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雕塑、建筑科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8862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文化月刊、雕塑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等;环境雕塑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俊峰、武真、姚宁等。
环境雕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8862篇
占比:99.86%
总计:129041篇
环境雕塑
-研究学者
- 于俊峰
- 武真
- 姚宁
- 潘绍棠
- 王怡轲
- 秦璞
- 严玉
- 何力平
- 何杨
- 刘爽
- 吴昊
- 布正伟
- 律广
- 徐亦白
- 朱国荣
- 沈应平
- 潘宇
- 玉林
- 王瑞
- 程英
- 苏立群
- 赵强
- 钟云燕
- 雷军良
- 霍鹏飞
- 顾森
- Chakaia Booker
- 丁斌
- 乔迁
- 于正伦
- 何镇海
- 佟艺都1
- 俞兆平
- 关立新
- 冯楠
- 刘世声
- 刘大顺(指导教师)1
- 刘智奇
- 卢存良
- 叶祖帅
- 吉玉
- 吴凌云
- 吴尤
- 吴英淑
- 周敬超
- 周涵婷
- 周静敏
- 嘉木
- 埃瓦·科奇
- 姜涛
-
-
徐亦白
-
-
摘要:
现代城市建设需要环境艺术,特别是雕塑艺术的介入.城市空间中的雕塑作品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环境空间形成一定对应关系的环境载体,使得环境与雕塑在现代景观艺术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环境雕塑与城市空间之间,通过理性与感性的协调、直线与曲线的对比,起到调节空间、调节尺度、调节色彩、调节心理的作用.文章结合优秀环境雕塑应用案例,分析了环境雕塑在城市空间场所中的意义、环境雕塑的公共精神,以及环境雕塑与自身的空间环境的关系.
-
-
毛晨悦;
吴尤
-
-
摘要:
本文通过定性研究法,对比分析格伦斯通美术馆的代表性环境雕塑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梳理雕塑与环境所共同营造出的多重性感知,即在视觉、身体和心理三个层面探讨相应的感知内容,引申出形象感知、空间感知和文化感知的综合性感知系统.多重性感知不仅能够应用于此类美术馆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更有潜力拓展到与雕塑密切关联的城市环境中,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形象.
-
-
陈丽如
-
-
摘要:
环境雕塑在艺术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艺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环境雕塑也不断发展,延伸出更多种类和样式的作品,其功能也从纪念等发展出陈列、装饰等。本篇论文将以林璎的环境雕塑作品——越战纪念碑为例,分析环境雕塑的创作以及艺术家借用环境雕塑作品来表达自身思想情感,论述作品中的人文情感。
-
-
-
-
-
杨钢
-
-
摘要:
近年来,城市环境雕塑逐渐成为城市公共艺术展示的载体,在城市景观文化营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沈建国多年来从事现代公共环境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为我国二十多个城市创作了五十余件城市雕塑作品,特别是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创作的几件作品具有代表性.因此,文章以他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为评论对象,阐述城市环境雕塑具有的艺术魅力,一方面让学界再一次领略沈建国君在环境雕塑创作方面具有的非凡才华,另一方面期待今后他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雕塑佳作.
-
-
王珂
-
-
摘要:
环境雕塑已是当下雕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公众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环境雕塑空间营造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环境雕塑空间以及环境雕塑空间关系可以对环境雕塑空间营造的问题进行研究.不过,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和休闲空间中的环境空间营造是不同的.
-
-
王瑞;
玉林
-
-
摘要:
环境雕塑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生活环境于一体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综合性学科,是雕塑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专业创作课,强调雕塑和自然环境共生、共荣、共发展创造符合人性的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环境雕塑专业性非常强,因此在人才培训方面要严格的按照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合理规则.本文简要地讲解了目前环境雕塑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以及环境雕塑的意义,供广大学者参考.
-
-
王军校
-
-
摘要:
在高校开办的环境设计专业里,环境雕塑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建筑实用技能、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很好的环境造型训练能力的课程。随着新世纪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目标的形势任务的变化,对环境雕塑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更加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环境雕塑实践教学的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出发,瞄准培养的主要目标和方向,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案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