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济循环

经济循环

经济循环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5291篇;相关期刊321种,包括瞭望、黑河学刊、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2006年全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等;经济循环的相关文献由46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世锦、吴江龙、李培仁等。

经济循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7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5291 占比:99.79%

总计:195702篇

经济循环—发文趋势图

经济循环

-研究学者

  • 刘世锦
  • 吴江龙
  • 李培仁
  • 魏彬
  • 刘尚希
  • 刘立华
  • 卢剑
  • 孙可娜
  • 孙忠民
  •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课题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磊
    • 摘要: 马克思经济循环思想的要义包括:经济循环的实现过程是各种职能资本连续并列运行和接续转化,兼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国内循环畅通的实现条件是供需总量和结构平衡,实现机制是技术进步下按比例生产和劳资收入并行增长;国际循环能补强国内循环,又受制于国内循环与国际生产关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重塑高水平畅通、自主和开放的经济循环体系,合理运用和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循环思想;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强化自主创新、优化宏观调控和提高劳动者报酬;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国际循环变革,实现国内循环融入又不依附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依托又促进国内循环。
    • 杜传忠; 管海锋
    •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是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因素。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从系统和结构的视角模拟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对制造业附加值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制造业附加值变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有效提高了制造业附加值,这一作用会在产业关联与产业循环作用下向其他部门传导;分制造业部门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对制造业附加值的提高作用在先进制造业中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通过引致需求和优化要素间投入结构对制造业附加值产生重要提升作用;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变动对提高制造业附加值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别。
    • 胡安俊
    • 摘要: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持续的技术革新与广泛应用,将对经济循环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的特点,阐述其对经济系统的综合赋能作用。在此基础上,依次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阐述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循环的机理。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企业和产业集群柔性变革,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促进生产变革;通过价值赋能,为全行业带来持续的技术红利,增加社会总财富,并通过改变就业形态和形成赢家通吃市场等方式,分化分配格局;通过交易赋能,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范围,优化交换方式;通过产品赋能,提高生产性消费,拓宽生活性消费,激发消费活力。人工智能将深刻地改变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经济循环
    • 蔡跃洲
    • 摘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和断点,畅通经济循环。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循环数字化和数字循环化两种机制为畅通经济循环提供助力。一方面,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及生产、交换(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加速渗透,可强化信息流对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引导,加速经济循环;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涉及面广泛,畅通生态体系各环节本身便形成规模可观的产业循环,并为加快数字化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当前,这两种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工业互联网及其他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滞后、ICT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风险以及就业结构调整和分配失衡。须从加快新基建、强化ICT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数字技能等着手加以应对。
    • 安静赜
    •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深刻阐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内蒙古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明确提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局阶段的目标任务。其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果,既是自治区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完成其他目标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内蒙古来说,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形势的“危”与“机”、发展目标的“绿”与“富”、发展动能的“新”与“旧”、经济循环的“内”与“外”、营商环境的“软”与“硬”几个方面的关系。
    • 刘帅帅
    • 摘要: 新发展格局的构想深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历史进展中,深植于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的历史演进中。只有通过历史逻辑搞清楚新发展格局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中国经济的结构和国内国际循环格局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历史性转变,必须有针对性地重点推进内需、供给、市场、开放这四大关键领域的实践工作。
    • 金虎斌
    • 摘要: 文章以政府债务对银行贷款的挤占率作为门槛变量,运用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当挤占率低于25.8%时,新增政府债务呈现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拉动居民消费并促进经济循环;当挤占率超过25.8%时,政府债务表现为税收效应、挤出效应和房奴效应,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并阻碍经济循环。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维持政府债务规模与当地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地方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 黄奇帆
    • 摘要: 从市场规模和结构而言,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中国的突出优势。这一市场仍在持续发育形成过程中,需要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把优势发挥出来,推动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本文认为,构建统一大市场的实质是要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主要是:地区间过度竞争产生的负面效应;城乡二元架构导致的市场分割;部分领域行政配置资源的色彩仍然浓厚;物流体系不够畅通以及物流费用居高不下;部分行业的人为限行、限购等政策性梗阻;技术标准滞后导致的需求抑制,产生了所谓的产能“过剩”;要素市场化改革亟须提速;国有经济内外循环需要加快畅通。中国市场是稳定全球供应链的基本盘。首先,跨国公司产地销和销地产是应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理性选择;其次,中国经济是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力量。
    • 朱晓红
    • 摘要: 经济体制的改革,刺激了我国传统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煤炭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已经度过最佳红利期,还面临一定的同类型产品竞争压力,但仍旧有很多优化渠道,其中成本方面的管理是比较突出的方法,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管理机制、人工、物流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当前煤炭成本管理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挖掘其中能够促进企业转型的契合点,并给予针对性解决方案,希望得到有效借鉴。
    • 乔晓楠; 王奕
    • 摘要: 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循环重塑的经济机制:在生产环节通过空间集聚实现规模效应,在消费环节消除区域壁垒适应生产集聚,在交换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优化流通体系,在分配环节协调地方关系促进平衡发展。因此,从经济循环四个环节共同发力,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促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地方政府激励相容的自发选择,进而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高效、更具规模且公平稳定的国内市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