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石
根石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工艺美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321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岭南文史、科技信息、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水利量测技术综合学术研讨会等;根石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予、张超、谢向文等。
根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218篇
占比:99.74%
总计:53358篇
根石
-研究学者
- 张晓予
- 张超
- 谢向文
- 兰雁
- 张进生
- 王志
- 王琴
- 赵佳丽
- 郭玉松
- 马若龙
- 冷元宝
- 张付阳
- 张宪君
- 李晓磊
- 杨昌明
- 根石家
- 毋光荣
- 王永利
- 王永图
- 王锐
- 胡伟华
- 赵媛媛
- 邹瑞
- 于文堂
- 俞宪海
- 兰文改
- 刘强
- 刘继民
- 卫强
- 唐翔宇
- 孙桂环
- 崔俊芳
- 崔保卫
- 崔周村
- 张六海
- 彭飞
- 曹洪海
- 李建星
- 杨雁茗
- 林喜才
- 王万民
- 王宗岳
- 王志勇
- 王根绪
- 王越洋
- 王飞
- 申君荣
- 耿大全
- 聂伟杰
- 荣振军
-
-
王琴;
赵潇雄;
谢浩粮;
王永图
-
-
摘要:
河道工程坝岸根石监测是险工和控导工程管理的一项基本操作,人工探查根石是基本功,全凭经验,探测杆捣不动了就认为是探到根石。有时遇到淤积的泥沙、树根等杂物,就会影响探测的最终结果,即探测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效率低,安全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且也很难对根石状态进行长时间的监控。现提出一种水下根石走失检测传感器,采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及自动控制装备,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堤坝边坡及水下石头坍塌和位移情况,及时发出告警信息,配套坝岸险情在线监测预警系统,按照“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要求,为“四预”提供数据采集支撑,从而及时开展有效的抢险工作。
-
-
林喜才;
崔师坤;
姜亚斌;
黄中民;
董广涛
-
-
摘要:
1研制背景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险工和控导工程,其整治建筑物为丁坝、垛、护岸(简称坝垛)。在坝垛运行管理中,坝垛根石探测和险情观测均为河道整治工程运行监测的重要项目。根据《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等要求,在坝垛顶面相应部位埋置用于根石探测和险情观测的断面桩。就圆头丁坝而言,一般一道坝需在上坝根、迎水面、上跨角、前头、下跨角、背水面、下坝根等部位设置根石断面桩7处,较长丁坝迎水面适当加密,每个断面埋置断面桩2根;根石断面桩尺寸为30cm×15cm×15cm,埋深30cm,顶面与土坝顶齐平,断面桩顶面标注断面所在坝顶部位和断面至上坝根的距离。
-
-
-
-
摘要:
2020年萍乡市盆景根石艺术协会年会在会员曾书祥花园举行。2003年,萍乡市盆景根石艺术协会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协会已吸收会员119名,协会多位骨干会员都建设了自己的盆景园。在协会的推动下,近几年该市盆景在省市以及全国展览中频频亮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协会卢林秘书长的作品《纤夫岁月》在国展上喜获三等奖。
-
-
袁占军;
李长鹏;
刘嘉森
-
-
摘要:
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是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探测技术手段是长期困扰黄河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为了探测坝垛根石状况,治黄工作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解决水下根石探测手段问题,以便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与稳定状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至关重要.
-
-
李明
-
-
摘要:
根石形态功能对建设优质安全的丁坝工程具有基础性技术意义.文章以葫芦岛丁坝工程为案例,采用实验室水槽模拟分析的方式,对基于要素影响的丁坝根石形态功能特点开展专题分析探究,以为同类丁坝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助力建设优质安全的丁坝工程.
