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化
环境信息化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管理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979512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中国环境管理、广东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一次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第一届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等;环境信息化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曲国辉、黎刚、魏房忠等。
环境信息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79512篇
占比:99.98%
总计:979701篇
环境信息化
-研究学者
- 曲国辉
- 黎刚
- 魏房忠
- 魏斌
- 于晶
- 付红彬
- 任小龙
- 侯丹
- 刘智雯
- 刘诗璇
- 周莉
- 夏斌
- 庾东明
- 张波
- 张闯
- 徐富春
- 曾庆峰
- 李磊
- 李辉
- 李鹏飞
- 林宣雄
- 柯瑞荣
- 梁岳
- 洪瑛
- 王少峰
- 王星
- 王晓东
- 王芸
- 程春明
- 胡俊明
- 范清华
- 陈晓波
- 陈红顺
- 陈高
- 韩志亮
- 骆云保
- 高云艳
- 高兰德
- 黄明祥
- 丁湘源
- 中华环境编辑部
- 乐益矣
- 于森
- 任亚文
- 何娇
- 兰军
- 关锐
- 冯涛
- 凌必发
- 刘叶
-
-
毕选涛
-
-
摘要:
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已当今社会公众关注的最多的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传统的环境管理手段已经捉襟见肘,亟需顺应信息化的发展,引入更新、更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实现环境管理智能化与信息化,人们得以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发现趋势、掌握规律、把握重点,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推动各类环境问题有效解决。
-
-
徐改花
-
-
摘要:
随着建设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环境改善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数据支撑下全社会参与的“智慧环保”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该文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专业分析模型等信息技术,构建了智慧环保整体运行体系。通过对全域环境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进一步完善了“准全监测、精细监管、快透解析、科学决策、精准指挥、客观考评、便捷服务”的闭环精细化监管机制,为区域智慧环保建设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
-
-
王星
-
-
摘要:
目前,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是较为显著的.为了有效改善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环保工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环保信息化建设在目前的环保工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本文讨论了环保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环保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建立环保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阐述了现代化环保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
-
王星
-
-
摘要:
目前,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是较为显著的。为了有效改善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环保工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环保信息化建设在目前的环保工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本文讨论了环保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环保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建立环保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阐述了现代化环保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
-
丁湘源
-
-
摘要:
在信息化背景下,环境信息化产业的应用,意味着我们正在积极适应国情,推动环境信息化发展,走信息化环保之路.本文针对我国环境信息化的现状和挑战,详细分析了环境信息化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了环境信息化管理模式和体系布局的改进,并明确从科学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推动环保信息传播发展,从组建专业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
-
周黎
-
-
摘要:
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为发挥信息技术与环境保护融合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作用,按照《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四川省环境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要求,并结合攀枝花市环境信息化发展现状,开发建设了"攀枝花市环境信息化省市县三级统筹环保数据分析应用系统".本系统开发采用了 B/S架构以及J2EE相关技术实现,并基于GIS进行相关专题地图的应用建设.本系统的开发建设,有效提升了攀枝花市环境信息化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了环境管理工作效率,对攀枝花市推进环境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
-
-
摘要:
科研信息化(即e-Science)由英国科技部主任John Taylor于l999年首次提出,经过20余年的发展演进,目前主要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技资源交流、汇集与共享,变革科研组织与活动模式,推动科技转型,从而实现科学技术新革命的途径。科研信息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科研信息化支撑能力的提供和服务、科研数据和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科研活动协同、科研管理信息化等。总结而言,可能主要包含三项内容:一是科研管理信息化,二是科研环境信息化,三是科研活动信息化。
-
-
-
-
-
张孟奇;
韩季奇;
周兵;
徐昭远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回顾环境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审视了传统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区别,明确了分析方法的转变,并指出环境信息化的发展,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环境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境信息化需要以科学完善的信息化设计为基础,明确的发展战略为目标,在提供环境决策过程中,采用较为成熟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某些领域进行试用,不断丰富挖掘环境数据价值,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
-
-
孙阳
- 《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包头市环境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并应用了一批信息化系统,但随之也带来了诸如缺乏数据共享机制、系统开发水平不高、大量数据空置等问题,为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并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再重复出现,包头市环保局进行了信息化顶层设计,从更高层次上解决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性和统一性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