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
王光美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1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瞭望、炎黄春秋等;
王光美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海岩、黄峥、叶永烈等。
王光美
-研究学者
- 罗海岩
- 黄峥
- 叶永烈
- 王光美
- 史玉根
- 何光国
- 张绛
- 李良旭
- 汤雄
- 顾保孜
- 何忠洲
- 佚名
- 刘源
- 华丽
- 孟令爱
- 朱永顺
- 李桂芳
- 杨国选
- 毛予菲
- 王凡
- 罗屿
- 胡运杰
- 黄艾禾
- LUO HAIYAN
- 丁东
- 东东(摘)
- 何立波
- 何载
- 余玮
- 佟福贵
- 俞霖
- 傅行先1
- 光芒
- 刘亭亭
- 刘半甜
- 刘延东
- 刘建军
- 刘振德1
- 刘桂阳
- 刘源等
- 刘潇潇
- 力平
- 华向春
- 华闻
- 古阳木
- 史进平
- 叶建荣
- 叶铁桥
- 向兵
- 吴京华(整理)
-
-
黄小同
-
-
摘要:
与王光美的相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准备收集有关刘少奇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的史料,计划编辑出版一本《刘少奇在天津》的史料集,当时决定由我负责。我通过曾在天津工作过的王光英联系到了王光美的秘书王小苏。不久便很顺利地和王光美见面了。王光美听说我是天津人,很高兴,可能因为她母亲也是天津人吧,多少有天津老乡的一种情感,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
-
-
-
摘要:
这套刘少奇生前穿过的灰色毛料华达呢中山装,于1982年,由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视察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时,亲自捐赠给纪念馆,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上衣为立翻领,有风纪扣,衣身三开片,前门襟,5粒明扣;4个贴袋,各有带盖及粒明扣,上为平贴袋,下为老虎袋,左右对称;左上方袋盖靠右走线处留有约3厘米的插笔口;袖口部位有3粒装饰扣,与中山装配套的裤子,是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
-
-
杨志强
-
-
摘要:
刘少奇常说,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国家领导人员的生活水平也应该接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要过分悬殊。他家10多口人,生活之外还常接济一些亲戚、烈士的子女,一切全靠他和王光美的工资,生活并不宽裕。1963年,王光美到河北蹲点调研。她走后第三天,刘少奇交给秘书刘振德一个木盒子,说:“这是我家的钱柜。”接着又递来一张单子,“光美走时留下了一个开支单子,每个月发了工资,你就照她那个单子分配一下就是了。等她回来,你再向她交账。”
-
-
-
-
-
李振1;
李志铭1
-
-
摘要: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者在革命年代形成、在建设年代坚持、在改革开放时期发扬的家教家训家规的总称,是红色故事、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刘少奇注重家风,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为红色家风的塑造和弘扬,增添了丰厚底蕴。本文选取刘少奇引导子女树立爱国理想信念,与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鼓励亲友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3个典型事例.
-
-
傅行先1
-
-
摘要:
1958年,我在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厂学习期间,有幸在该厂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后又在高炉旁列队欢迎刘少奇副主席及其夫人王光美参观视察该高炉,这对我的鼓励很大,令我终生难忘。那年9月20日,我和几个工友正走在大街上,突然,全市戒严,全副武装的军警上街站岗,并将行人统统就近引导到房子里去回避,我们被引到旁边的搬运公司内,街上的铺面也全部关闭了。
-
-
李桂芳;
孙中华;
戴姣;
魏枫
-
-
摘要:
他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他说,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就是刘少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
郭庆晨1
-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里,举国上下都比较艰难,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同志日子当然也不会比别人宽松。当时,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每月的工资加起来500多元,按说这个数字在当时并不算少,可全家11口人的生活开销都从这里面支出,还要时常接济一些烈士子女。这样一来,就显得入不敷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