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下垂
乳房下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4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5400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婚育与健康、健康、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泛亚国际医学美容大会、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泛亚国际医学美容大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乳房整形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等;乳房下垂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罗盛康、陈刚、黄金龙等。
乳房下垂
-研究学者
- 罗盛康
- 陈刚
- 黄金龙
- 刘宁
- 孙中生
- 孙家明
- 徐翔
- 汪海滨
- 王金明
- 乔群
- 冯传波
- 刘育凤
- 吴杰
- 周宏礽
- 唐新辉
- 张晨
- 沈干
- 王淑琴
- 许澎
- 谭谦
- 赵茹
- 郑东风
- 陈光平
- 陈曦
- 黄应鹏
- 龙笑
- Keiko
- 丁祥生
- 于冬梅
- 何俭
- 刁志勇
- 刘志飞
- 刘晓军
- 刘晓夏
- 吕远东
- 吴振
- 周洋
- 唐志荣
- 夏晓艳
- 夏有辰
- 姚尧
- 孙娆
- 孙宝东
- 尚勇
- 尤维涛
- 张洁
- 张海林
- 徐健
- 才杰
- 易传勋
-
-
张春
-
-
摘要:
乳房下垂主要表现为乳头乳晕复合体位置的下降、乳房实质组织的下移及皮肤松弛。乳房下垂常与乳房肥大伴随。乳房缩小上提固定术是临床上最主要的矫正方式。乳房巨大或者下垂可以通过各种开放手术方式矫形[1]。然而,开放乳房缩小上提手术会不同程度给乳房留下正面瘢痕,损伤乳头乳晕的血运,造成乳头感觉障碍和哺乳困难等问题。
-
-
谢景志;
尚丽娟
-
-
摘要:
1淘汰牛的特点淘汰的母牛,母牛最佳的生育期一般是在3~10岁,母牛在10岁以后繁殖生育能力明显下降,尤其是母牛到了12岁以后繁殖能力会出现断崖式下降,这时候就要将其淘汰。母牛的繁育能力率降低,生产性能也比较差,牙齿采食能力也会变弱,身体状况变差,乳房下垂等。
-
-
尤茜;
张梅;
邓攀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乳晕环形及改良垂直切口法矫正乳房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65例乳房下垂患者,根据术前乳房下垂情况设计手术切口,均采用乳晕环形及垂直切口法成形术,形成蒂在上的真皮腺体瓣进行自我填充塑形,同时悬吊固定其余腺体,伴有乳房肥大的同时切除部分乳腺组织从150~380g不等,平均210g,乳晕切口采用荷包缝合法。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1.4个月,58例术后乳房外形挺拔,瘢痕不明显,均对外形满意,乳头乳晕感觉正常,无继发性下垂,术后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4例原乳房下皱襞处皮下脂肪堆积,经简单脂肪抽吸术处理后外形满意;3例乳房脂肪液化,经换药、充分引流后治愈,未遗留明显瘢痕。结论 乳晕环形及垂直切口联合上蒂真皮腺体瓣,此方法操作简单、术后乳房外形良好、无继发性下垂、术后瘢痕小,对于乳房下垂伴或不伴乳房肥大具有可靠效果。
-
-
赵亮;
刘德辉;
陈金艳;
王兴乾
-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进行治疗的乳房下垂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2例.给予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双环形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乳房形态情况、对乳房形态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治疗后乳房下皱襞中点至乳头距离、胸骨上凹至乳头距离、过乳头胸围及乳晕直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乳房下皱襞中点至乳头距离、胸骨上凹至乳头距离、过乳头胸围及乳晕直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乳房形态满意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对称性、乳房形态、乳房大小及松弛状态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血肿、皮瓣坏死、伤口愈合不良、血压波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26.19%(P<0.05).结论 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乳房形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
许春鹏;
何莹婷;
郭子懿
-
-
摘要:
目的 比较双环法、改良Lejour法与垂直双蒂法治疗乳房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乳房下垂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即双环组33例、改良Lejour组32例与垂直双蒂组33例.比较3组乳晕直径、乳房瘢痕,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的乳头乳晕感觉、乳房形态,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Lejour组乳晕直径、乳房瘢痕评分较双环组、垂直双蒂组更低(P0.05).术后改良Lejour组乳房形态评分较双环组、垂直双蒂组更高(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双环法与垂直双蒂法,改良Lejour法治疗乳房下垂的效果更为理想,适于临床推广.
