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贸关系
中日经贸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外交、国际关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238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瞭望、和平与发展、日本问题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日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等;中日经贸关系的相关文献由112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柏松、王丽红、张季风等。
中日经贸关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238篇
占比:99.43%
总计:19349篇
中日经贸关系
-研究学者
- 金柏松
- 王丽红
- 张季风
- 朱立南
- 盛春
- 陈建
- 顾列铭
- 魏小荣
- 魏琦
- 丁文喻
- 于德清
- 伊留芳
- 何昌松
- 何月香
- 何海燕
- 冯昭奎
- 冯武勇
- 刘余馥2
- 刘圣功
- 刘延棠
- 刘思佳1
- 刘文勇
- 刘文峰2
- 刘斌
- 刘江永
- 刘洪钟
- 刘聚礼
- 刘铁明
- 刘颖
- 刘馨蔚
- 卢珊
- 吴优
- 吴俊超
- 吴德烈
- 吴志新
- 吴明宇
- 周永生
- 夏占友
- 夏晓韵
- 姚坚
- 孔慧珍
- 孔根红
- 孟宇苗
- 孟秋
- 安江
- 安江虹
- 宋志勇
- 宋玮
- 宫崎勇
- 尹正
-
-
张季风
-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中日经贸合作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渠道、高质量合作的新局面.但从中期视野来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中日双边贸易回升乏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持续下降,加之受新冠疫情和中日关系复杂化的叠加影响,使中日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挑战.2021年中日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22年RCEP生效和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的展开,将给中日关系、中日经贸关系改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
袁荣聪;
张军
-
-
摘要:
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通过RCEP,中日经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给中日经贸关系带来许多新的机遇,极大地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在RCEP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构建稳定经贸格局,深化多方贸易关系,降税安排创造新机遇,拓展投资与服贸领域合作,货物贸易有望扩大。为加强中日经贸合作,促进中国和日本双方合作共赢,应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加快中日投资发展进程,推动中日产业优势互补。
-
-
马学礼;
李苏
-
-
摘要:
新冠疫情暴发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开始从"东亚"到"泛东亚"合作、从"浅度一体化"到"深度一体化"、从"东盟主导"到东盟作用弱化的转型,新冠疫情不仅改变了东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改变了地区内部各国的互动模式,从而加速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转型过程.为了尽快实现东亚经济复苏、稳定和升级东亚生产网络、应对全球市场风险,中日两国有必要深化经贸合作,但是日本不断强化的对华"两面性"政策成为两国深化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展望后疫情时代,中日在中日韩FTA谈判、数字经济合作、东亚第三方市场合作等领域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应联合东亚其他国家抵制日本为了一己私利出卖地区整体利益的做法.
-
-
刘斌;
刘颖
-
-
摘要:
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上升,同时日本对华投资规模庞大,双边投资往来持续向好.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参与方,中国和日本通过RCEP的签订第一次建立起自贸关系,这为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模拟分析发现RCEP能够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改善双方社会福利,强化优势产业竞争力.中国应借RCEP落地的契机,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适时启动中日投资协定升级谈判,加深中日双边政治互信和技术合作,实现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
-
刘洪钟;
丁文喻
-
-
摘要:
近年来,中日两国围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展开激烈竞争,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代价.文章分析表明,两国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在政策背景、战略布局及投资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但如果双方能够把握机遇,充分挖掘双方巨大的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将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两国应该把握机遇,化竞争为合作.
-
-
-
高洪
-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经由最初的构想阶段进入了实施阶段,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在多领域同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相关区域国家经济发展,能够给合作各方带来利益,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中。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了消极和怀疑的态度。近两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以及“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日本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政府到民间企业都主张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尽管如此,中日之间能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展开有效合作,还存在着很多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本期杂志以“‘一带一路’与中日经贸关系”为题,刊发一组研究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展开合作的文章,文章各具特色,综合起来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
-
-
刘文勇
-
-
摘要: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政经皆冷”的局面.回首中日建交以来的经贸发展关系,尽管有曲折性,但发展是主流的.基于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贸易立国下的内生性贸易保护主义传统、日美关系格局下的最终决策权外生化以及东亚关系中的争夺主导权意识特征,中国需要在争取经济话语权的同时,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
-
-
于德清
-
-
摘要:
令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日本经济好像又活过来了。今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日本GDP增速达到4%。这已经是日本经济连续第六个季度保持增长,而且势头还非常强劲,有望创下本世纪以来日本经济最长的增长周期。还记得,就在今年3月份,有篇报道刷屏,讲的是日本年轻人如何热衷存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看完这篇文章,很容易让人觉得——日本年轻人真会过日子,
-
-
夏占友
- 《中日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中日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30年来的实践证明,两种不同体制的国家完全可以在经贸领域进行互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将进行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同世界接轨.只要中日双方同在WTO规则下,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努力开发尚未开发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一定能够使两国的经贸关系再创辉煌,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