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服务
移动信息服务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8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邮电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874432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河南图书馆学刊、情报探索、图书馆学刊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广西省图书馆学会2014年年会暨第32次科学讨论会、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等;移动信息服务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雷晓燕、陈立梅、王献蜀等。
移动信息服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74432篇
占比:99.95%
总计:874903篇
移动信息服务
-研究学者
- 雷晓燕
- 陈立梅
- 王献蜀
- 孙任苓
- 明均仁
- 曹雪梅
- 王露露
- 舒兵
- 关芳
- 况雅倩
- 尹雪聪
- 师晓青
- 李娜
- 杨子婧
- 毛华
- 沈思
- 蒲继红
- 诗畅
- 阴志华
- 鲁义轩
- C·L·弗里德曼
- M·培尔
- 于海波
- 付兵
- 任静
- 何华灿
- 倪兰
- 倪秀琴
- 储节旺
- 冯蕾
- 刘强
- 刘敏
- 刘景亮
- 刘毅
- 叶海智
- 叶莎莎
- 周子静
- 周延泉
- 周耀
- 孔云
- 孙慧
- 孟丽群
- 孟澜
- 安静宜
- 尹丹丹
- 师亚丽
- 廖宁
- 廖寅
- 张仲华
- 张传福
-
-
陈金玲
-
-
摘要:
移动信息服务有别于传统媒体信息推送,将其融入并赋能中原地区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和换道领跑双战略,有助于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移动信息服务融入双战略的条件、构建数字服务平台、服务转型发展等方面的考察论证,并举例说明清丰县利用移动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改善、服务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成果,总结移动信息服务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换道领跑双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
-
胡祖辉
-
-
摘要:
为了以较低成本进行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在分析了移动信息服务技术发展与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构思了多源数据集成、多端信息同步的系统设计思路,设计了同时面向移动端和PC端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服务系统架构,并对Web Service数据集成、响应式设计、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接口等系统实现方法进行了说明.系统成功应用于南通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服务,将网站信息服务系统和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合二为一,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系统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具有开发成本低、维护效率高、用户体验好等优点,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信息服务的质量.
-
-
刘峰
-
-
摘要:
文章阐述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地方特色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以此作为研究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进行优化,为高校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移动信息服务,使其享受信息社会的方便与快捷,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
-
岳家伍
-
-
摘要:
针对国内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图书馆App应用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App宣传推广和移动信息服务项目,指出了独立学院图书馆App信息服务中存在App信息服务应用率低、App平台单一且商业渗透严重、移动信息服务App与数字资源存在行业壁垒等问题,并从筹集经费促进独立学院图书馆A pp应用开通、馆企合力改进图书馆App信息服务平台、促进App开发者与数字资源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图书馆App移动信息服务发展的建议,以提升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
-
覃燕梅;
王长熠
-
-
摘要:
当前国内图书馆陆续开展了以智能手机APP客户端应用服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服务等形式的移动信息服务,深刻地影响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为探寻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评价的有效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移动信息服务的相关研究,构建基于UX(用户体验)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评价模型,并开展基于该模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评价调查工作,得出相关工作启示,以期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评价及改进提升移动信息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
朱学芳;
王贵海;
祁彬斌
-
-
摘要:
[目的/意义] 5G移动技术兴起所带来的数字信息资源及其处理、管理和服务方法对智能化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多,文章旨在探究5G时代智能数字信息服务研究内容体系及其成果,提出今后对其深入研究的建议,期望其服务功能更加精准、快速、自动和人性化,从而更加高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法/过程]探讨了5G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智能融合组织与管理、图书情报博物领域智能服务、数字信息资源智能化移动服务、流媒体资源智能服务、基于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应用的智能服务方式的研究内容和现状,剖析了可视化知识、显示与交互、精细信息处理和精确信息检索等智能化信息服务技术手段应用及研究进展.[结果/结论]进一步探讨了5G时代数字信息资源智能服务未来应用场景,在其融合组织管理、服务模式及服务手段可用性等研究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
-
郑寇全;
徐莎莎;
姚旭;
惠军华
-
-
摘要:
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信息服务网络链路保障从集中聚焦式向分布扁平式,从纵向细长、横向独立的固网树状型向无中心栅格化移动散射型转变的现实需求,在分析移动终端自组网战场应用场景的基础上,研究了面向战场信息服务的移动终端自组网技术体系,给出了基于终端自组网的军事移动信息服务组织运用模式,为完善我军战场移动信息服务基础网络生态,推进基于网络化信息系统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建设,实现灵活、高效、安全、稳定的战场移动信息服务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
-
-
-
-
黎发仙
- 《2016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4G网络服务模式不断扩大的网络背景下,图书馆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和信息咨询更加依赖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和内容也逐渐从短信服务向移动互联网服务转变和延伸,服务终端也逐渐从图书馆终端向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的移动终端扩展.虽然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巨大便利,任何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必须以用户需求作为基础,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但是中国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时间短,移动信息服务发展速度缓慢,用户需求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制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效果.图书馆采用联合服务模式是某一地区或某一专业的一定数量图书馆之间在自愿原则下开展馆际协作服务,为用户提供多馆存取、跨库无缝对接信息服务。加强馆际合作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更具层次化的信息服务内容,还有利于加强馆际交流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开展馆际合作有利于图书馆利用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图书馆服务,帮助图书馆降低建馆成本,又可以整合本馆和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
-
-
贺秀英;
沈思
- 《201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移动信息服务是目前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及层次的重点.为解决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这一难题,本文基于模糊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综合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三角模糊理论求解指标权重值,并利用线性加权法计算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模糊权重,进而得出评价分数值.本文以西安某校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了该模型的科学性.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为评价和有针对性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
-
-
周峰;
王春宁
- 《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移动信息化的影响力已经逐步凸显,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逐步在转向移动信息化领域.移动信息服务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势必会极大提升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专业文献机构开展移动信息服务工作的服务模式及其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 首先,应制定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五年发展规划,涉及建设内容、进度安排、经费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内容。其次,要加大地学文献信息集群化工作。只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地学文献信息集群,拥有坚实的数字资源基础,才能推进地学文献信息的移动化和产业化的进程。第三,要深入研究地学文献区域服务,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地学文献的区域特征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如可以借鉴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来探索为用户推送当前位置周边有关的地学文献资料信息。最后,要加强特色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工作,形成产品并推广应用。地学专业图书馆是为行业和公众提供地学类文献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服务产品是服务价值体现的关键,加强产品的研发才能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