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史

清史

清史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满族研究、领导文萃、兰台世界等; 清史的相关文献由299位作者贡献,包括戴逸、清史论丛编辑部、陈章等。

清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1 占比:100.00%

总计:361篇

清史—发文趋势图

清史

-研究学者

  • 戴逸
  • 清史论丛编辑部
  • 陈章
  • 姚金笛
  • 刘海峰
  • 李治亭
  • 祁龙威
  • 关山远
  • 冯尔康
  • 卜键12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平
    • 摘要: 朋扣皮脏银是清代绿营马政军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涵盖朋扣银、赔桩银、皮脏银、买补倒马银等。其奏销格式因行政管理需求而走向规范化,并形成一套完密的奏销体系。广西地区的马政运行显示,经制马匹、准倒马匹、买补马匹价银等不断减少以及咸同以后绿营的裁撤对朋扣皮脏银奏销有决定性影响,也侧面反映出清廷在绿营马政上的削减及绿营军事体系的溃败。广西地区的朋扣皮脏银奏销还显示,赔桩逐渐演化成无项,朋扣银用于绿营的其他各项支用等维系了绿营马政的持续运转。
    • 张敏
    • 摘要: 2019—2021年,明清史研究依旧繁荣发展,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和历史地理等领域研究稳步推进,成果迭出,其中明清国家治理研究、明清重大宏观认识的反思等方面研究较为集中,成为近年来明清史研究领域的热点。明清史研究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视角更多维、方法更多样基础之上,呈现出对自身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的深入思考,同时因全球疫情肆虐,关注和思考生命在历史上的状貌和意义的生命史学等得到重视,成为明清史研究新增长点之一。
    • 清史论丛编辑部
    • 摘要: 《清史论丛》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国内清史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术刊物。数十年来,虽历经风雨,海内外学术界一直以各种方式对敝刊给予支持,使我们葆有办好《清史论丛》的热情和动力。《清史论丛》长期向海内外同人征集文稿,凡专题研究、文献研究、读史札记、书评综述等体裁的作品,均欢迎稿投。来稿将经过匿名评审,刊出后会致送薄酬。
    • 卜键; 胡瑜
    • 摘要: 卜键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文史研究专家,在明清史、古典文学尤其是戏曲小说以及文学创作与批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卜键先生研究风格既沉稳又灵动,在阐述自己对历史、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时,往往采用雅俗共赏、情理兼容的叙述与论说方式,使专门之学具有了更为开阔的辐射面.在访谈中,卜键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心得,与冯其庸、陆林等师友的学术交往,探讨了为学过程中对"博""约"与"雅""俗"的理解,对青年学者治学不乏启示意义.
    • 邓丽萍; 邓纯旭
    • 摘要: 朱诚如、张玉兴、李治亭、佟悦、李理等清史专家合力撰著的《清朝前史》新近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优秀图书提名奖。该书是一部厚重的清前期历史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以时间为序,以女真的兴起及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民族融合与满族共同体的形成、清(后金)对辽东汉区的统治政策及其作用、明清(后金)之间的战争与明清王朝更替的历史演进为主线,构建起清(后金)从部族到国家并进而入关取明代之的的历史发展过程。全书既继承前人和当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同时不囿于旧说,多所创见。对于海内外一些学者的不同论见,亦有所辩驳,其出版推动了清朝前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驳斥"新清史"学者歪曲中国边疆和民族历史的错误观点,体现了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占据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社会担当。
    • 清史论丛编辑部
    • 摘要: 《清史论丛》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国内清史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术刊物。数十年来,虽历经风雨,海内外学术界一直以各种方式对鄙刊给予支持,使我们葆有办好《清史论丛》的热情和动力。《清史论丛》长期向海内外同人征集文稿,凡专题研究、文献研究、读史札记、书评综述等体裁的作品,均欢迎稿投。来稿将经过匿名评审,刊出后会致送薄酬。
    • 王鑫
    • 摘要: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少数民族之君身份治理中国,成为华夏民族共主。与此同时,清帝对近身内侍问题也愈加关心,侍卫群体便应运而生。侍卫群体作为清朝一种独特的政治团体,发端于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后历经太宗、世祖、圣祖三代,至世宗雍正时期基本成型。通过相关史料来探索清早期的侍卫群体,对于理清其在清朝中枢结构里充当的角色以及其在政治框架中产生的作用均大有裨益。
    • 清史论丛编辑部
    • 摘要: 《清史论丛》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国内清史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术刊物。数十年来,虽历经风雨,海内外学术界一直以各种方式对敝刊给予支持,使我们葆有办好《清史论丛》的热情和动力。《清史论丛》长期向海内外同人征集文稿,凡专题研究、文献研究、读史札记、书评综述等体裁的作品,均欢迎稿投。来稿将经过匿名评审,刊出后会致送薄酬。
    • 韩丽萍
    • 摘要: 1942年春,衡水安平县羽林村旁的一片空地上榆杨肃立,滹沱悲吟。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庄严肃穆的追悼大会。冀中区妇救会的近百名代表和附近村庄的数千名群众聚集这里,大家心情沉痛,脸上都写满了悲伤。会场前面,高悬着中共冀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周小舟(湖南湘潭人,解放后曾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为他的爱妻题写的一幅挽联:“清史流芳多壮志,荒山何处赋招魂”。他们正在悼念一位刚刚牺牲的巾帼英烈--年仅23岁的冀中区妇救会主任韩朝新同志。
    • 陈章
    • 摘要: 学界以往对清代侍卫之研究多着墨于满洲侍卫,汉人侍卫乏人问津,研究颇为不足。这与学界的重大误区有关,即便是专研清史之主流学者,仍坚持认为汉人不能担任内廷侍卫。本文旨在厘清上述误区,以靖逆侯张勇家族为研究重点,兼及赵良栋、陈福、潘育龙等家族,揭示军功对他们实现封侯晋爵乃至世袭罔替之重要性,探讨汉人功勋子弟通过恩荫成为侍卫之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