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底肌功能训练

盆底肌功能训练

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1178088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医疗装备、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等; 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淑芳、叶云、吴丽兰等。

盆底肌功能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78088 占比:99.99%

总计:1178171篇

盆底肌功能训练—发文趋势图

盆底肌功能训练

-研究学者

  • 史淑芳
  • 叶云
  • 吴丽兰
  • 宋佳璐
  • 巫华玉
  • 张维凤
  • 张迎愉
  • 彭来勤
  • 李丽容
  • 杨丽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莫世盼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配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尿失禁的预防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4月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尿失禁情况以及干预前后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盆底肌力,盆底静息压和收缩压。结果: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干预后,两组的ICI-Q-SF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盆底Ⅰ类肌纤维和Ⅱ肌纤维收缩时间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盆底静息压和收缩压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训练配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尿失禁,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方恋
    •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子膀胱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URP的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频脉冲电子膀胱治疗仪,持续干预至术后第7天,比较两组尿失禁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子膀胱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有利于预防TURP患者术后尿失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毕文浩; 蒋立城
    • 摘要: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对女性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均有较大损害。目前,SUI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等做出诊断,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微创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盆底肌功能训练、激光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均有了较大发展并取得良好疗效。
    • 马宏娴; 王欣
    • 摘要: 目的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其大便失禁的意义研究。方法60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临床各项指标评分(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直肠癌患者专用生存质量问卷评分、肠道症状自我管理评分、失禁相关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肛门直肠功能评分(8.66±1.06)分、直肠癌患者专用生存质量问卷评分(82.33±10.16)分、肠道症状自我管理评分(88.14±7.83)分、失禁相关评分(12.32±3.1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59±0.89)、(68.24±5.24)、(75.59±5.92)、(25.58±5.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其大便失禁的缓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赛媛媛; 王燕; 樊金宇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对肛肠良性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的意义。方法70例肛肠良性疾病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残留尿量、自行排尿时间、急性尿潴留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残留尿量(101.43±6.24)ml少于对照组的(141.27±9.12)ml,自行排尿时间(24.82±6.31)h短于对照组的(45.93±9.0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自我概念、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健康功能评分分别为(73.50±7.24)、(55.09±6.24)、(51.87±8.43)、(72.43±8.1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73±6.22)、(41.37±9.54)、(39.52±6.52)、(58.27±6.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训练对肛肠良性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意义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曹亚琼; 林红; 贺英华; 袁华容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当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126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模式上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后排尿情况,拔尿管后及术后4周尿失禁情况,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ICI-Q-SF、Cullen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ICI-Q-SF、Culle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3.65%)较对照组(73.02%)高(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减少患者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提升,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 郑伟芬; 胡洋; 方燕飞
    • 摘要: 目的观察双耳耳穴揿针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泌尿外科接受TURP且术后并发有尿失禁的BPH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术后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双耳耳穴揿针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干预疗程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漏尿次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失禁治疗1个月的漏尿次数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QOL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耳耳穴揿针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失禁的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高悦
    • 摘要: 目的分析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产后尿失禁的意义。方法60例产后尿失禁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检测评分、漏尿严重程度评分、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评分及盆底肌训练依从评分,国际尿失禁程度。结果试验组产妇盆底肌力检测评分(6.20±0.57)分、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评分(44.09±2.19)分、盆底肌训练依从评分(16.42±0.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0±0.52)、(34.52±2.15)、(14.05±0.13)分,漏尿严重程度评分(1.20±0.42)分低于对照组的(2.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国际尿失禁轻度15例(50.00%),中度12例(40.00%),重度3例(10.00%);对照组产妇国际尿失禁轻度5例(16.67%),中度11例(36.67%),重度14例(46.67%);试验组产妇国际尿失禁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产后尿失禁产妇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吴朝霞; 徐昕; 许海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方联合盆底生物反馈内外合治,对比两组的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1 h尿失禁、24 h尿失禁次数、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CI-Q-SF)评分、盆底肌电位值、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监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5羟维生素D(25-OHD)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ALPP、MUCP、BC、QMax、PMU、VMCC均显著升高(P<0.05);1 h尿失禁量显著减少,24 h尿失禁次数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电位值(65.32±7.19)μV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5±5.36)μV(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I-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中盆底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指标TGF-β1、25-OHD等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利于减轻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尿流动力学参数,提高血清中TGF-β1、25-OHD含量以增强盆底肌力,值得推广。
    • 肖润英; 卢香艳; 吴梅秀
    • 摘要: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在经阴道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泰和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经阴道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盆底表面肌电参数水平、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盆底Ⅰ类、Ⅱ类肌力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FDI-2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SF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应用于经阴道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可提高盆底Ⅰ类、Ⅱ类肌力分级,盆底表面肌电参数水平,以及FSFI评分,降低PFDI-20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功能训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