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部CT检查

胸部CT检查

胸部CT检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7823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肺癌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华北五省市核医学学术会议等;胸部CT检查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军、何禹红、刁立峰等。

胸部CT检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7823 占比:99.71%

总计:78051篇

胸部CT检查—发文趋势图

胸部CT检查

-研究学者

  • 吴军
  • 何禹红
  • 刁立峰
  • 刘永秀
  • 史国华
  • 吴兰
  • 宋伟安
  • 张广庆
  • 李伟
  • 李杨

胸部CT检查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金龙
    • 摘要: 康医生:我今年52岁,最近单位体检时发现有肺实性小结节。请问,我应该如何应对?四川省陈先生陈先生:您好!体检时如果发现肺部结节,首先不要恐慌,因为很多结节并非肿瘤,很多肿瘤并非癌症。肺部结节有很多可能,您需要去医院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以了解结节的大小和性质。
    • 谷志彬; 付小婷; 王高文
    • 摘要: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比较少见,病因病机至今仍未探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随着胸部CT和电子支气管镜应用的不断推广,近年来临床病例的确诊和报道陆续增多,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回顾相关文献发现,报道以Ⅰ期散发型、Ⅱ期弥漫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患者相对多见,Ⅲ期融合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鲜有报道。现就我院诊断治疗的1例Ⅲ期融合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作以报道,以供各位同道探讨交流,不断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识别能力,避免误诊和漏诊,从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
    • 林燕; 喻承伟; 贺燕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免疫学与影像学改变分析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3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根据治疗转阴后是否出现复阳情况,将治疗转阴后复阳患者分为预后较差组,治疗转阴后无复阳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CD4^(+)、CD8^(+)及CD4^(+)/CD8^(+)水平;采取免疫比浊法测定IgM、IgG、补体C3、C4;所有患者完成肺部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改变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患者免疫学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预后较差组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CD8^(+)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较差组患者IgM、IgG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26例普通型患者中以肺部磨玻璃影为主,两肺外带可见磨玻璃影高密度影;3例轻型患者中仅见散在的斑片状阴影,其中1病例肺部未见明显影像学改变;1例危重症患者则表现为肺组织弥漫性高密度影,边缘模糊,肺组织部分实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CD4^(+)及CD4^(+)/CD8^(+)水平高,预后较好,患者CD4^(+)及CD4^(+)/CD8^(+)水平低,预后较差,呈正相关性(P<0.0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CD8^(+)、IgM、IgG水平高,预后较差,患者CD8^(+)、IgM、IgG水平低,预后较好,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常伴有免疫学改变,且胸部CT检查影像学改变明显,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加强患者免疫学、影像学检查可预测患者预后,为合理治疗提出建议。
    • 师志磊; 张舒; 戴亚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行胸部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在疾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诊治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胸部CT检查,分析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淋巴结或胸膜受累所占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综合检查诊断结果比较,胸部CT检查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55%、91.67%,漏诊2例(5.00%);艾滋病伴肺结核患者接受胸部CT检查时,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双肺肺叶、肺段可见明显渗出性病变,肺内纤维索条影显示明显,同时还呈现明显空洞影、斑片状影,伴有明显腋窝、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心包、胸腔积液等情况。结论胸部CT检查方式用于艾滋病伴肺结核患者诊断,能够获得明显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准确率提高。
    • 刘婷婷
    • 摘要: 目的:调查遵义地区儿童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并分析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采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遵义地区的500例结核感染患儿,对其一般资料和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总结遵义地区儿童结核感染的流行情况,同时将结核感染儿童作为结核感染组,并选取同期5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均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试验)、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及胸部CT检查,观察采用这三种方法诊断儿童结核感染的效能。结果:性别分布方面,500例结核感染患儿中有男298例(59.6%),女202例(40.4%),男性患儿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患儿(P<0.05);年龄分布方面,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12岁,平均年龄(6.8±1.3)岁,其中3~5岁94例(18.8%),6~10岁175例(35.0%),11~12岁231例(46.2%)。500例结核感染患儿T-SPOT.TB试验的阳性率为72.0%,PPD试验的阳性率为61.6%,胸部CT检查的阳性率为52.8%。采用T-SPOT.TB试验诊断儿童结核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PPD试验及胸部CT检查(P均<0.05)。结论:结核感染患儿中男性及学龄儿童的占比偏高。相较于PPD试验及胸部CT检查,T-SPOT.TB试验诊断儿童结核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更高,但其检查费用较高且未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未在临床普及,因此PPD试验及胸部CT检查仍是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儿童结核感染的重要方法。
