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覆盖率
良种覆盖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5154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致富天地、农村工作通讯、上海农村经济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化暨农业投资论坛、第三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等;良种覆盖率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冀农宣、周新国、夏绪乾等。
良种覆盖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5154篇
占比:99.78%
总计:105390篇
良种覆盖率
-研究学者
- 冀农宣
- 周新国
- 夏绪乾
- 宋逊风
- 李会民
- 纪让军
- 谢如珍
- 雷锦飞
- 高鸿宾
- 乐承伟
- 乐水旺
- 乔宾娟
- 乳品与人类编辑部
- 于守礼
- 于文静
- 于谦
- 云鹏
- 任颐
- 伍卫
- 何小平
- 余延光
- 余晶
- 保吉财
- 俞日根
- 俞玉树
- 倪和民
- 倪文津
- 冯俊吾
- 冯廷佺
- 冯森
- 刘兴伟
- 刘峻山
- 刘康福
- 刘德勤
- 刘德明
- 刘波
- 刘爱世
- 刘须广
- 包建丰
- 卢婕
- 史小军
- 吕金仓
- 吴启发
- 吴喜朝
- 吴永丽
- 吴海天
- 周国勤
- 周春和
- 商正山
- 喇振兴
-
-
郭丽芸;
王庆;
俞日根;
孙旭;
周国勤
-
-
摘要:
在青虾“太湖2号”成虾养殖池塘中设置一定规格和数量的网箱,原塘直放抱卵虾进行育苗。虾苗出膜后从网箱网眼游入池塘,之后将网箱和排卵后的雌虾移出池塘。该模式培育出的虾苗产量高、规格整齐,商品虾养成比例提高,且育苗期管理难度降低。移出的雌虾可进行二次抱卵,提高了种质资源利用率。该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加速青虾良种推广和提高良种覆盖率。
-
-
-
-
摘要:
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是农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关键转折的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5%,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
-
-
-
摘要: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498号公告,正式认定燕山绒山羊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这是河北省第13个通过国家鉴定的畜禽地方品种。燕山绒山羊是绒肉兼用型山羊品种,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六百多年前,养殖区域重点分布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及山海关区、海港区、抚宁区、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等地,其中青龙满族自治县为该品种核心产区。目前,全省建有燕山绒山羊养殖场423个,其中省级原种羊场1个,市级种羊场5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家庭农场7家,羊绒加工企业1家,存栏达到51万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青龙满族自治县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河北省羊产业集群项目县。
-
-
-
-
摘要:
“科技已成为广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在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新闻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指出,2021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3%,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98.5%,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科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
-
伍卫;
普丽花;
玉尖章;
黄文顺
-
-
摘要:
2020-2021年,西双版纳州农业科技部门对粮食生产早计划、早安排,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良种覆盖率95%以上,推广了19项农业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但因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粮经争地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粮食价格过低和农资成本过高影响了西双版纳州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落实全州粮食功能区的划分,稳定现有粮食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品牌效应,延长产业链,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
-
郭连伟;
王亚丽
-
-
摘要:
为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北省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2022年推进方案》。方案提出,今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新增11万亩、发展到225万亩,新增2个500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总数达到10个,新增1个道地中药材精品、总数达到4个,良种覆盖率和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5%,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平台功能更加完善,结合产地仓构建云数字仓储,推动“定制药园”和“精准药材”建设,总规模达50万亩。
-
-
曹相文;
吴永丽
-
-
摘要:
镇安县肉羊养殖历史悠久,该文介绍了该地肉羊产业的发展目标,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产业链扩量提质增效平台、确保养殖技术保障、确保产业链安全、拓宽产业升级途径、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发展建议,确保当地肉羊养殖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
-
陈泽琦
-
-
摘要: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13个粮食主产省全面实施“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运用于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期策划关注我国农业科技,介绍种源新科技、农业创新栽培技术、农机智能化等方面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读者朋友了解和运用农业新科技。
-
-
肖广庆
-
-
摘要:
在目前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尚未成熟之际,本交及鲜精人工授精仍然是羊场主要的繁殖方式。但因为鲜精保存技术领域发展滞后,传统的稀释方法因保存时间短、稀释倍数低,严重影响种羊利用效率及良种覆盖率。笔者探索羊鲜精稀释液科学配方,拟在不改变原精生理环境前提下,加入精子可吸收能量及营养物质,为精子运动补充能源,同时保护精子少受损伤,抑制精子过量耗能,达到保存时间延长、活力衰减缓慢等效果。
-
-
本刊评论员
-
-
摘要: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技从何来?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技首先从"种"而来。一粒种子背后,连接着从育种专家到新型农民,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从仓储物流到零售超市等各个环节。目前,尽管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已达95%以上,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但是面对跨国种业公司已进入"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而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这一现状,让人感受不到哪怕是一丁点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