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
荒山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8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林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6篇、专利文献171篇;相关期刊500种,包括致富天地、乡镇论坛、中国水土保持等;
荒山的相关文献由1708位作者贡献,包括许丽、许华美、许建东等。
荒山
-研究学者
- 许丽
- 许华美
- 许建东
- 谢正林
- 徐志兴
- 王傲乾
- 章东林
- 管永祥
- 许庆华
- 金白云
- 吴长飞
- 张麦收
- 房用
- 李朋
- 刘早生
- 吴茂林
- 张勇
- 张应松
- 张毅功
- 王月海
- 胡明芳
- 许新桥
- 俊歌
- 应嘉骏
- 张彦军
- 张春雨
- 徐鹏
- 李伟
- 李保
- 李宗成
- 李建明
- 李树忠
- 林盛
- 柏兴武
- 汪传佳
- 潘标志
- 王昭耀
- 王高岩
- 程浩
- 等
- 纪广洋
- 苏园园
- 蒋兵先
- 许生军
- 许贵贤
- 阙龙善
- 不公告发明人
- 丘嘉瑞
- 于平源
- 井赵斌
-
-
李玲
-
-
摘要:
当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之下,为恢复生态环境,国家逐渐加强了对于荒山造林绿化方面的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基于此,简要介绍了荒山造林绿化的原则,并探讨了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政府扶持、造林方案制定及造林技术措施3个方面提出了荒山造林绿化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精细整地、加强管理、科学施肥灌溉等保障荒山造林绿化效果的有效措施。
-
-
黄大波;
付彩香
-
-
摘要:
在湖南省澧县,如果你问“风景最美的景区在哪”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彭山”彭山景区是刘连华最得意的作品。为此他整整花了20年时间。2002年,彭山是--片荒山,刘连华是资产千万的企业家。他为什么要投资这座荒山呢?这要从刘连华和镇长的一次聊天说起。镇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镇里把你家附近的彭山,承包给你,只要负责山上不着火就行。”
-
-
杨檎(文/图)
-
-
摘要:
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绿油油的厚朴林一眼望不到边,置身其中,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看看树的长势,再吸一肚子负氧离子,整天心情都是愉悦的”,66岁的席成友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到林里来逛一圈。这片已生长了18年的万亩厚朴林,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都贯乡瓦壶沟村,厚朴林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昔日光秃秃的荒山,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绿油油的“提款机”的呢?当地村民都知道,席成友是最大的“功臣”。
-
-
乐水旺
-
-
摘要:
初夏时节,宁远县太平镇白土村油茶基地,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在山间忙碌的房国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年,他带领村民在荒山上栽植油茶树,带动当地1000多名乡亲一起劳动致富,被传为佳话。48岁的房国锋是一名白化病患者,视力只有0.1,常被调侃为“光眼瞎”。自己饱尝疾病折磨,所以对健康更加珍视。
-
-
王永文
-
-
摘要:
1荒山造林绿化原则1.1适地适树在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荒山地理条件和树种生长条件,在树种选择时应对荒山周边区域地理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荒山立地条件和自然环境特征,选择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的树种。同时尽量选择适宜成活和生长的乡土树种,保证造林树种快速适应荒山土质和气候条件。
-
-
-
-
摘要:
金黄的连翘随风浮动,娇艳的杏花枝头绽放……混合着泥土芬芳的春风里,辽城乡西沟村的北脑山上,仿若一处世外桃源。而这处桃源是村民陈水洋凭借一人之力,倾注了20多年心血打造完成的。陈水洋用他的执着和对土地、对家乡的热爱完成了对一座荒山的绿化,也实现了自己的田园梦想。
-
-
刘旭亮
-
-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同时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荒山造林和绿化技术是恢复森林生态环境、防风固沙、改造荒山的主要措施,能有效地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基于此,对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
-
刘早生;
李朋;
张龙云;
傅凤仙;
陶学涯
-
-
摘要:
一位事业蒸蒸日上的建筑老板,却突然放弃城里舒适的生活,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回到故乡流转荒山创办农业公司,几年下来成效显著。曾经杂草丛生、荆棘遍野的荒山,如今成了花果飘香的“金山银山”,这位老板为什么选择农业?如何将“荒山”变“金山”。为一探究竟,近日记者随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清溪镇全心村的小果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行走在基地,目之所及满是翠绿,呼吸之间皆为果香,时见工人穿梭其间,忙碌着剪枝、除草、施肥,生机勃勃的场面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鲜有人烟的撂荒地。
-
-
安文明
-
-
摘要:
提起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皇甫山,在皖东地区如今已是林海、森林氧吧、旅游胜地的代名词,谁曾想到,6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60多年来,从一棵马尾松小苗到13.4万亩林海,以高青旺家庭为代表的林场几代人传承不息,不向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用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筑起一座永恒的绿色丰碑,也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一座“金山”“林海”。
-
-
欧阳小抒;
邹鹏(图)
-
-
摘要:
六七月,进入蓝莓成熟期,在云南省施甸县摆榔乡与姚关镇交界处的小白龙蓝莓园里,一颗颗蓝紫色的诱人果实挂满枝头,引来众多游客入园采摘。据蓝莓园负责人、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沈非介绍,201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他和团队来到这片原本是一片荒山的地方发展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