-
-
兰雁;
沈细中;
邹瑞;
杨昌明;
蒋思奇;
罗立群
-
-
摘要:
对于水利工程坝岸散抛根石冲揭失稳,水流作用下根石的拖曳力是重要的力学分析参数.该文基于黄河坝岸散抛根石的形状参数特征,利用水槽试验量测球体及不同形状块体受水流作用的水平拖曳力,研究雷诺数、物体形状指标与拖曳力相关关系及变化规律,明确影响因素,率定双因素影响下块体的拖曳力系数函数.结果表明,水下球体或近似球状物体的拖曳力系数,基本不受水流及物体形态影响,拖曳力系数趋于0.40~0.56;有棱角块体的水流拖曳力系数,块体雷诺数小于3×104的影响区域,系数函数呈双曲线趋势变化;块体雷诺数大于3×104的影响区域,迎水面宽高比不大于侧立面长高比,拖曳力系数趋于0.80~0.90,迎水面宽高比大于侧立面长高比,拖曳力系数趋于1.00~1.10.进一步通过试验修正了水流作用下不同形态物体的水平拖曳力系数,提出了块体雷诺数、形状参数双因素影响下物体水平拖曳力系数函数,得到了以不同物体来流方向投影响面积为基准的水平拖曳计算公式,经拟合公式的合理性分析与验证,拖曳力系数拟合优度达到0.90以上,平均相对误差为8.7%;修正后拖曳力平均相对误差仅为7.5%,公式计算效果良好,更准确地反映散抛根石的水下受力特征,为分析水下抛石受水流冲击离散形态提供理论依据.
-
-
岳志春;
周跃华;
马晓阳;
张羽华
-
-
摘要:
以实际地形、地貌及河道演变为基础,开展了黄河宁夏青石段河道整治工程典型坝垛模型试验,通过不同材料比例对根石备塌体、占体宽度等参数对比分析,结合以往设计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石段丁坝上跨角、坝前头、迎水面等部位,在考虑必要的安全冗余时,备塌体宽度宜取9 m,下跨角、背水面等部位备塌体宽度为5 m左右;在同一流量级下,铅丝笼与散石比例为7:3时坝体抗冲稳定性更为理想;施工工艺中结合现场实际应采用"金包银"分区抛投与"汉堡包"层叠抛投相结合的根石抛投方式,施工时占体宽度宜为6m.
-
-
-
赵正西
-
-
摘要:
为研究水流作用下坝垛根石的走失,基于Flow-3D软件中GMO模型和RNG紊流模型建立了根石走失特性研究的数值模型,对某一实际坝垛工程进行了根石走失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坝垛周围根石走失最严重的区域为坝前头和上跨角,流速较大,根石起动的时间最早,走失的距离最远;其次是上跨角处的根石;迎水面与连坝段处的水流流速较低,流速变化幅度小,根石走失现象不明显.
-
-
邹瑞;
兰文改;
兰雁;
杨昌明
-
-
摘要:
黄河坝跺水下根石对维护黄河岸坝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水下根石受力具有实际工程意义。基于黄河坝跺实际工程建立物理水槽试验和FLOW-3D软件数值模型,对比分析水平拖曳力系数的试验值和模拟值,发现两者相近。随即从块体雷诺数和块体尺寸两个方面分别比较水平拖曳力系数在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上的区别,结果显示:水平拖曳力系数的数值模拟值大于其试验值,试验值接近0.9,模拟值接近1.1,数值模拟值更接近EVETT J B等提出的块体水平拖曳力系数;当块体雷诺数小于2×10^4时,水平拖曳力系数具有变化性;当块体雷诺数大于2×10^4时,水平拖曳力系数趋于稳定;块体的长高比和宽高比在一定范围内时,水平拖曳力系数的试验值和模拟值趋于稳定,但是超过这个范围,拖曳力系数的试验值依旧趋于稳定,模拟值将会增大。
-
-
王锐;
杨勇;
王家映
- 《第十一届全国水利量测技术综合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根石是保证堤防、坝、垛等河道整治工程的基础,通过探测掌握根石分布状况对保证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介质条件复杂等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对地下根石层厚度的探测.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发了聚束直流电阻率法探测系统,提高了直流电法对高阻、深部物体的探测能力.多次原型试验和打孔验证证明,该方法与系统能够有效地探测出地下根石层的分布情况和厚度.本文对聚束直流电阻率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