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编码
视频编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633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7篇、会议论文269篇、专利文献206542篇;相关期刊559种,包括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
相关会议178种,包括第21届电路与系统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等;视频编码的相关文献由6754位作者贡献,包括尹鹏、刘杉、叶琰等。
视频编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6542篇
占比:98.95%
总计:208738篇
视频编码
-研究学者
- 尹鹏
- 刘杉
- 叶琰
- 林建良
- 韩宇镇
- 庄子德
- 黄毓文
- 金壹求
- 贺玉文
- 陈庆晔
- 陈渏纹
- 张凯
- 安基程
- 许晓中
- 蝶野庆一
- 高文
- 郑云飞
- 金镇雄
- M·安尼克塞拉
- 李英烈
- 林晶娟
- M·汉努克塞拉
- 崔振秀
- 全炳宇
- 修晓宇
- 王祥林
- 李泰美
- 李翔
- 林成昶
- 文柱禧
- 金海光
- G·拉罗彻
- 毛煦楠
- 雷少民
- 青木启史
- 韩钟基
- 徐志玮
- 李镇浩
- 金晖容
- 宋振翰
- 尹澎
- 仙田裕三
- 董洁
- 谷沉沉
- A·普里
- F.加尔平
- 朱政
- 李厚强
- 闵正惠
- 彭强
-
-
苏宸巧;
施隆照;
兰尔铭;
罗隆;
张志勇
-
-
摘要:
HEVC帧间预测中,Merge模式是对相邻已编码的PU进行合并处理,其需要重复访问数据并进行大量的复杂计算,是影响硬件实现效率的模块之一。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对帧间预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实现高清视频实时编码的多级流水并行硬件架构设计,其使用多级流水线计算Merge模块,达到了较高的数据吞吐率;合理规划同个CTU不同深度的CU扫描顺序,实现了CTU内流水线不断流的高效编码设计;整个帧间的插值模块和SATD运算模块合理复用,提高了硬件资源利用率。
-
-
李鹏;
黎军;
杨明祎;
胡伟涛
-
-
摘要:
近年来,以全景视频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向高质量、沉浸感的方向发展,低时延全景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对全景视频传输中影响终端用户体验质量的时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低时延的全景视频传输方法,使用随机接入帧间预测帧来减小视口切换引起的传输时延,进而改善用户的视觉体验质量。经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在不影响用户体验质量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内容的测试序列,该方法可以将视口切换时延平均降低至2.4帧时长,同时将用于用户视口切换的视频码率平均减少20.23%。相比于已有方法,该方法可以在降低时延的同时,提升传输带宽利用率,为实现全景视频的高效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
-
金华;
朱靖宇;
王昌达
-
-
摘要:
随着视频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监控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视频监控普及所带来的隐私问题泄露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根据目前视频隐私保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将视频隐私保护方法主要分为隐私主体识别、隐私主体保护以及隐私信息管理3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算法进行分类概述并分析其优缺点,其中视频区域保护作为视频隐私保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视频编码发展历程对保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探讨了视频隐私保护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视频隐私保护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
-
杨桃雨;
徐媛媛;
谭增洁
-
-
摘要:
第6代无线通信的兴起为虚拟现实全景视频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基于片的全景视频编码方案能够在相同网络带宽条件下提升全景视频的观看体验,片划分大小会影响视频传输的性能,与较小的片相比,采用较大的片能够降低编码冗余,但需传送更大区域来覆盖相同视口,这会造成更多的像素开销。目前已有片划分工作主要是针对矩形视口而设计的,而实际中,球型视频到二维平面的投影会对视口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拉伸,用矩形片覆盖不规则视口区域时像素开销计算更为复杂。针对这一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用户真实视口的片划分算法。首先,分析了投影格式对视口区域造成的拉伸失真,并对在不同片划分下不规则视口区域的额外像素开销进行了推导;然后,通过权衡不同划片粒度编码单元的像素开销与编码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全景视频序列最优片划分编码方案;最后,通过与片划分穷举搜索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在较少的计算复杂度下能取得与穷举搜索法相当的传输效率。
