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
杏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中国文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北方果树、北方园艺、中国果业信息等;
杏园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利、王田利、公茂莲等。
杏园
-研究学者
- 张文利
- 王田利
- 公茂莲
- 刘丽
- 刘书荣
- 刘令智
- 吴德敏
- 吴步梅
- 周日宝
- 姜新宇
- 孙其宝
- 岳宪化
- 张俊龙
- 张新平
- 徐兵强
- 徐增恩
- 徐玉蕊
- 李先秀
- 李娜
- 李峰
- 杨森
- 毕守东
- 王吉奎
- 王存锋
- 王晓翠
- 胡夫防
- 赵守明
- 赵鹏
- 邹运鼎
- 陶金昌
- 韩秀娜
- 马浩轩
- 高华富
- 丁其刚1
- 丁珮1
- 七客
- 万海霞
- 付国赞
- 付文峰
- 付文锋
- 代彦满
- 任春风
- 何志龙
- 何波
- 侯玲
- 冯军仁
- 冯洋
- 冯静堂
- 刘可维1
- 刘国俊
-
-
经卓鑫;
张冬冬
-
-
摘要:
为探索唐风园林的花木配置及景观营造特点,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结合唐代花木应用及古人造园方式的历史文献记载,分析了西安大唐芙蓉园杏园植物造景文化渊源、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总结了唐风园林花木造景的特点,以期为唐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营造提供参考.
-
-
汤宇星
-
-
摘要:
谢环《杏园雅集图》是明代艺术史上较为引人注目的一幅画作,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关注和讨论.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梳理与分析,对其中涉及的三个重要问题展开新的思考:1.《杏园雅集图》原有九本,如今只两本传世(即镇江本与翁氏本),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参与雅集的官员具有何种身份,他们聚会于杏园的真实目的为何?3.杏园雅集的背后,是否确实存在隐藏的政治因素?是否切实隐喻了内阁辅臣对宦官专政的隐忧?围绕上述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
-
纪永贵
-
-
摘要:
杏树是中国本土原生物种.杏果是中国传统"五果"之一,品类杂多.杏树耐寒,原生北方,栽培技术简易,但未形成规模生产,渐成村落庭院、房前屋后观花与采果树种.杏子美味,不宜多食;青杏酸苦,可调酒味;熟杏可制杏酩、杏饧、杏粥等寒食季节珍品.杏仁温苦,药用广泛.杏花也可调制香品.杏文化的开篇之作是庄子笔下的杏坛,儒教芬芳,源远流长.中古之后,杏林与神仙、宗教、医药,杏园与科举,杏花与文学、民俗、绘画等结缘,异彩纷呈.杏花以繁为美,以艳为神,逐渐形成多种象征意蕴,如情爱、知己、故乡与死亡等主题.
-
-
刘明琪
-
-
摘要:
一陕西师大校园的园林化程度和园林之美,堪为陕西和西北高校之最。也许现在的校园,就在唐时杏园的旧址上面,也许是会心于大唐进士及第之"雁塔题名"和"杏园宴集",多少年来,师大人总是把唐朝的"杏园"拿来,自豪地、惬意地把师大校园也叫了"杏园"。
-
-
王根旺;
宋曦
-
-
摘要:
为了揭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3种不同人工生草管理模式(模式A:杏树+黄花菜;模式B:杏树+紫花苜蓿;模式C:杏树+黄花菜+紫花苜蓿)及对照组CK(杏树+清耕)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14项土壤环境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在模式A和C下活性最高,分别为18.18±0.51μg·g-1·h-1和213.15±3.69μg·g-1·h-1,而土壤脲酶则在模式B和C中活性最高,分别为25.52±0.79μg·g-1·h-1和26.44±0.57μg·g-1·h-1,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在3个模式间无显著差异,但模式B(36.46±1.84 mg·kg-1)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生草模式下均呈模式C>模式B>模式A>CK,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在模式B和模式C之间无显著差异.NMDS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杏树林不同生草模式土壤肥力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Patrick丰富度指数(r2=0.8489)和土壤脲酶(r2=0.8111).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酶活性及理化特性的总叠加效应共同解释杏树根际土壤综合肥力变异的79%,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学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41%),土壤理化特性(3%)的独立效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要明显低于土壤酶活性(15%)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13%).
-
-
-
郭俊
-
-
摘要: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地处鄂豫陕三省边界,汉江上游下段,全区地势属于山间盆地类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以泥质岩黄棕壤为主,质地好,土层深厚,养分含量高。因此,这里产的杏果个大,着色好,肉质鲜嫩。全区于2003年前后引进金太阳杏、凯特杏进行栽培,面积达66. 6公顷,年产量1000吨。
-
-
-
赵玉山
-
-
摘要:
本刊讯 又到了一年杏果收获的季节.7月上旬,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新孙仁堡村彭元的杏园,前来采摘的客人一波接着一波,一亩(667m^2)杏果卖个六七千元不成问题.今年阳高县杏果能卖得这么火,主要原因:一是阳高县山区栽培杏树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王官屯种植杏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