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气距离

电气距离

电气距离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0323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电力建设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输变电年会、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等;电气距离的相关文献由5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田、李常刚、李兴源等。

电气距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0323 占比:99.88%

总计:110452篇

电气距离—发文趋势图

电气距离

-研究学者

  • 刘玉田
  • 李常刚
  • 李兴源
  • 严剑峰
  • 史东宇
  • 叶华
  • 夏辉
  • 徐晓春
  • 李建宜
  • 李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翁洁; 张辉; 刘正茂; 李丹乐; 李和丰
    • 摘要: 采用Q420高强度钢为主材,针对安吉地区设计一种带有“安吉”和“两山”元素的生态景观塔。通过SmartClearance电气间隙元软件进行电气距离校核,运用ANSYS软件对有限元景观塔杆身与横担进行结构稳定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景观塔电气距离和结构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 李英量; 王康; 王德明; 朱豪; 武晓朦
    • 摘要: 传统电压控制区域(Voltage Control Area,VCA)划分中,先进行负荷节点分区,后利用灵敏度方法实现人工PV节点归并的过程较为繁复,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包含无功源节点的快速VCA划分方法。该方法通过节点类型转变的思想,在传统负荷节点的灵敏度矩阵中加入无功源节点的灵敏度元素,从而构建全维灵敏度矩阵;在考虑雅可比子矩阵中功率和电压弱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对传统灵敏度矩阵结构进行修改,更准确地体现了节点之间电气联系的紧密程度,增强了分区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凝聚的层次聚类方法得到了包含无功源节点的全网分区结果。文中所提新方法简化了分区的计算步骤,在实现无功源节点与负荷节点同步分区的同时优化了传统PV节点的归并过程。通过对IEEE9节点、IEEE39节点系统的仿真实验,佐证了所提分区方法的有效性。
    • 夏芃; 张倩; 王群京; 王璨
    • 摘要: 分布式电源(DG)并网过大时对配电网结构影响较大,使得配电网系统网损较大,电压波动明显。为了减小网损、降低电压波动,需对配电网系统进行无功优化调节。提出基于模糊聚类下混沌优化人工鱼群算法的分布式电源调压策略。首先,引入电气距离的概念作为模糊聚类算法的量度,取电气距离较大的几个值作为模糊聚类算法的聚类中心,并以此作为配电网节点系统的关键节点;其次,将配电网拓扑结构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电网分区,得到分区结果;接着,将人工鱼群算法中的随机行为进行混沌优化,形成混沌优化人工鱼群算法,利用该算法以节点电压波动和网损作为优化目标,以关键节点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作为可调变量将模糊聚类所分的每个区域进行无功优化;最后,以安徽省某市22节点网架结构的算例为仿真研究对象,以验证文中方法在电压波动的调节以及减小网损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 李鹏; 王加浩; 徐贤; 李建宜; 徐晓春; 夏辉
    • 摘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及柔性负荷渗透率的大幅增长,电力系统运行随机波动性增强,电网运行形态及系统特性发生较大改变。针对传统无功分区方法在匹配源荷双重特性变化中的不足,提出一种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潮流频繁波动的无功鲁棒分区方法,在计及电网物理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电网的拓扑结构特点增加区域划分的鲁棒性。首先,提出一种名为“混合边权”的无功网络拓扑边权定义方法,为电网结构划分提供标度;然后,设计了基于并行GN算法的电网分区流程,并引入一种基于可达矩阵的分区连通性判断策略;最后,以IEEE标准算例分析了混合边权参数的特性,并以中国东部某区域电网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功分区策略能够有偏重地得到质量较高的分区结果,且能在潮流频繁波动情况下有效地稳定分区边界节点。
    • 陈薇
    • 摘要: 介绍了国内首台采用GVPI绝缘结构的全空冷50 Mvar级分布式调相机定子两侧出线的结构设计,并核算了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距离。通过型式试验,验证了该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吕金历; 孔宁; 白望望; 冯智慧
    • 摘要: 退役同步发电机组改作调相机运行时,因为厂址已固定,所以为其选择合理的无功补偿接入点较为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退役同步发电机组的无功补偿接入点确定方法.首先,以系统节点阻抗为依据,确定节点间等效电气距离,构建节点特征矩阵.采用层次聚类法对节点特征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将各节点按其内部特征划分为不同类别,达到系统节点有效分区的目的.然后,按区域位置筛选退役同步发电机组应补偿分区,并通过节点重要度指标来确定分区内无功补偿接入点.最后,采用IEEE-39节点标准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可高效地指导退役同步发电机组确定补偿节点.
    • 李常刚; 齐航; 刘玉田; 叶华
    • 摘要: 现有数据驱动的暂态稳定评估广泛利用发电负荷模式特征,未能充分反映故障位置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文中基于电气距离提出了一种具备电气意义且连续的故障位置表征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暂态稳定评估中,实现了对故障位置的统一特征表达.首先,基于电气距离提出电气坐标系概念用于定量表征故障位置.然后,研究电气坐标系参考点优化方法,实现对故障位置特征的准确提取.最后,将所提故障位置表征方法应用到暂态稳定评估中,基于电气坐标系实现了暂态稳定评估中对故障位置的统一考虑,并在中国某省级电网算例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柯永超; 廖凯; 李波; 杨健维; 何正友
    • 摘要: 对于随机故障切除后潮流转移造成的过载线路,其后备保护动作可能引发连锁故障,造成大停电事故,必须闭锁后备保护并通过线路过载控制消除过载.为减少控制策略中产生的发电机组远距离功率调节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双层优化规划的线路过载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支路对节点电流灵敏度矩阵构建电气距离矩阵,采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电网分区,体现不同电气距离的发电机组对过载线路功率调节效果的差异.其次,构建双层优化规划模型,上层优化目标考虑系统功率总调节量,下层优化目标考虑各相邻区域内发电机组对过载线路区域的功率减量差值.再次,根据上层目标方程求解系统功率总调节量最小的目标值,然后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下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获取一组Pareto最优解集,通过满意度指标选择最优的源-荷功率调节控制方案,并实施控制方案消除线路过载.最后,基于IEEE 39标准节点系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王乙斐; 欧阳友
    • 摘要: 针对高海拔环境会对变电站设备选型与电气布置等方面产生影响,结合已成功投运的安哥拉400 kV变电站实际工程,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IEC标准,探讨了高海拔地区设备电气参数的修正过程,同时提出一些设计注意事项,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 项胤兴; 黎琦; 林济铿
    • 摘要: 制定合理的电网并行恢复分区方案可以有效缩短系统恢复时间,而如何构建更为有效的分区模型及算法是该问题的关键.提出了电网并行恢复的分区新模型及快速求解算法.首先根据系统恢复的实际过程,构建了完善的系统并行恢复最优分区新模型;进而,为了克服大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的困难,提出了分步求解策略:先基于电气距离对待启动机组进行划分和调整;再基于电气距离和潮流追踪算法的负荷分区和调整.所构建的模型相对比较完整,所提算法计算性能好且易于实现,而有望用于工程实际.不同规模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