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反击战
自卫反击战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军事、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专利文献2306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国际展望、南风窗、文史春秋等;
自卫反击战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叶介甫、徐焰、尹家民等。
自卫反击战
-研究学者
- 叶介甫
- 徐焰
- 尹家民
- 张伟
- 李国伟
- 李根清
- 杨明
- 王进举
- 缪俊胜
- 贺熙成
- 丁亚华
- 丁穷夫
- 丁金潮
- 于杰
- 云贺
- 付大光
- 何广华
- 冯叶生
- 冯超
- 刘万里
- 刘上洋
- 刘刚
- 刘华
- 刘向阳
- 刘国华
- 刘国嵩
- 刘洋硕
- 刘洋硕(撰文)
- 刘洪海
- 刘海涛
- 刘炳峰
- 刘珊
- 刘雪薇(文/图)
- 刘露(文/图)
- 刘青松
- 刘静
- 包立忠
- 北有樵夫
- 华森
- 卫广益
- 历娟
- 史争毅
- 叶隐
- 吉月
- 启迪
- 吴先彬(整理)
- 吴文才
- 吴殿卿
- 周密
- 周庆
-
-
陈杰
-
-
摘要:
早春三月,新冠病毒的阴霾笼罩整个上海,我所在的徐汇区梅陇三村成了“重灾区”,应疫情防控要求,开始封闭管理。我立即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成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我18岁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原南京军区服役,还参加过自卫反击战。在战场上,我是保家卫国的军人。抗击新冠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斗,虽然我退伍了,还是会尽我所能来帮助大家取得胜利。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我就投身志愿服务。所以,这次再次参加社区疫情防控,我也算是有经验的“老人”了。
-
-
王镭铮
-
-
摘要:
从肢体残疾的少年英雄,到破世界纪录的奥运冠军,这条路,孙长亭用了整整八年。1984年,酷爱足球的孙长亭为了实现球星的梦想,来到部队成为一名体育兵,由于技术过硬很快成为主力前锋。然而,在当年的自卫反击战中,一颗地雷在他身旁炸响,孙长亭的左腿被炸断。他被授予“战斗英雄”,那一年,他只有17岁。
-
-
赵江;
盛伟
-
-
摘要:
“八姑岭英雄连”所在旅--白台山劲旅是一支具有光辉战斗历程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多场战斗战役,涌现出王振英、李仁亭、朱贵等大批英雄人物。新时代,旅队高举旗帜铸魂育人,赓续发扬优良传统,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全部工作,先后完成抗洪抢险、国庆阅兵、联合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积淀形成了“忠诚、勇敢、荣誉、创新”的旅训,在建设“全面过硬的样板部队”的征程上脚步愈发铿锵坚定。
-
-
唐浩洵;
冯超
-
-
摘要:
“七一”前夕,四川省成都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领导来到西部战区总医院,把“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送至离休老干部任应来手中。他虽然卧病在床,但看到纪念章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临危受命,在那次考验中是合格的,组织没有忘记我。”任应来轻抚着纪念章,记忆里浮现出43年前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金戈铁马的壮丽画面。
-
-
熊仲荣
-
-
摘要:
杨松林,湖南省衡山县人。1949年9月出生于衡山县果山乡松柏村(今白果镇长青社区)黄土坝。1966年3月参加工作。1968年2月参军,4月被分配至海军扫雷舰第十大队389舰,先后任扫雷电工班战士、班长。197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月19日,在西沙永乐群岛自卫反击战中,冒着生命危险搬运炮弹,不幸被敌舰炮击中牺牲,年仅25岁。
-
-
-
-
摘要:
杨根思1922年出生于江苏一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苏中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扩军,他便加入其中,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勇猛的战士。1945年6月,浙西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战后,杨根思获得团"战斗模范"称号。同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开展大练兵运动期间,杨根思苦练技术,成为一名爆破能手。1946年6月,新四军发起攻打泰安残余伪军的战争。其间,伪军退守西关制高点天主教堂房顶,以机关枪封锁房前的开阔地。
-
-
左庆莹;
廖春晖
-
-
摘要:
冯运秋,男,1931年12月出生,江苏沛县人,1949年1月入伍,1953年3月入党,1987年3月离休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贵阳、进军大西南和边境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大功1次、三等功1次。“我就适合带兵,自己有一身军事技术,不管是战术的、技术的,我都有两手。入党后,我时刻告诉自己,必须为党组织带出更多能打仗的兵。”前不久,笔者来到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冯运秋的家中。
-
-
罗燕杰
-
-
摘要:
晏江,19岁入伍,从军23年,入党35年,2004年转业到信阳市审计局工作,2008年至2020年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他连续12年被市直工委表彰为全市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年被市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20年被市委、市政府记个人三等功。传承军人“基因”晏江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功臣,曾参加过中印自卫反击战,是生命禁区海拔5000米以上风雪喀喇昆仑山雷达站第一任指导员,带领机群完成核试验取样任务,从军30载,功勋卓著,曾5次作为英模代表,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
-
-
马役军
-
-
摘要:
一丁钢是中国青年报社原国内部的老主任。我在中国青年报工作20多年,诸多的人和事定格我的记忆。丁钢就是其中的一位。就职中国青年报社,特别是做报社机动记者那段时间,我与丁钢主任交集甚多。老丁一家除小儿子外都是新闻人,他和夫人郭梅尼、女儿郭蓝燕三人都担任过中国青年报社记者部的主任,被中国新闻界传为佳话。老丁调入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之前,在东北、江浙、上海等地做过地方记者,穿行滇藏边界,翻越唐古拉山,报道中印自卫反击战。
-
-
彭卫东
-
-
摘要:
谁是最可爱的人?老作家魏巍早已为我们进行了生动刻画。几十年来,"最可爱的人"在不断的丰满和诠释。自卫反击战、抗洪抢险、应对特大地震灾害……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奋勇向前,成为危难时刻最可爱的人!他们或许不全是军人身份,但是他们和军人一样,都有一腔热血,慷慨逆行!目标是战场,无畏无惧的战斗,目的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