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163615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医药指南、当代医学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董焕杰、单群、尹德珍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3615 占比:99.95%

总计:163699篇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发文趋势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研究学者

  • 董焕杰
  • 单群
  • 尹德珍
  • 李会娟
  • 王建荣
  • 王贵美
  • 田虹
  • 苏兴翔
  • 赵冬梅
  • 丁国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昊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210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为观察组,并选取210名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样本红细胞形态学指标及形态异常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1,P>0.05);观察组MCHC、HCT、MCV、RDW-S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57、223.417、21.621、11.635,P<0.05);观察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检出率为6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963,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发热疾病诊断中,诊断价值显著,可根据其红细胞形态变化来初步评估病症类型,分析出具体病因,为后续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徐秀艳
    • 摘要: 为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75例行临床检验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同期本院75例行临床检验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入院检查时、对照组入院体检时均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显示,红细胞形态异常、口型红细胞、附红细胞体、异形淋巴细胞、异常细胞率分别为58.67%、16.00%、20.00%、12.00%、10.67%,低于对照组的10.67%、2.67%、4.00%、2.6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7、7.878、9.090、4.807、4.255,P=0.000、0.005、0.002、0.028、0.039<0.05)。由此可见,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较高,可及时发现血细胞形态异常,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刘梅; 刘雪静; 杜英
    • 摘要: 目的 发热疾病诊断时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观察该种诊断方法价值.方法 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发热疾病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为一组,同时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二组,对比两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结果 一组和二组MCH指标、RDW-SD指标、MCHC指标、MCV指标、Hct指标对照中,一组分别是34.65±4.19(pg)、15.16±2.81(%)、37.82±4.65(g/l)、87.49±9.13(fl)、45.38±5.26(%),二组分别是30.25±4.07(pg)、11.78±2.01(%)、33.09±4.23(g/l)、80.77±9.01(fl)、37.42±4.10(%),(t=10.658,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 发热疾病可以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和正常者结果差异诊断病症,以此来提高诊断效果.
    • 汤俊峰; 朱红梅; 余喜然; 郑水娥; 陈菊新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门诊发热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细胞在显微镜检与希森美康X N-2800分析结果中的差异,从而评估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的必要性.方法:将本院门诊从2019年4月~11月收治的108例发热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计数分析,比较两组血细胞形态学检测情况(主要包括异常细胞、白细胞形态以及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参数主要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异常细胞、白细胞形态以及红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发热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存在显著差异,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检验医生应重视.
    • 姜萍萍
    • 摘要: 目的 关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医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发热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150例健康人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常规检验并进行血液涂片染色显微镜检验,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状况,并对本文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相关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本文观察组的血细胞标本当中异型淋巴细胞变化、白细胞变化、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以及异常细胞阳性率都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HCT、RDW-SD、MCHC、MCV等相关水平都普遍比对照组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发热疾病的病情发生和发展进程当中,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存在变化,通过对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科学的检验可以有效的确定患者发热病症的相关因素,值得推广应用.
    • 王应国
    • 摘要: 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准确性和应用意义.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发热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从同时间段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68例纳入对照组.要求两组待检人员均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从而比较其临床相关检测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血红细胞压积、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水平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热疾病患者诊断中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取得显著效果,既能及时表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又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持续推广及应用.
    • 王微
    •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发热、贫血或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为危急值的患者为观察组,入选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另选取同期58例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无上述疾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展开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比并评价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经检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RDW-SD)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MCH)水平与血细胞形态学阳性检出率则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检验中,通过对患者展开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将其病情变化及病症分型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及应用.
    • 卢成敬
    • 摘要: 目的:观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无任何发热症状者 200 例,将其纳入到对照组研究对象中;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且有发热症状的患者 200 例,将其纳入到观察组研究对象中。对所有患者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记录并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无统计差异(P > 0.05);两组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结论: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掌握发热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变化情况,评估发热病因,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