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梨木虱
中国梨木虱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289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植物保护、果农之友、河北果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等;中国梨木虱的相关文献由18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翠疃、李大乱、徐国良等。
中国梨木虱
-研究学者
- 张翠疃
- 李大乱
- 徐国良
- 赵龙龙
- 于利国
- 冯社章
- 刘敬兰
- 张未仲
- 张青文
- 冀宪领
- 刘亚娟
- 刘朝红
- 刘玉升
- 刘铁铮
- 吴传伟
- 周鸿娟
- 太一梅
- 姜冰
- 孙绪艮
- 崔敏
- 张迎春
- 徐永江
- 徐环李
- 徐绍清
- 方炳南
- 曹庆云
- 李伟
- 李唐
- 李志敏
- 李瑞平
- 李荣
- 杜立
- 林玉丹
- 洪文英
- 王加更
- 王景涛
- 王立如
- 王藕芳
- 王顺乾
- 盖英萍
- 胡作栋
- 胡增丽
- 贾玉来
- 赵敏
- 郭恬
- 鄢新民
- 陈庭华
- 陈惠仙
- 陈江玉
- 顾耘
-
-
吴志涛;
赵耀龙;
柳璎珊;
赵龙龙;
张利军
-
-
摘要:
中国梨木虱为我国梨树上的重要害虫,在不同季节分化为冬、夏2种形态。为了研究两型中国梨木虱对不同波长LED光源的趋性,为中国梨木虱的田间监测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以开发新型光源杀虫灯,解决传统杀虫灯的弊端,在室内利用微小昆虫趋光性测试装置测试两型中国梨木虱对不同波长和强度LED灯光的趋性。结果显示,中国梨木虱对435~630 nm范围内的6种单色光单独刺激时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趋光反应;冬型梨木虱对紫光(435~445 nm)的趋光率最高,达到85.50%,夏型梨木虱则对绿光(525~530 nm)最为敏感,趋光率为81.00%。当紫、蓝、绿、黄4种短波长LED光源同时刺激两型中国梨木虱时,冬型梨木虱对紫光的趋光率最高,为62.50%;夏型梨木虱对绿光的趋光率最高,为48.00%。当绿、黄、橙、红4种长波长LED光源同时刺激两型中国梨木虱时,冬型与夏型梨木虱均对绿光的趋光率最高,分别为66.24%与49.43%。此外,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内,两型中国梨木虱趋光率均随着光强增加而升高。该研究表明,中国梨木虱冬、夏两型成虫对LED光源均具有正趋性,对不同的光波长和光强的趋性反应存在差异。
-
-
纪心如;
赵龙龙
-
-
摘要:
中国梨木虱(Cacosylla chinensis)是梨树上的重要专性刺吸害虫.为明确中国梨木虱第一代若虫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对中国梨木虱第一代卵的分布特点、若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树萌芽前,中国梨木虱卵主要产在梨树短果枝、花芽、叶芽的刻痕部位;萌芽后,梨木虱主要在梨树花、叶、果实、新发嫩枝部分进行产卵;若虫主要分布在叶丛、果实及伴生叶和新生嫩枝3个部位,其中以新生嫩枝上的若虫数量最多,平均为66头,显著多于叶丛(18头)和果实及伴生叶部位(10头),且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特点主要受母代产卵特点及习性等共同影响.
-
-
赵龙龙;
张未仲
-
-
摘要:
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是危害梨树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品产量,掌握环境因素对梨木虱生存的影响对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温度和水分对越冬代冬型中国梨木虱存活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分别测定了2,10,20°C3种温度条件下,有无外源水分对梨木虱的死亡率和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均会影响梨木虱的存活.在相同时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梨木虱死亡率明显提高,寿命缩短;在所设置温度条件下,当有外源水分时,梨木虱的存活率和寿命提高;而在干燥处理下,梨木虱死亡率明显增加,寿命变短,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一趋势逐渐加重.
