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农业
荷兰农业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42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当代世界、农村经济、上海农村经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等;荷兰农业的相关文献由102位作者贡献,包括江凝、诸宾、俞美莲等。
荷兰农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424篇
占比:99.83%
总计:62529篇
荷兰农业
-研究学者
- 江凝
- 诸宾
- 俞美莲
- 朱天文
- 林滋銮
- 贾连营
- 郭晓鸣
- 黄煜涛
- 龙吉泽
- 严恒元
- 俞菊生
- 倪元
- 倪景涛
- 冯天伟(编译)
- 刘刚
- 刘干里
- 刘爱公
- 刘胜
- 卓林燕
- 叶树森
- 吉珊珊
- 吴少秋
- 吴彩霞
- 吴颖秋
- 周益群
- 周邱林
- 孙艾琳
- 宋李健
- 干经天
- 康增奎
- 张志川
- 张敏
- 张晨
- 张莉侠
- 徐晨曦
- 时玲
- 曹楠
- 本刊编辑部
- 朱演铭
- 李同明
- 李建军
- 李开富
- 李志萌
- 李松岩
- 李梅森
- 李甡
- 李耀
- 李胡兵
- 杜宇
- 杨士谋
-
-
许占伍;
杨玉飞;
李耀;
韩根成;
马天利
-
-
摘要:
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资源、生物资源稀缺,但其现代设施农业在国际上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该文介绍了荷兰农业的特色,分析了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借鉴荷兰农业发展经验的思考,以期为我国农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
-
-
摘要:
荷兰暴发禽流感疫情约5万只家禽被扑杀4月28日,荷兰当局通报,荷兰东部海尔德兰省一处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约5万只家禽被扑杀。据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发布的公告显示,海尔德兰省伦特伦镇一处养鸡场发现禽流感病例,疑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公告未披露病毒传染源。
-
-
-
-
无
-
-
摘要:
荷兰全国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 700万,人均耕地不足2亩,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是典型的小国大农。荷兰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发达农业的典范,除了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质量效益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之外,发达的合作社体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经营制度的角度评价,荷兰农业就是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是创造荷兰农业奇迹最有力的制度支撑。
-
-
无
-
-
摘要:
荷兰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其国土面积仅有美国的1/270,而其花卉、蔬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乳制品、动植物油、肉类出口也居世界前列。数据显示,荷兰每年的农业净出口额高达300多亿美元,其温室蔬菜占蔬菜生产总值3/4,86%的产量销往世界各地。
-
-
马云华
-
-
摘要:
在发展农业上,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模式。比如,美国的大农场模式,日本的六产模式,法国的产业链模式。其中,荷兰农业的三螺旋模式帮荷兰农业称霸世界,功不可没。实际上,荷兰的自然条件并不突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且面临着低洼潮湿、光照不足的难题,这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极为不利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荷兰政府依据本国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制定了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荷兰走出了一条高度知识密集型的农业发展之路。
-
-
饶兴山
-
-
摘要:
荷兰是一个农业资源匮乏的欧洲小国,国土面积4万km2,人口密度高出我国2倍,但荷兰农业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末农产品净出口达到世界第一.总结荷兰农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知识科技体系的建立、产业模式创新、良好的合作机制、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及服务方面的经验,对于探索和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荷兰农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云南省特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寻找符合云南省实际状况的发展方法,以便真正做到他山之石可攻玉.
-
-
-
-
摘要:
初入荷兰,天,是通透、明亮的蓝;草,是清彻、碧透的绿。那绵延的望不到边的七色郁金香花田,看上去美轮美奂,像天上的仙女铺就的彩虹,像地上织女织就的画布,让人忍不住惊叹农业画师的巧夺天工与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还有那随处可见的潺潺流水,环绕着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似是在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中欢快地歌唱,让人们的内心,涌动着生机、活力与希望!
-
-
-
王晶晶;
胡瑞安;
詹毅苹;
吴彩霞;
卓林燕;
黄凤
- 《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美国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组织产生的背景和特色以及荷兰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建设情况,并对这两个国家的农业推广组织作出评价,借鉴这两个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推广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完善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推广组织,使农业推广工作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在国家财政作为推广经费主要来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合作推广,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