    • 刘畅畅; 马菲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螺距对儿童胸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的96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48)和B组(n=48)。两组患儿均进行胸部CT扫描,其中A组采用大螺距(1.375:1),B组采用小螺距(0.984:1)。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结果和客观评价结果[图像噪声值(SD)、信噪比(SNR)]。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两组上肺野处的CT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A组左心室[(2.74±0.61)vs(2.23±0.56)]、膈肌[(2.97±0.53)vs(2.44±0.47)]、中肺野[(3.01±0.58)vs(2.70±0.39)]、下肺野[(2.89±0.44)vs(2.62±0.51)]的CT图像主观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的CTDIvol[(1.28±0.35)vs(0.79±0.32)]、DLP[(30.47±6.84)vs(22.45±7.16)]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螺距CT检查可提高临床医生对CT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但辐射剂量较大,临床上应当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螺距,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小螺距,以降低辐射剂量。
    • 吴兰
    • 摘要: 目的:评估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胸部CT检查的临床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67例本院诊治的肺炎患儿纳入实验资料,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别予行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诊断结果,对比肺炎患儿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毛玻璃征象、肺气肿情况。结果:(1)肺炎患儿确诊结果支原体肺炎45例,占比67.16%;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2例,占比32.84%。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47例,占比70.15%;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0例,占比29.85%。胸部CT检查支原体肺炎46例,占比68.66%;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1例,占比31.34%。(2)肺炎胸部CT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5.55%)、特异度(86.36%)、准确性(92.54%)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80.00%、50.00%、70.15%),与X线检查(76.60%、55.00%)相比,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阳性预测值(93.48%)、阴性预测值(90.48%)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壁增厚(68.89%)、支气管血管束增厚(71.11%)、毛玻璃征象(75.56%)比例高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22.73%、27.27%、18.1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通过胸部CT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通过其CT征象情况可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进行有效鉴别。
    • 刘守礼; 韩志恩
    • 摘要: 目的:探究食管支架置入术前胸部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18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食管支架置入术前为患者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观察并记录检查结果,分析CT扫描检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利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后,掌握了所有患者食管病变部位及其长度.结论:在食管支架置入术前应用CT检查技术,将有利于掌握患者食管病变部位及其长度,为后续的二期手术治疗或者腔内化疗、放疗等提供了医学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与推广.
    • 赵波; 王进富; 杨峰
    •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7例PTNB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记录穿刺结果和并发症(气胸或出血)的发生情况.对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慢性肺病、穿刺时长、调针次数、病灶大小、病灶深度、病灶周围炎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可能影响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5例(98.13%)患者获得满意标本,其中34例(32.38%)结果为良性病灶,71例(67.62%)结果为恶性病灶.107例患者中出现气胸19例(17.76%),出血25例(2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慢性肺病和穿刺时长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是病灶深度和病灶周围炎症,保护因素是病灶大小.结论:CT引导下PTNB是临床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认识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操作者提高警惕,从而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刁立峰
    • 摘要: 目的:分析胸部CT检查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重症肝炎并肺部感染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X线组与CT组两组,每组45例,X线组予以胸部X线检查,CT组则采用常规检查与胸部CT检查,对两组诊断准确率、不同病原菌感染CT征象及诊断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CT组诊断准确率为91.11%,23例片状、斑片状实变影,5例伴空洞影,3例肺气囊改变,5例肺纹理模糊伴毛玻璃样影;X线组诊断准确率为71.11%,多表现为肺内炎性浸润影,3例空洞影.CT组诊断准确率91.11%高于X线组的71.1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病原菌导致的肺部感染经CT检查其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CT组诊断总满意度91.11%显著高于X线组的80.00%(P<0.05).结论:临床对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胸部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较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