摘要: 根据声速与材料弹性常量之间满足的克里斯托菲尔方程,利用超声脉冲法测量了超磁致伸缩材料中超声波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声速,计算出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弹性常量.利用电磁铁激发均匀的外磁场,测量了超磁致伸缩材料中超声波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声速与外磁场的关系,研究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弹性常量随外磁场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传统固体介质声速测量实验内容的扩展与升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超声脉冲法测量声速原理的理解,还使传统的实验项目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 陈嘉敏; 王雷
    • 摘要: 为实现对摆式隔/减振系统摆线长度的微应变控制,继而为摆式隔振系统隔振一体化奠定基础,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GMM)设计了复合石英摆线.该复合摆线将GMM的磁致伸缩应变转换成轴向应力施加于摆丝上,使摆丝发生轴向形变.提出了磁控溅射镀膜与复合粘贴两种制备复合摆线的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复合石英摆线在磁场作用下的应变机理和应变特性.
    • 孟建军; 陈彦丰; 祁文哲; 王安明; 胥如迅
    • 摘要: 以设计一款能长期工作且最大工作位移为50μm、最大输出力为2 kN的新型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为目的.在分析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关键参数进行设计.选取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最佳预压应力,通过计算确定超磁致伸缩棒的几何参数;同时,为提高作动器的工作效率,对电磁线圈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利用MATLAB、ANSYS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实验表明,所设计的作动器满足设计要求.其研究结果对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结构设计及相关理论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 赵能桐; 杨鑫; 陈钰凯; 罗安
    • 摘要: 为了辐射更高的声功率,大功率超磁致伸缩电声换能器常采用多根超磁致伸缩棒材组合的结构,从而辐射更高声功率.现有的阻抗分析方式一般将超磁致伸缩棒材视作均匀一致的个体进行计算,然而该材料所采用的定向凝固制备方法存在固有缺陷,导致材料性能一致性不高,因此将棒材性能均匀化处理的阻抗分析并不准确.该文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展示四根棒材参数互异所带来的阻抗影响.在使用分布参数法进行阻抗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每个棒材不同位置参数的差异.然后将棒材按单位长度进行微分,探究棒材不同位置参数互异带来的影响,以相同参数所占微元进行积分求和,进而分析得到换能器整体的阻抗.通过与传统集总参数模型和实验数据的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可知该文所提出阻抗分析方法更准确,对换能器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高美玲; 金可臻; 宋荣和; 乔学光
    •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的高灵敏度光纤磁场传感器,利用波长解调技术研究传感器的磁场和温度响应特性、重复性、指向性及可逆性等.该传感器是由一段单模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和非本征法布里珀罗干涉腔(extrinsic Fabry-Pérot interferometer,EFPI)构成,其中,EFPI由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MMF)和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SMF)构成,并固定于铽镝铁(Terfenol-D)棒材的轴向微型槽内,微型槽通过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得.Terfenol-D材料具有高效磁致伸缩性能,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易发生形变并改变EFPI腔长,通过监测干涉光谱漂移实现磁场的高灵敏度探测,同时利用FBG的温度敏感特性进行温度补偿,实现温度和磁场的同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0~ 100 mT磁场范围内磁场灵敏度为1.2278 nm/mT,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方向性;FBG和EFPI温度灵敏度分别为0.0082 nm/°C和2.6963 nm/°C,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 李鹏阳; 刘强; 李伟; 周玄; 王李梦; 王权岱; 袁启龙
    • 摘要: 为了实现大功率、大振幅的超声振动输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磁致伸缩超声换能器,换能器的形状是一个窗形的结构,用ANSYS软件对设计的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进行动力学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采用ansoft Maxwell软件分别对窗形换能器和棒形换能器进行了磁分析,发现窗形换能器的磁路是一个闭合的磁路,漏磁较少.分别对窗形换能器和棒形换能器的阻抗和振幅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窗形换能器和棒形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基本一致,窗形换能器的阻抗比棒形换能器的阻抗要小很多,但是在相同的驱动电压下,窗形换能器的平均振幅大约是棒形换能器平均振幅的1.5倍.窗形换能器的阻抗小、结构紧促、输出振幅大,是未来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发展的新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