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注水水质

注水水质

注水水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052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二届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交流大会、2014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学术交流会等;注水水质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殷丹丹、赵东锋、严忠等。

注水水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0529 占比:99.61%

总计:40686篇

注水水质—发文趋势图

注水水质

-研究学者

  • 殷丹丹
  • 赵东锋
  • 严忠
  • 黄小荷
  • 刘显治
  • 朱根民
  • 竺柏康
  • 郭维璋
  • 陈坤
  • 高建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商闻贤
    • 摘要: 本文阐述了渤海某油田生产专业从污水处理设备再认识、日常操作精细化、流程改造提升、设备自检自修等多方面入手,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幅度降低了注水含油量,极大地提升了注水水质,用实际行动实践了"注够水、注好水"的目标。
    • 孙涛; 孟祥娟; 王静; 黎真; 吴红军; 阿克巴尔·卡得拜; 赵静
    • 摘要: 以裂缝性油藏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水悬浮物和含油量对储层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含油量是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当渗透率伤害率上限为20%,缝宽≤50μm时,注水水质要求为: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粒径中值)不应超过10μm,悬浮固体含量不应超过10 mg/L,含油量不应超过10 mg/L;当缝宽介于50~100μm时,注水水质要求为:悬浮物粒径中值不应超过20μm,悬浮固体含量不应超过10 mg/L,含油量不应超过20 mg/L;当缝宽介于100~200μm时,注水水质要求为:悬浮物粒径中值不应超过50μm,悬浮固体含量不应超过50 mg/L,含油量不应超过40 mg/L;当缝宽大于200μm时,注水水质要求为:悬浮物粒径中值不应超过60μm,悬浮固体含量不应超过80 mg/L,含油量不应超过50 mg/L。研究结果可为裂缝型油藏高效注水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李宝刚
    • 摘要: 对渤海渤中25-1/s油田水驱所用的清水与污水混合配伍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冲突的水型,结垢量较大.
    • 余合林
    • 摘要: 某海上油田油层注入水采用浅层地下水与处理洁净后的生产污水混和注水方式,生产水缓冲罐作为生产污水处理的最后一级设备,通过油、水重力分离,生产水缓冲罐内会不断聚集浮油,水质含油超标,无法达到注入水水质标准.为了清除生产水缓冲罐内聚集的浮油,保证注入水水质达标,切实落实"注好水、注足水"的方针,在生产水缓冲罐顶部设计、安装了浮油自动收取装置,不间断清除生产水缓冲罐内的浮油,有效地降低了注入水的含油.通过现场多年的实践应用,该装置在清除浮油、降低注入水含油方面取得的作用明显,可以在各油田推广应用.
    • 王凤娟
    • 摘要: 石油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和生产生活资源之一。我国的石油多赋存于陆相盆地中,开发条件相对较差,自然采收率较低。多数油田的开发需要二次甚至三次采收方法提高采收率。其中,注水开发方法是目前国内油田开发应用最广也是最成熟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很多,注水水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本文针对注水水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进行了浅显的探讨,对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相关部门有一定的帮助。
    • 程东旭; 代齐加; 曹立红
    • 摘要: 某油田开发模式为早期注水开发,保证注水水质对提升开发效果至关重要.该油田配备一套生产污水系统,负责处理油田自产水和上游油田部分生产水,处理合格后回注地层,受流程调控、精细化操作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水悬浮物含量存在偶尔超标现象.通过调整一级分离器水室液位、提高生产污水系统各设备底部排污频率、增加污水罐反洗水的静置时间、细化生产污水系统非正常工况的操作程序等一系列工艺措施,有效保证了生产水悬浮物含量100%合格,为油田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帅
    • 摘要: 随着海上三次采油的全面展开,在油田产出液中含有大量聚丙烯酰胺,投加传统阳离子清水剂后,会在油田产出液中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发生反应,既影响清水剂的清水效果,又降低了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形成不溶于水的粘弹性的絮状物,聚合物析出导致设备及管线堵塞,设备有效容积减少且故障率高,严重影响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为注水水质的达标带来困扰,进入地层后会降低岩石渗透率。本文结合现场实际,致力于寻找针对含聚产出液治理的新型清水剂,在保证外输含水的前提下,提高注水水质,同时降低含聚污油水对现场设备的影响,为海上聚驱油田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 唐晓梅; 严忠; 袁海运; 罗玉江
    • 摘要: 为验证某些因素对注水中颗粒直径中值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别从样品放置时间、曝氧(气)、环境温度、固相颗粒表面电荷等方面进行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的室内测定.依据室内实验结果,曝氧(气)、环境温度升高、颗粒凝聚等因素,将随水样放置时间的延长,水中固相颗粒直径中值测值呈现增大的趋势,特别是针对极不稳定的注水水质,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其中,在待测水样放置72 h以后,细菌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注入水直径中值测定在此期间已基本完成,因此水中细菌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激光粒度仪搅拌速度和水中含油量会使颗粒直径中值测试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为延长水样水质稳定期,向待测样品中投加一定量的离子稳定剂或除氧剂,可有效稳定水中沉淀离子,减少新生态沉淀生成的可能性,测得的颗粒直径中值可在相对长时间内保持较低的增幅,但这种方法广泛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彭东宇; 唐洪明; 山金城; 郑举; 赵峰
    • 摘要: PL19-9油田是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其正式投入开发不久后,与PL19-3设计注水量相比,暴露出注入压力高、油井欠注等一系列问题,原油产量明显下降.本文在深化研究该油田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储层敏感性矿物分析、配伍性实验、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室内岩芯驱替、平台水质调研等手段,明确了注水过程中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L19-9油田岩石胶结疏松、黏土矿物含量高、层间非均质性强是注水困难的客观因素;储层具有强速敏,注入强度过大是影响注水效果的重要原因;注入水与地层水存在轻度不配伍,不配伍比例在3∶1-1∶3之间;注入40 PV时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水质不达标是注水困难的关键外因,注入水中对储层造成伤害的物质主要为油污、腐蚀产物,其次为少量垢和地层颗粒.针对上述损害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保证注采平衡,促进高效稳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