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专利文献5479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南风窗、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
中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献由10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炼石、易纲、沈建光等。
中国货币政策
-研究学者
- 周炼石
- 易纲
- 沈建光
- 陈旭敏
- 丁萍
- 付梓翼
- 任泽平
- 何斌锋
- 何畅
- 倪国娟
- 刁治
- 刘丽娟
- 刘利刚
- 刘彦
- 刘菲
- 刘见
- 刘骅
- 卢锋
- 卧龙
- 叶建新
- 吕宁
- 吴卫娟
- 吴晓灵
- 周建松
- 哲文
- 唐亚月1
- 夏懿
- 夏懿1
- 孔鑫
- 孙彬彬
- 岑雪
- 岑雪1
- 崔百胜
- 巴曙松
- 廖淑萍
- 张哲
- 张雪丽
- 张鹏
- 徐洪才
- 戴根有
- 戴相龙
- 支晓津
- 文炳勋
- 朱德林
- 李刚
- 李斯妤
- 李斯妤1
- 李杨
- 李盼盼
- 李运奇
-
-
易纲
-
-
摘要:
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压力。近期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这既有外部冲击因素,也有国内疫情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内部因素的影响。面对这些挑战,中国货币政策提前布局,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21年12月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5个和5个基点。截至今年3月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增长9.7%和10.6%,较.上年末显著上升。
-
-
卧龙
-
-
摘要:
今年美国联邦储备局持续大幅加息,美金兑各国货币大幅升值,美汇指数由去年底95.6点升至上个月最高114.7点,升幅高达两成。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国内形势保持稳定略有放松下,人民币兑美金自然贬值。有人国庆写文章长篇大论论证人民币并非贬值,除去美金,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却是升值姿态。恰好,笔者在2006年12月9日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人民币升值不过是幻觉》,文章论证当时人民币并非升值,论证手法与此相仿,即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与兑美金汇率相反。
-
-
王丽
-
-
摘要:
基于现有文献,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梳理归纳中国货币政策发展脉络,分析中国利率趋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趋势和波动,有助于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改革开放前,中国主要参照苏联模型,为计划经济时期。因此,货币与金融政策旨在配合财政部实施各项信贷计划。伴随着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
-
-
莫开伟
-
-
摘要:
3月20日,央行行长易纲同志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发表了最新看法,他指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有较大的调控空间。易行长的发言无疑代表着中国央行的态度以及未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也更将对未来市场及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如此,易行长的发言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反响,有不少人对中国货币政策接下来的走向进行了种种预测,更有人担心央行货币政策接下来会更加宽松或更加收紧。
-
-
郑博文;
付梓翼
-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和出口业务已经得到了大量外汇储备的支持,来自外汇市场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提高了中国财富的占比份额,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同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货币政策仍然受到整体局势的影响。本文参考近年来外汇市场交易状况,根据经济学原理分析外汇市场压力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有效影响,并提出上升性优化策略和建议。
-
-
高占军;
刘菲
-
-
摘要:
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数量过多会加速经济增长并导致通货膨胀。但该理论在美国正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中国,基础货币向广义货币的传导仍然顺畅,各口径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依旧紧密。也正因如此,准备金率依旧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综合诸多因素并从跨周期政策设计的角度考虑,文章认为年内可继续降准。
-
-
-
陈小亮
-
-
摘要:
2020年需要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第一,适当加大货币政策力度,这不仅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本身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且可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降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总体调控效果。第二,更加注重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未来尽可能地预留政策空间。
-
-
-
-
-
-
-
-
-
-
-
- 平阳县梵特电子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4-03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国货币清分机的进钞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侧板、弹簧调节组件、设置于侧板之间的捻钞组件、支撑轴及调节旋钮组件,捻钞组件包括捻钞轮、设置于捻钞轮一侧的反向轮、反向转动轴及反向轮固定架,反向轮通过反向转动轴设置于反向轮固定架上,反向轮通过反向轮固定架设置于支撑轴上,支撑轴与侧板配合连接,调节旋钮组件对称设置于支撑轴上并位于反向固定架的两侧,弹簧调节组件对称设置于支撑轴上,弹簧调节组件与侧板配合,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侧板配合连接,支撑杆设置于支撑轴一侧并与调节旋钮组件配合。支撑杆对侧板起支撑固定作用,可避免支撑杆在受调节旋钮组件旋转调节时带动侧板发生弯曲形变的情况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