-
-
-
-
摘要:
瑞芯微发布新一代机器视觉方案--RV1106及RV1103,两颗芯片在NPU、ISP、视频编码、音频处理等性能均有显著升级,具有高集成度、高性价比、低待机功耗的特点。RV1106及RV1103为普惠型方案,旨在助力更多行业伙伴高效实现机器视觉产品的研发及落地。
-
-
董于静
-
-
摘要:
针对高效视频编码帧间预测过程中,编码单元率失真代价计算导致编码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ightGBM的高效视频编码标准(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快速划分算法。算法将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的划分情况视为分类问题,采用LightGBM对CU块进行划分分类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时延模式下,该算法与标准编码器相比,平均码率变换率增加1.95%,平均节省的编码时间效率为27.72%,具有较高的编码效率。
-
-
黄如兵
-
-
摘要:
鉴于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日益增长,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硬件配置低、编码效率低等问题,根据H.264编码算法和嵌入式硬件平台特性,分别从代码、参数及算法方面提出了x264编码器基于ARM平台的算法优化方法,同时在帧间预测的运动估计中采用了改进的DIA搜索算法,有效提高了搜索速率和搜索精度。优化的x264编码器经交叉编译后移植至嵌入式平台,通过对多组视频序列的测试,证明该系统设计简单、实时性强、系统稳定性高,系统在组网、扩展性、成本和应用场景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
-
-
朱秀昌;
唐贵进
-
-
摘要:
近来,深度神经网络为视频编码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途的解决方案,即基于学习的视频编码技术。文中着重回顾了两类基于学习的视频编码技术,一类是用神经网络替代或协助传统编码框架中某些“功能模块”的压缩,另一类是全神经网络实现的“端到端系统”压缩。分别给出了两类技术中一些近来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它们的优越之处、长足进展及发展潜力。在给出这类技术目前存在问题的同时,也简要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
张秋阳;
黄晓峰;
殷海兵
-
-
摘要:
可逆性分像素插值滤波器可以解决插值没有真实样本的难点,但是,存在传统卷积核形状固定、正则项损失函数冲突等不足。为此,提出一种增强的可逆性插值滤波器设计优化方案。首先,引入可变形卷积层,改变卷积核的形状和不同位置的像素参与卷积的权重,增大了感受野,提高了网络的适应性;然后,在正则项设计中,引入生成对抗网络,提升了网络的收敛能力;最后,使用基于运动模糊方法生成的训练样本来替代原本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生成的样本,达到更逼近真实运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和H.265相比,改进方案的BD-rate指标提升了2.56%。
-
-
张志勇;
施隆照;
杨小玲;
罗隆
-
-
摘要:
为了能够在硬件上有效减少整像素运动估计(IME)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并行螺旋搜索算法的整像素运动估计硬件架构设计方案.该设计按照螺旋顺序,首先,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方式逐点搜索;其次,在搜索过程中每一个搜索点处同时处理所有PU块,通过这种PU块共享搜索过程的方式来减少周期数;最后,通过提前结束判断的方式,跳过不必要的搜索点,进一步减少周期数.用Verilog语言进行硬件描述,利用VCS工具进行仿真,且仿真SAD结果与HEVC参考软件(HM)结果数据一致,证明其正确性;通过对多个序列进行测试,平均每1733.4个时钟处理一个64 px×64 px大小的CTU.硬件框架在VIVADO平台下,用Virtex-7系列芯片进行综合,得到工作频率为198 MHz,能够实现4 K@56.4 f·s^(-1)的吞吐率.
-
-
毛琪;
王苫社;
马思伟
-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第八届立体图象技术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了满足新型多视点视频在自由视点电视、光场采集、集成成像等应用的需求,2014年9月,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AVS)工作组成立三维视频工作小组开始展开三维视频编码标准3D-AVS2的制定.标准基于AVS2(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2)标准进行扩展,采用多视点(简称MV档次)和多视点加深度(简称3D档次)两种档次,在包含AVS2所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间参考帧管理、视差补偿预测、视差矢量导出以及视间运动信息继承等关键技术提升多视点视频编码的性能.本文首先简要介绍3D-AVS2视频编码标准的进展,然后对3D-AVS2视频编码标准的整体框架和关键技术进行阐述,最后给出3D-AVS2最新参考软件RFD8.0(Real Free Design8.0)的实验性能.
