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脏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386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医学影像(长春)学术交流会、2007国际腔镜外科会议暨第六届世界无气腹腹腔镜联合会大会、第六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全国第四次肝脏病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第八次肝脏病学术年会等;肝脏炎性假瘤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玉泉、徐峰、王文平等。

肝脏炎性假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4.4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386 占比:95.44%

总计:2500篇

肝脏炎性假瘤—发文趋势图

肝脏炎性假瘤

-研究学者

  • 冯玉泉
  • 徐峰
  • 王文平
  • 何劲松
  • 吴敏
  • 姚晓平
  • 孔文韬
  • 孙克金
  • 孙庆元
  • 张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茜; 杨帆; 刘斌; 高百春
    • 摘要: 目的分析肝脏炎性假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中的影像学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自本院的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所收治的30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MSCT检查后,比较超声、CT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总结其超.声及CT表.现。结果超声、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00%、6667%,而两者联合准确.率可达9333%,明显高于单一的超声与CT检查(P<005);肝脏炎性假瘤超声表现为病灶形态呈不规则状,均为单发病灶,肝左叶11例,肝右叶19例,回声欠均匀12例,边界欠清16例,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25例,病灶周边可见血流频谱5例;CT表现:平扫均呈低密度影,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呈清楚或欠清,增强扫描中28例患者动脉期无强化,19例患者呈门脉期强化,15例患者延时期持续不同形式强化。结论超声与CT检查均有效显示肝脏炎性假瘤影像学特征,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更佳,可弥补单一诊断的不足,降低误诊率。
    • 朱婷; 林立平; 韦玉亚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成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肝脏炎性假瘤(IPT)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在2016年4月—2021年7月ICC患者57例设为ICC组,另选IPT患者32例为IPT组,大部分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两组均于入院时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观察两组CEUS成像特征(动态增强模式、动脉期增强方式、动脉期增强程度)及定量参数(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等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借助ROC分析达峰时间、等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对ICC的预测价值。结果ICC组“快进快退”的患者占比为35.09%,显著低于IPT组的68.75%(P<0.05),ICC组周边环状增强、整体不均匀增强、整体均匀增强患者占比分别为31.58%、54.39%、14.04%,IPT组分别为18.75%、40.63%、4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组达峰时间、等回声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分别为(26.56±6.53)、(33.53±7.25)、(48.12±9.12)s,显著高于IPT组的(22.93±7.26)、(27.53±7.46)、(41.75±9.55)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达峰时间、等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预测I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925、0.9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成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ICC和IPT具有一定鉴别价值。
    • 黄玮; 范智慧; 陈磊; 王丹
    • 摘要: 目的研究脂肪肝对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炎性假瘤(IPL)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诊治的IPL患者28例,其中伴有脂肪肝者12例,正常肝内IPL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血供状态、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异同。结果伴脂肪肝的IPL病灶动脉供血1例(8.3%)、静脉供血11例(91.7%)、富血供3例(25.0%)、乏血供9例(75.0%),IPL病灶动脉供血7例(43.8%)、静脉供血9例(56.3%)、富血供5例(31.3%)、乏血供11例(68.8%),两组供血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伴脂肪肝病灶呈无明显增强型1例、快速廓清型5例、等增强型3例和低增强型3例,IPL病灶呈无明显增强型2例、快速廓清型5例、等增强型7例和低增强型2例,两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无显著差异(P=0.661);伴脂肪肝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为(8.9±1.3)s,显著慢于IPL病灶【((8.0±0.9)s,P0.05)。结论与正常肝背景下的IPL病灶比,合并脂肪肝的IPL病灶以静脉供血为主,其造影剂的到达时间较长,而峰值强度降低,在临床诊断时需要认真地甄别。
    • 李学建; 张城硕; 张佳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2例肝脏炎性假瘤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2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恢复良好.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为一种进展缓慢的良性病变,但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无病理结果,诊断相对困难.大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且术后预后良好.
    • 吕艳杰; 庄玉慧; 韩建雪
    • 摘要: 目的:比较肝脏炎性假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9年9月15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CT和MRI对肝脏炎性假瘤检出率均较高.CT平扫时炎性假瘤呈低、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多数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可见不同程度强化.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和等信号,边缘相对清晰,T2WI信号表现不一,动态增强扫描与CT强化方式相近.结论:CT和MRI对诊断肝脏炎性假瘤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无创检查首选,但是除了影像学表现,还更应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手术病理进行确切诊断.
    • 陈磊杰; 杨春凤; 张丽
    • 摘要: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在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分为肝脏炎性肿瘤患者44例与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对患者行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检出情况.结果:肝脏炎性假瘤经螺旋CT平扫检出率为86.36%,增强扫描检出率为95.45%,原发性肝癌经螺旋CT平扫检出率为91.07%,增强扫描检出率为9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类型、病灶形态及病灶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充分表现肝脏炎性假瘤、原发性肝癌图像特征,诊断价值高.
    • 薛海燕; 孔文韬; 沈海云; 金志斌; 韩浩; 吴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与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鉴别要点。方法:分析50例ICC病灶和45例IPT病灶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探讨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征。结果: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中,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升高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中,病灶内部回声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及周边有无胆管扩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中,动态增强模式“快进快退”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病灶呈三种增强方式:周边环状增强、整体不均匀增强和整体均匀增强,两组间增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对ICC与IPT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薛海燕; 孔文韬; 沈海云; 金志斌; 韩浩; 吴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与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IPT)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鉴别要点.方法:分析50例ICC病灶和45例IPT病灶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探讨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征.结果: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中,糖类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升高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中,病灶内部回声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及周边有无胆管扩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中,动态增强模式"快进快退"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病灶呈三种增强方式:周边环状增强、整体不均匀增强和整体均匀增强,两组间增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对ICC与IPT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李品朝; 覃立文
    •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肝脏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均予以螺旋CT诊断.结果:CT扫描与CT平扫情况来看,IPLCT扫描与CT平扫检出率均为91.18%,HCCCT扫描与CT平扫检出率均为92.86%.结论:在肝脏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螺旋CT多期扫描对两种疾病的病灶血供特征的检出率极高,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李品朝1; 覃立文1
    •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肝脏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均予以螺旋CT诊断。结果:CT扫描与CT平扫情况来看,IPLCT扫描与CT平扫检出率均为91.18%,HCCCT扫描与CT平扫检出率均为92.86%。结论:在肝脏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螺旋CT多期扫描对两种疾病的病灶血供特征的检出率极高,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