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授时
短波授时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天文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594篇;相关期刊9种,包括时间频率学报、指挥控制与仿真、电波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等;短波授时的相关文献由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实锋、袁江斌、闫温合等。
短波授时
-研究学者
- 李实锋
- 袁江斌
- 闫温合
- 华宇
- 杨朝中
- 胡召鹏
- 刘晓宇
- 刘维
- 刘超
- 左兆辉
- 张伟
- 戴群雄
- 易卿武
- 李雪
- 杜栓义
- 武晓亮
- 王铮
- 蒙智谋
- 蔚保国
- 蔡欣荣
- 谢亮
- 赖文斌
- 郭文玲
- 陈沛林
- 陈涛
- 霍海强
- 马卓
- 高媛媛
- Meng zhimou
- Xie liang
- 何国华
- 刘佳
- 刘和平
- 刘建国
- 司娜
- 吴振华
- 宁百齐
- 张建宏
- 张志武
- 张豪
- 李振纲
- 杨大峰
- 杨少东
- 段建文
- 游苑
- 王宏远
- 王晶
- 王腾
- 窦强
- 罗霜菲
-
-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国家的授时任务,保持着我国的国家标准时间UTC(NTSC)和高精度的原子时基准,并通过专用长、短波授时台等手段发播我国的标准时间与标准频率信号。我国综合原子时委员会(JATC),目前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SMG)等国内守时单位共同组成,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负责TA(JATC)的日常归算工作。
-
-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国家的授时任务,保持着我国的国家标准时间UTC(NTSC)和高精度的原子时基准,并通过专用长、短波授时台等手段发播我国的标准时间与标准频率信号。我国综合原子时委员会(JATC),目前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SMG)等国内守时单位共同组成,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负责TA(JATC)的日常归算工作。
-
-
-
谢亮;
芦旭;
蒙智谋;
段建文
-
-
摘要:
BPM短波授时系统七部短波发射机及监测控制设备的更新改造于2018年全部完成,由于设备更换,原BPM短波授时发播系统的时延修正值已无法适用于当前系统.重新测量系统各模块的时延,分析时延产生的原因,对于提高短波授时发播时刻精度至关重要.主要对短波授时发播设备、控制设备等关键设备的时延值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时延产生的主要因素,为短波授时发播时刻的时延修正提供参考.
-
-
-
-
-
无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国家的授时任务,保持着我国高精度的原子时基准,负责目前由国家授时中心(NTSC)、上海天文台(SO)、北京天文台(BAO)、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昌时辰站(WTO)和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BIRM)共同组成的我国综合原子时TA(JATC)的归算工作,通过专用长、短波授时台发播我国的标准时间与标准频率信号,并通过本刊向用户提供广泛的授时业务信息.
-
-
-
-
Xie liang;
谢亮;
Meng zhimou;
蒙智谋
- 《201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随着国家授时中心对短波授时设备的升级改造,原有的短波监控系统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监控的需求.为提高发射机的智能化监控以及网络化管理水平,拟对短波授时监控系统实现采用技术手段代替人工控制的升级,使发射台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地按照任务要求执行开机、关机、频率转换和自我监测等功能.系统方案融合了发射机自动监控系统和监测网的相关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短波台自动化管理水平,及时减少甚至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停播和劣播等播出事故,以改进发播质量.
-
-
-
-
-
-
-
-
-
-
- 西安空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5-19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PM短波授时监测接收机,包括接收机主体,所述接收机主体的腔体内安装有射频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射频信号处理单元的一侧安装有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下方安装有供电单元,所述接收机主体的后端安装有后面板,所述后面板的一侧安装有端口组,所述端口组包括天线接口,所述天线接口的输出端与所述射频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同轴线连接,所述网口串口端口组的一端设置有1PPS端口组,且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天线接口线缆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实现了多通道信号同时处理监测,同时监测2.5MHZ、5MHZ、10MHZ、15MHZ授时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