-
-
WU Xian-yun;
吴宪云;
GAO Yuan-yuan;
高媛媛;
LI Yun-song;
李云松;
LEI Jie;
雷杰;
LIU Kai;
刘凯
- 《2015年光学精密工程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为了提高高效率视频编码(HEVC)的编码效率,对帧间预测算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序列尺度相似性的快速深度判决算法.视频序列相邻图像之间时域相差很短,因而帧间图像有很强的尺度相似性.本文分析了相邻帧同位编码单元(CU)划分深度的相似性.在当前CU进行深度划分时,利用其参考帧的同位CU深度信息快速判断当前CU深度,跳过或者提前终止一些不必要的深度划分,从而减少CU划分次数,降低编码复杂度,然后采用SKIP模式完成快速判决.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的HEVC算法相比,本文所提算法编码比特率平均降幅为0.58%,峰值信噪比的平均降幅约为0.09dB,算法运行时间平均节省了约52%.
-
-
刘越
- 《第22届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讨论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视频编码的性能有更高的要求.H.264视频编码标准采用熵编码技术,显著提高了压缩效率,在差错鲁棒性和图像质量方面有更理想的效果.本文对H.264的两种熵编码算法进行重点研究,并对比CAVLC和CABAC算法的编码效率,以期为视频编码算法的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
-
LIN Chang;
林畅;
LI Guoping;
李国平;
ZHAO Haiwu;
赵海武;
WANG Guozhong;
王国中;
GU Xiao;
顾晓
- 《第十七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第十一届中国Web智能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粒计算研讨会及第五届三支决策学术会议联合会议 (CRSSC-CWI-CGrC-3WD 2017)》
| 2017年
-
摘要:
针对全景视频映射过程中局部区域变形过大、冗余数据量极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环带映射算法(DRP).首先,根据球面视频的几何特点,结合人眼视度(HVS)这一视觉特性,用两个相互正交的环形区域,将球面视频分割成14个大小相近的区域;然后根据空域采样定理,采用兰索斯插值法,将这14个区域对应的球面视频内容映射为14个大小相等的矩形视频;最后,根据最新视频编码标准的特点,重新排列这14个矩形视频,得到符合编码器标准的紧凑的全景视频.实验结果表明,与经纬图映射算法(ERP)、八面体映射算法(OHP)、二十面体映射算法(ISP)相比,DRP算法在视频压缩性能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其中同最流行的ERP算法相比,码率平均降低8.61%,明显提升了视频编码效率.
-
-
Zhao Wang;
王钊;
Juncheng Ma;
马俊铖;
Falei Luo;
罗法蕾;
Siwei Ma;
马思伟
- 《第十一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在视频编码中,对每个编码块会在参考帧中寻找一个相似块作为预测来提升编码性能,并用运动矢量来标识两者间的相对位置.主流的视频编码标准中,运动矢量都被限定为固定的精度,一般是1/4像素精度.但事实上最佳的运动矢量精度是不确定的,而是与视频内容息息相关.本文提出了一个根据视频内容来对每帧的运动矢量精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算法.本文通过预测残差的能量与运动矢量精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结合率失真优化函数分析了影响最佳运动矢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运动大小、帧间噪声、纹理复杂度和量化参数.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提出了自适应运动矢量精度算法并在参考软件中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可获得平均2.2%的BD-Rate性能增益.
-
-
李德营;
刘凯;
钱正在
- 《洛阳惯性技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快速运动估计算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借鉴一些快速运动估计搜索算法的优点,从搜索模式和加速策略方面作改进,结合H.264编码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UMHS的混合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在保证视频质量没降低前提下,明显降低了运动估计时间及整个编码时间,从而提高了编码系统的搜索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