-
-
赵龙龙;
张未仲;
刘朝红;
胡增丽
-
-
摘要:
为探究矿物源农药对冬型中国梨木虱卵的防控效果,本文测试比较了4种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松脂酸钠、矿物油、石硫·矿物油)和1种化学对照农药(吡丙醚)对冬型梨木虱卵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石硫合剂、松脂酸钠、矿物油、石硫·矿物油、吡丙醚的LC50值分别为1.14 Be°、1107.98 mg/L、3564.13 mg/L、1202.24 mg/L和75.85 mg/L.在4种矿物源农药中,以石硫合剂杀卵效果最好,其次为松脂酸钠、石硫·矿物油和矿物油,建议选用石硫合剂、石硫·矿物油作萌芽前的杀卵药剂.
-
-
赵龙龙;
刘朝红;
胡增丽;
张未仲;
马瑞燕
-
-
摘要:
为明确冻融对冬型中国梨木虱存活的影响,本研究在测定冬型中国梨木虱过冷却点及-20°C低温下的存活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4组冻融梯度(-20°C/2°C、-20°C/5°C、-20°C/10°C、-20°C/20°C),3组频段(1、2、3 h),以探索迅速冻融对冬型中国梨木虱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型梨木虱的过冷却点主要分布在-14°C~-12°C;-20°C条件下其致死中时LT50为6.9 h;冬型梨木虱经历6次1 h间断冻融处理后其死亡率显著低于3次、2次处理和持续低温处理;冬型梨木虱在-20°C/10°C、-20°C/20°C的温度梯度处理下死亡率显著低于-20°C/2°C、-20°C/5°C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迅速冻融间断时间越短、频率越高,越利于冬型梨木虱存活;冻融温度梯度越大,其存活率越高.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冬型梨木虱适应极端及突变温度的能力,对预测其越冬存活、种群数量监测及防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
赵龙龙;
付振鑫;
赵志国
-
-
摘要:
为更加有效地制订防治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sis)的策略,本研究通过主干、主枝绑缚瓦楞纸模拟其越冬场所的方式,探究了中国梨木虱转入越冬场所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以及在树体越冬部位的特征,研究了"瓦楞纸+药剂""瓦楞纸+黑膜"组合方式对冬型梨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平均温度为5°C时,梨木虱开始转入越冬场所,当平均温度为0°C,田间梨木虱进入越冬态;梨木虱主要由枝梢转移至主干、主枝部位进行越冬.试验所用药剂(石硫矿物油、松脂酸钠、石硫合剂、联苯菊酯、毒死蜱)+瓦楞纸可对冬型梨木虱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以石硫矿物油的驱避作用最高;通过"瓦楞纸+黑膜"的方式可提高梨木虱越冬场所温度,增加其死亡率.本研究可为防治越冬代梨木虱提供技术指导.
-
-
-
李伟;
王顺乾;
林玉丹;
郭恬;
太一梅;
李志敏
-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呈贡宝珠梨上中国梨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中国梨木虱在宝珠梨上的危害规律,初步了解了该害虫在呈贡宝珠梨产区1年发生6代,在6-9月会引起煤污病间接危害.通过开展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并根据各项研究结果,编制《呈贡区中国梨木虱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大面积防治,经实践证明防治效果显著.
-
-
-
季卿;
赵杰
-
-
摘要:
为提高中国梨木虱防治水平,测定了5种药剂对中国梨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中国梨木虱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 d防敬以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较好,达98.4%;药后10 d防效以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和0.5%藜芦碱可溶液剂400倍液较好,均在85%以上.同时,这3种药剂对天敌安全.
-
-
李伟;
王顺乾;
林玉丹;
郭恬;
太一梅;
李志敏
- 《云南省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呈贡宝珠梨上中国梨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中国梨木虱在宝珠梨上的危害规律,初步了解了该害虫在呈贡宝珠梨产区1年发生6代,在6-9月会引起煤污病间接危害.通过开展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并根据各项研究结果,编制《呈贡区中国梨木虱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大面积防治,经实践证明防治效果显著.
-
-
黄振霖;
刘英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1996年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在重庆市璧山县首次大发生,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在附近的乡镇迅速传播.为尽快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药剂对该害虫进行防治,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处理方法,同时进行药效和安全性调查.试验结果证明集琦虫螨虫乳油对中国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康复多乳油对它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持续期长,对梨树没有药害.集琦虫螨克乳油是防治中国梨木虱的首选药剂,康复多乳油可以推荐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