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艾芜

艾芜

艾芜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艾芜的相关文献由28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锋、沙汀、艾芜等。

艾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100.00%

总计:314篇

艾芜—发文趋势图

艾芜

-研究学者

  • 张建锋
  • 沙汀
  • 艾芜
  • 普显宏
  • 熊庆元
  • 蒋明玳
  • 蔡东
  • 谢丽
  • 邓伟
  • 丸尾常喜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安祥
    • 摘要: 我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都以农耕为生的农民家庭,在川西坝乡村的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任何文学作品,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世上有“作家”和“诗人”之类的职业。上初中一年级时我阅读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是《南行记》,这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我随之把艾芜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 胡平原
    • 摘要: 艾芜和沙汀被誉为中国左翼文学的“双子星”。他们同年出生,同在四川省立第一师范读书,还是同班同学。他们共同向鲁迅写信求教,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四川主持文艺工作。两人几十年友谊深厚,同爱文学,甚至连名字也如出一辙。艾芜原姓汤,是水字旁。沙汀姓杨,是木字旁。
    • 袁舒
    • 摘要: 艾芜的短篇小说《马贼——山中夜歌之一》发表于1934年3月28日《申报·自由谈》,署名“吴岩”。这篇小说未见于《艾芜全集》,但其意义不容忽视。它是艾芜发表的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笔调清新明朗、以流民爱情为重点描写对象的小说,体现了艾芜创作实践的自我突破,在其南行小说的解读和创作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文本价值。这篇佚文的发现,也为艾芜以“吴岩”为笔名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作品的史实提供了又一文本依据。
    • 王静
    • 摘要: "鲁迅纪念研究"的重要性已是研究者的共识.考察庞大的"鲁迅纪念"群体,左翼作家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鲁迅逝世之后,艾芜对其进行了持续的纪念与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大部分纪念者一样赞扬鲁迅战斗的、爱人类的精神;二是研究鲁迅的小说创作,将其与自身对小说创作的探索相结合,既提升了自己的小说写作技法也扩大了鲁迅作品的读者群.此外,艾芜在"鲁迅纪念"中的困境与艰难性,或许有利于我们探究20世纪3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在年复一年的"鲁迅纪念"中所面临的人生困境.
    • 邓绍平
    • 摘要: 人生总有几次漂泊,流浪,在途中不仅能收获美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感悟.艾芜先生的《南行记》以他自身亲历边陲之地的游行为底蕴,展现了一幅风景瑰丽奇幻,人物潇洒不羁的南疆风俗世界.
    • 段从学
    • 摘要: 《南行记》中的"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切近鲁迅所说"中国新青年",同时也最切近世界性的浮士德精神的人物."我"在《山峡中》中的经历,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浮士德冒险"故事.小说全面展示了作为现代人的"我"如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的生活世界中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造就自己行动的哲学的内在机制,创造了一种永远向着未来展开的现代性伦理.
    • 陈国恩; 黄子琪
    • 摘要: 当许多人还在蜂拥向西时,艾芜开始了南行.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却标志着新文学开始告别五四的启蒙传统,去更切实地关注被压迫者的人生.《南行记》里的异域风光让人印象深刻,而流浪汉与用脚丈量民间疾苦的新型知识分子形象,开启了知识分子与底层民众关系的新模式.《南行记》契合正在兴起的左翼文学思潮,向人们证明了左翼文学能实现时代使命与艺术追求的统一,并把“人”的主题融入左翼的革命现实主义,在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具有双重意义的丰碑.
    • 卢月风
    • 摘要: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与个体自由的启蒙思想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键词,"十四年"抗战时期艾芜的文学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正是以启蒙视角审视故乡巴蜀乡土小说.艾芜乡土启蒙叙事的超越性表现在承续"五四"个性解放启蒙精神的同时,在抗日的烽火中,使救亡、爱国成为个体意识的召唤力量,使启蒙具有了新的意义.文章将在"十四年"抗战的背景下通过艾芜启蒙思想的精神渊源、乡土启蒙的内涵与文学价值等角度阐释艾芜乡土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 牛程
    • 摘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山峡中□艾芜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躺着小黑牛,污腻的上身完全裸露出来。正无力地呻唤着,衣和裤上的血迹,有的干了,有的还是湿渍渍的。
    • 张莹莹
    • 摘要: 由于自身十分丰富的南行经历和扎实的文学创作能力,外加现实生存的需要及好友沙汀的鼓励,以及在鲁迅等前辈的指导下,艾芜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从一个流浪者迅速成长为左翼文学作家。而左翼文学作家的身份让艾芜的才能在随后的创作中并没有完全施展开来,写作身份的转变与写作姿态的选择使得艾芜在左翼文学的批评语境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策略,同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某种间隙。艾芜通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创作心态,在接受左翼文学理念的同时,深入挖掘自己的人生经验,把自己的生命感受与左翼文学的创作理念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在左翼文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的《南行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