-
-
解潮;
舒真;
徐志久;
闫磊;
储辉;
赵读泽;
张本寿
-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组织瓣法在乳房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乳晕周切除内外环间全层皮肤,然后在乳房中下设计并切取舌状乳腺组织瓣,将此瓣向乳腺后上方旋转提升固定于胸肌筋膜上,矫治乳房下垂.结果 该组3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所有患者术后经3~24个月随访,乳晕周围皮肤瘢痕不明显,乳房下垂得到有效矫正,外形满意.结论 乳腺组织瓣法矫治乳房下垂,乳房形态自然挺拔,效果满意.
-
-
李日涵;
李荷欢;
贺佳妮;
刘晓颖;
李怒;
金锋;
韩思源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双环法重建健侧乳房改善双侧乳房对称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房修复重建外科18例行置入物乳房重建术的同时对侧乳房行双环法提升固定术,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以及术后满意度,随访1~12个月.结果 手术前后胸骨-乳头距离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扩张器-假体两步法乳房重建的患者术后乳房对称性改善较好(P<0.05).结论 采用双环法提升健侧乳房可改善双侧乳房对称性,使双侧乳房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
-
李天宇;
赵俊芳;
闫静;
田帅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9例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共19例38侧,术后乳房外形挺拔,乳头、乳晕血运正常,手术瘢痕细小,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无乳头、乳晕坏死,感觉良好,乳房外形美观.结论:"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是一种矫正乳房下垂、乳房肥大的理想方法,适于门诊开展.
-
-
姚尧;
冯传波
-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成形术(Hall-Findlay法)在乳房下垂矫正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科共完成乳房下垂矫正术60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05岁,其中矫正下垂同时因乳房肥大行乳房缩小者34例.术前详细测量、设计切口后,剥离乳腺组织,形成内上蒂或上蒂;根据乳房体积大小和患者意愿,分为A组(26例):单纯下垂矫正,不需要去除乳腺组织;B组(34例):矫正下垂的同时需要去除部分乳腺组织.分别采用不同的蒂部设计和不同乳头乳晕复合组织瓣的转移方式进行矫正修复,通过腺体组织的折叠悬吊、移位固定和皮肤包被的匹配完成乳房的整体塑形.结果 56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25例对术后乳房外形非常满意,30例满意,5例可接受.其中乳头向上移位最大距离为14cm.并发症情况:切口延期愈合3例,术后迟发血肿1例,血清肿2例,行二期修整者3例.远期随访乳房外形良好,满意度95%.结论 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下垂矫正术对下垂矫正充分,术中腺体可灵活处理,中、远期效果较好,乳房外形挺拔,固定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
陈刚;
黄金龙;
刘育凤
- 《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n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内窥镜辅助假体置入在胸肌筋膜下或双平面层次(部分胸大肌下,部分乳腺下)纠正乳房下垂的可行性.方法:本组病人共8例,均为轻中度乳房下垂患者,经腋下切口,通过内窥镜辅助将硅凝胶乳房假体放置于胸肌筋膜后或双平面层次.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6.5月),乳房外形良好,下垂基本矫正,来见假体包膜挛缩,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内窥镜技术与双平面,胸肌筋膜下隆乳技术相结合,将原本通过乳晕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通过腋窝切口完成,使乳房表面不遗留瘢痕,满足了求美者的需求,同时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效果,是矫正乳房下垂的一种较好方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