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脉搏信号

脉搏信号

脉搏信号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15416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2012年江苏省人工智能学术会议等;脉搏信号的相关文献由67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张爱华、丑永新等。

脉搏信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5416 占比:99.93%

总计:215577篇

脉搏信号—发文趋势图

脉搏信号

-研究学者

  • 陈晓
  • 张爱华
  • 丑永新
  • 周萌
  • 陈云权
  • 高扬
  • 王炳和
  • 卢超
  • 周红标
  • 曾建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马堃
    • 摘要: 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基础实验项目.传统的教学仅限于向学生介绍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测量信号电压、频率和周期等参数,以及采用利萨如图形测量待测信号频率等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模拟示波器已经逐步被数字示波器所替代,一些高校实验项目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本课题探讨数字示波器的实验拓展,即结合压电传感器采集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信号,并通过对采集多组信号的数据分析,讨论脉搏信号特征与人体部位、性别以及时间段的关联性.
    • 杨文龙; 李鑫; 丑丽娟; 杨海萍; 丑永新
    • 摘要: 针对现有脉率变异性(Pulse Rate Variability,PRV)信号提取方法存在抗噪性差、参数选择主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脉率变异性信号提取方法。首先,对原始脉搏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从中提取可以反映脉搏主波变化的分量,对该分量进行平滑滤波;然后,计算滤波后分量的极大值位置,以相邻极大值位置为依据,计算原始脉搏信号对应区间的最小值,得到脉搏信号波谷;最后,根据波谷计算脉率变异性信号。采用31组实测脉搏信号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脉率变异性信号提取的准确率在97%以上,因此所提算法可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状态下脉率变异性信号的精准提取。
    • 张文涛; 丑永新; 李鑫; 丁凯; 杨苗
    • 摘要: 针对常用基于指纹、人脸等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存在容易伪造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脉搏信号的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模块,下位机以STM32为核心进行脉搏信号的AD转换和数据打包,并通过WiFi模块将数据无线发送到上位机。采用PC作为上位机,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对接收的脉搏信号进行滤波、分割、模型参数识别、特征向量提取,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训练身份识别分类器。招募20名试验对象对所研制系统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身份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5%。该系统的实现可以为基于脉搏信号的身份识别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 李思华; 陈娇花
    • 摘要: 传统的脉搏信号监控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病人心血管系统的病理变化,但由于分析处理过程繁琐,导致难以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远程医疗的信号采集难、数据可信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文中研究了脉搏信号的远程监控技术。采用Arduino Nano微控制器,基于电路集成技术设计了嵌入式随身生物信号采集器,解决了脉搏信号采集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对脉搏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通过引入堆栈自编码器架构并训练了深度学习网络,进而对可信脉搏信号进行了准确的分类,有效解决了多源噪声影响下的脉搏信号可信数据分类问题。由实验结果可知,所提技术方案可实现对脉搏数据准确的采样,且对可信脉搏数据分析误差不高于5%。
    • 李广胜; 石建飞; 安思宇; 李照园
    • 摘要: 针对于水下蛙人训练过程中脉搏信息的监测需求,开发一种水下蛙人可穿戴式脉搏监测设备。首先,进行脉搏监测设备系统构架、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的设计与分析。其次,提出一种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ARM)架构和MAX30102传感器的脉搏监测设备硬件系统设计方案。再次,对脉搏监测设备的值班控制、脉搏检测、状态监测功能模块软件进行详细描述。最后,通过实验对脉搏监测设备的多工作模式与任务管理、脉搏信号采集与存储、状态监测等功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水下可穿戴式脉搏监测设备能够满足水下蛙人脉搏监测的需求。
    • 张明伟; 张天逸; 钟鸣; 程云章
    • 摘要: 背景:糖尿病可引起广泛的动脉结构和功能病理变化,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和动脉弹性降低。本研究从动脉损伤的角度,实现对尚未出现临床表现但有动脉损伤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检测。方法:动脉损伤会导致血管的力学参数发生变化,而脉搏信号的波形变化与心血管系统的力学参数变化密切相关。通过9级小波对糖尿病患者脉搏信号进行分解,提取cD8、cD7、cD6系数(中高频成分,代表信号细节特征),作为能够反映动脉损伤程度的特征,将特征矩阵输入到10折交叉验证模型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中,设置第一层的4个基学习器为SVM、Random Forest、XGBoost、Extra Trees,第二层的元学习器是KNN。结果:单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Stacking集成学习算法的准确率比单一机器学习模型高4%~5%,ROC曲线下面积提高1%~6%。结论:小波分解得到的脉搏信号cD8、cD7、cD6系数可以有效反映糖尿病引起的动脉损伤程度,因此动脉损伤对糖尿病的早期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Stacking集成学习算法将多个模型的优势结合起来生成一个新模型,可以获得比单一模型更好的性能。
    • 林冬梅; 张育儒; 陈晓雷; 杨富龙; 王敬阳
    • 摘要: 针对现有连续无创血压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离散程度高的问题,设计基于USB-4221数据采集卡的连续血压测量系统.通过AD8232心电传感器和指夹光电脉搏传感器同步获取心电-脉搏信号,设计心电-脉搏硬件调理电路.应用MIMIC数据库中心电-脉搏-血压信号计算脉搏传导时间,并进行回归分析,构建血压测量模型.同时,利用图形可视化工具GUI进行了用户平台的设计.系统采集了若干名志愿者的相关数据,测得的血压值与欧姆龙电子血压计HEM-8713的测量值进行对比,测量误差在±5 mmHg范围内,达到AAMI标准中对测量平均误差的要求.
    • 胡频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局部均值分解是一种自适应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对脉搏信号的处理可以有效地进行临床病理诊断。采用局部均值分解对实测脉搏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同时将降噪处理后的脉搏信号进行边际谱分析,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边际谱能量值均方差离散程度比较大,可以作为有效区分健康人群和心血管疾病人群的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对医学脉搏信号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牛锦; 王峰; 宋剑桥; 魏祥; 师泽州; 刘泽坤
    • 摘要: 针对当前视频情绪识别方法主要集中于对人脸表情的判读而忽略了面部生理信号中所隐含的情绪,提出一种基于人脸特征和脉搏信号特征的视频情绪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视频提取LBP-TOP人脸表情特征,然后通过色度模型从视频中提取脉搏信号,并提取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及非线性特征,通过CCA算法融合2种特征,最终利用支持向量机完成情绪的识别。在CAS(ME)^(2)数据库进行实验,经过CCA融合特征后的情绪识别效果较LBP-TOP特征的单模态情绪识别效果高3.04%,较基于脉搏信号特征的单模态情绪识别效果高13.85%,说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 牛锦; 王峰; 宋剑桥; 魏祥; 师泽州; 刘泽坤
    • 摘要: 针对当前视频情绪识别方法主要集中于对人脸表情的判读而忽略了面部生理信号中所隐含的情绪,提出一种基于人脸特征和脉搏信号特征的视频情绪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视频提取LBP-TOP人脸表情特征,然后通过色度模型从视频中提取脉搏信号,并提取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及非线性特征,通过CCA算法融合2种特征,最终利用支持向量机完成情绪的识别.在CAS(ME)2数据库进行实验,经过CCA融合特征后的情绪识别效果较LBP-TOP特征的单模态情绪识别效果高3.04%,较基于脉搏信号特征的单模态情绪识别效果高13.85%,说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