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计量
热量计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81677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电大理工、计量技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东北过程自动化设计专业委员会第19届年会、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等;热量计量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江亿、孙玉东、宋爱群等。
热量计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1677篇
占比:99.87%
总计:81782篇
热量计量
-研究学者
- 江亿
- 孙玉东
- 宋爱群
- 张荣成
- 李海涛
- 汪洪波
- 董学和
- 丁进升
- 任海军
- 刘春
- 卡斯滕·迪尔拜
- 卡斯珀·彼得森
- 孙爱国
- 张云峰
- 张帆
- 张诚实
- 徐荣华
- 托马斯·奥门
- 方滨
- 李世乾
- 李利
- 李政
- 李淑珍
- 李诗华
- 杜俊
- 杨威
- 杨恒坤
- 杨豫森
- 林景殿
- 殷兴景
- 王建
- 章圣意
- 索华
- 蔡昕
- 赵伟国
- 黄朝川
- 付林
- 伟芳
- 佟允宪
- 刘兰斌
- 刘楷安
- 刘洋
- 刘海洋
- 刘畅
- 卿晓霞
- 叶海青
- 周丽杰
- 姚晔
- 孙全红
- 岳增辉
-
-
孙敏
-
-
摘要:
为解决目前供热采暖计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的超声波热量计量装置的设计。该装置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4152为主控制器,采用高性能时间数字转换芯片TDC-GP21,利用时差法测量原理进行管道介质顺流、逆流时间的测量,并对进回水温度进行采集,通过CPU进行瞬时流量以及累积热量的计算,最终进行重要参数的显示、存储和远传。相较于传统的热量计量装置,该装置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基础上,避免了机械式结构零部件阻塞、老化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其功耗低、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设计开发成本也远低于电磁式计量装置。该装置除适用于民用采暖系统,还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领域。
-
-
刘建礼
-
-
摘要:
热采注汽是稠油开采和三次采油的主要手段,蒸汽注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原油开采效率。传统蒸汽质量采用干度、质量 等指标进行监控。蒸汽注入量采用质量计量,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控制和满足油井热量需求,从而导致井底原油加热面积小,油层加 热量不足的情况,造成蒸汽吞吐效果不好,地层可采储量开采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井底注入蒸汽计量方法的研究,提出采用热量 计量的方式的可以有效保证井底油层加热所需热量,从而提高原油开采效率的方法。
-
-
王雷涛;
李晓鹏;
孟涛;
李进峰
-
-
摘要:
主要研究在采用标准法检定热量表的过程中,以红外通讯方式控制热量表检定,所引发的检定触发同步问题.研究针对具体型号的热量表,对检定过程中同步时间误差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并提出了优化方法.此外,设计并验证了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热量表检定程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可将给定型号热量表检定时间压缩至90s以内,提高了热量表检定效率与自动化程度.
-
-
-
李红
-
-
摘要:
对虚拟计量提出创新化的便捷方法,明确了测量结果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存在的影响,同时进行仿真模拟,再根据相关软件算法对模拟的仿真信号进行测量结果的处理,并得出虚拟计量系统的相关综合性指标.研究表明,基于数据采集器的虚拟计量热测控系统能准确地对相关数据进行计量测定.
-
-
王成军
-
-
摘要:
现有供热企业并入热电联供热网后,需要通过精细化热力平衡调节或加大改造投入,以便在既有的热电联供系统条件下扩大供热规模、降低供热能耗,供热企业的努力会大幅度降低供热回水温度,减少电厂抽汽量对发电量造成的影响,从而大幅度提高电厂的综合效益,但传统的热量计费方式并不鼓励供热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降低能耗.立足于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热电厂低品质热量和多方受益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传统计费方式进行修订,采用回水温度分区间进行取值计费的办法,热电厂适度让利于供热企业,从而引导供热企业及热电厂共同努力,降低供热能耗,增大双方效益.同时也对目前实行修订后计费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以便促进包括当地政府在内的各相关方积极推进更合理计费方式的尽快使用.
-
-
-
刘洋
-
-
摘要:
介绍了一种热量在线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该装置通过焓差法计算标准热量。依据地方校准规范对一台热量计量仪表进行了在线校准,分析了在线校准热量表时的不确定度,考虑了焓差法计算热量值时的不确定度,并加入了测量管路尺寸所带来的不确定度。
-
-
任黎力
-
-
摘要:
加强对西安市热计量表市场的常态化管理,加强二次网及热计量表的维护保养,确保计量精度,充分调动供热企业及热用户使用热计量表的积极性,为推行供热计量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
-
木心
-
-
摘要:
有效提升能效,降低热损耗,挖掘供热系统节能潜力,技术创新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然而只有真正的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适应变化发展的新需求,脱颖而出,成为品牌塑造的强者。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供热计量改革的新措施、新政策,对于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各级政府可谓是态度坚定、信心十足、全力以赴、大力推进。供热计量作为量化计量和调控的手
-
-
-
李跃廷;
曾嵘;
周卫东
- 《2014中国油气计量技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随着能源战略的实施,供热行业节能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热耗的两个基础数据流量和热量的准确度显得越发重要.要实现高精度的流量和热量测量,除了需要高精度的现场测量仪表外,还需精确数学模型.但在以热水为热源的转热站,业界往往没有采取精确计量数学模型.本文对采用密度补偿算法的热水瞬时流量计量数学模型进行剖析,对使用毫秒级定时中断算法的热水累积流量和累积热量计量数学模型进行剖析,通过实例给出了使用上述两种算法的相应程序段.热水密度变化造成的瞬时流量误差及积分时间不固定造成的累积流量、累积热量误差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流量和热量的计量精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