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增产
节水增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作物、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4295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农业科技与信息、新农业、甘肃水利水电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6年中国现代水利建设高级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2005年全国灌溉试验工作经验交流会等;节水增产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昊、吴正锋、孙奎香等。
节水增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295篇
占比:99.47%
总计:34478篇
节水增产
-研究学者
- 冯昊
- 吴正锋
- 孙奎香
- 孙学武
- 康绍忠
- 王才斌
- 郑亚萍
- 马忠明
- 丁圣彦
- 丁晨
- 何华
- 侯鹏飞
- 兰念军
- 刘方平
- 姜德锋
- 孟戈
- 宋伟
- 宋元瑞
- 崔和刚
- 张世凯
- 张忠学
- 张文渊
- 张洁
- 文继娟
- 李志峰
- 林琪
- 梁建义
- 武兰春
- 王兆波
- 王子强
- 王建林
- 王法宏
- 王玲欣
- 王磊
- 盖伟玲
- 荣维岩
- 邓维国
- 金江波
- 陆姚敏
- 韩猛
- 魏永霞
- Joyce
- 丁峰
- 万伦
- 上官周平
- 乔国玉
- 乔文忠
- 于天存
- 于广星
- 于铮
-
-
荣维岩
-
-
摘要: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灌溉、选择优质品种等,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农艺节水措施,方可以顺利达到节水增产目的。本文结合实践,分析常见的农业节水措施,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
-
刘婷婷;
李娜
-
-
摘要:
针对冬小麦自动灌溉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基于UML对冬小麦灌溉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该系统的硬件主要组成为实时监测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水泵控制系统、可视系统、通信系统和报警系统,系统采用UML作为建模语言,配套Rational Rose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建模,以保证系统软件的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顺畅的沟通。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对系统进行登录,并进行灌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达到对冬小麦灌溉过程的实时监控,可实现节水增产的目标。
-
-
荣维岩
-
-
摘要: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合理灌溉、选择优质品种等,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农艺节水方法,才能实现节水增产的目的。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常见的农业节水措施,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
-
崔和刚
-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全球内水资源不断减少,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地开始致力于节水农业的发展。为了实现减少农业用水量,但又能提高农业产量的目标,农业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数的实验研究,才研制出了地表覆盖保墒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和耕作的保墒技术。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对这三种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深入分析这三种技术是如何达到在节水的同时又能增加农业产量的目标,以推动我国农业的更好发展。
-
-
崔和刚
-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全球内水资源不断减少,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地开始致力于节水农业的发展.为了实现减少农业用水量,但又能提高农业产量的目标,农业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数的实验研究,才研制出了地表覆盖保墒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和耕作的保墒技术.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对这三种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深入分析这三种技术是如何达到在节水的同时又能增加农业产量的目标,以推动我国农业的更好发展.
-
-
-
蔡春芳
-
-
摘要:
农业节水增产和管理措施的持续健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核心是提升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水的应用率,因此,其属于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务必有效解决的一个难题.为此主要分析了农业节水增产的必要性,以及一些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措施等问题.
-
-
-
王增国
-
-
摘要:
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地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推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主要力量.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冬小麦夏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有效提升小麦与玉米的产量,同时可有效降低对我国水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态势.本文主要阐述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分析其相关技术,并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
-
田军河
-
-
摘要:
辛集市地处冀中平原,属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种植面积大、用水量大、节水潜力大的小麦产业成为节水重点。位于该市的马兰农场立足节水小麦产业发展实际,针对地下水资源匮乏问题,以农业创新驿站为平台,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加大技术攻关集成,打造优质绿色技术展示窗口,培训农业科技人才,充分挖掘小麦的节水增产潜力,发挥基地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引领节水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节水小麦推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