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低位

超低位

超低位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专利文献18909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中国医药导报等; 超低位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柳晓科、鹿群、刘哲等。

超低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18909 占比:99.68%

总计:18969篇

超低位—发文趋势图

超低位

-研究学者

  • 柳晓科
  • 鹿群
  • 刘哲
  • 尚琳
  • 李建敏
  • 李彤
  • 李沛文
  • 王军
  • 田英俊
  • 缪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东升
    • 摘要: 目的 对甲状腺腺瘤患者采取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7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6例,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视觉模拟评分(n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切口美容评分更低(P<0.05).结论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方案可降低手术创伤及疼痛程度,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切口美容价值更高.
    • 杜涛; 傅传刚; 周主青; 纪昉; 黄贲
    • 摘要: 目的 研究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出标本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1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标本手术83例,双吻合器法小切口手术2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初次造口排便时间、淋巴结检出数、下切缘长度、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肛门Wexner失禁评分以及1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全部112例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肛门Wexner失禁评分及1年DF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吻合器组住院天数少于双吻合器组,分别为(7.9±3.5)d和(10.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初次造口排气时间分别为(13.7±6.0)h和(44.6±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肿瘤下切缘长度分别为(1.8±0.3)cm和(1.6±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83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双吻合器法相比,单吻合器法经肛门取出标本进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安全可行,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 胡海平; 郑凤萍; 简闽涛; 程宇
    • 摘要: 目的:分析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过程中实施经肛拖出-反式荷包钳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5例进行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给予对照组42例直肠癌患者DST治疗,给予治疗组43例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肛拖出-反式荷包钳技术,对比两组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复发率、保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实施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中给予经肛拖出-反式荷包钳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保肛率,减少复发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郭志刚; 周仕海; 陈宏; 王尧; 雒洪志; 冯春在; 邓辉洲; 杨志锋; 李继延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ISR)术后肛门控便机制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29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ISR术患者为治疗组,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时进行肛门失禁Wexner评分,与肛管测压、代直肠静息容量测定相结合以评估患者的排便功能,同时设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显示,治疗组术后1、3、6、12个月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内术后3、6、12个月均与上一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P<0.001).患者肛管压力测定显示,治疗组术后1、3、6个月的最大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术后3、6、12个月的最大静息压均与上一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29,P<0.05).代直肠静息容量测定显示,治疗组所有检测时间点的静息向量容积、收缩向量容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组内术后3、6、12个月均与上一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0.715、3421.403,均P<0.001).结论 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患者肛门控便功能是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术后12个月左右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of bowel control after laparoscopic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 for ultra-low rectal cancer.Methods Between June 2014 and June 2016, twenty nine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ISR for ultra-low rectal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experimental group). The Wexner score of anal incontinence, anorectal manometry and the resting volume determination of rectum were used to evaluate anal 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ealthy adults) at 1, 3, 6,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 3, 6, 12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by the Wexner incontinence score (P<0.01). In experimental group, 3 months vs 1 month and 6 monthsvs 3 months and 12 monthsvs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182.4,P<0.001).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 3, 6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by anorectal manometry (P<0.05). In experimental group, 3 monthsvs 1 month and 6 monthsvs 3 months and 12 monthsvs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y Maximum resting pressure (F=25.029,P<0.05).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 3, 6, 12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by resting volume determination of rectum (allP<0.001). In experimental group, 3 months vs 1 month and 6 monthsvs 3 months and 12 monthsvs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4640.715, 3421.403, bothP<0.001).Conclusion Anal continence is a gradual recovery process for patients with lower rectal cancer undergoing resection of the sphincter, which can reach or close to normal level one year after surgery.
    • 张秀荣
    • 摘要: 超低位速率分形灰度图像压缩算法影响图像存储、图像传输和医疗远程等技术的发展,在海洋、军事、农业等方面也广泛应用.针对当前算法由于完整度不够,导致分形灰度图像压缩不到最小,且还存在图像失真和传送速率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字典构造的超低位速率分形灰度图像压缩算法,采用小波系数对超低位速率分形灰度图像的压缩初值和差值进行分解计算.将图像矩阵分为若干小矩阵,利用EC-SVD算法控制图像矩阵压缩后的高清度误差,衡量原始图像和压缩后图像的差异,提高分形灰度图像的清晰度,降低失真效果,使图像高清且完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分形灰度图像的压缩较完整,使文件可以压缩到最小,提升了图像的高清度和传送速率,提高了超低位速率分形灰度图像压缩实用性.
    • 闭朝宽
    •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并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施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术中严格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有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势.
    • 胡悦; 邓明飞; 孙超; 孙昕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率以及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手术且吻合口距肛缘≤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完整随访资料,评价患者术后3、6、12个月排便功能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146例中,吻合口距肛缘≤1.0 cm 25例、1.1~2.0 cm 59例、2.1~3.0 cm 62例.随访12~50个月,肿瘤复发率8.2%.术后3个月、6个月排便功能评分显示,吻合口距肛缘越近,患者肛门功能评分越低(P0.05).结论 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保肛手术并不增加肿瘤复发率;吻合口距离肛缘越近,对术后排便功能影响越大,但随时间推移,排便功能有可能逐渐恢复.
    • 王建生
    • 摘要: 目的: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组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手术方式治疗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甲状腺腺瘤患者经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实施.
    • 王继卫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收治的114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随访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切口美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疗效确切,切口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可靠,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