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青稞
春青稞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专利文献2744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农业开发与装备、农业机械学报、植物保护等;
春青稞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东、普布多吉、陈初红等。
春青稞
-研究学者
- 何东
- 普布多吉
- 陈初红
- 叶正荣
- 张宪洲
- 张文贤
- 强小林
- 成升魁
- 时学双
- 曲珍
- 李法虎
- 李萍
- 边珍
- 钟志明
- 严泽
- 其美旺姆
- 冬梅
- 刘启勇
- 刘静霞
- 周春来
- 唐亚伟
- 尹中江
- 巴桑
- 张桂芳
- 张海芳
- 张玉红
- 普布扎西
- 李新年
- 李玉庆
- 李连杰
- 李雪
- 杜军
- 桑布
- 次仁央宗
- 次潘
- 次珍
- 蒙强
- 袁成立
- 边巴卓玛
- 达瓦扎西
- 邓洪英
- 闫宝莹
- 雄奴塔巴
- 魏迎春
- 严应存
- 何俊洁
- 何红梅
- 关树森
- 冯继林
- 冯西博
-
-
叶正荣
-
-
摘要:
春青稞是高原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多分布于西藏、青海、甘南等地,具有耐寒性强、饲用价值高、营养成分丰富等优势,是高原地区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文章分析了西藏春青稞种植技术,研究了春青稞种植过程中常出现的病虫害类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春青稞的质量与产量,促进春青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
唐亚伟
-
-
摘要:
"藏青17"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以OENCO/H82191008N//PINON杂交后代为母本,"藏青85"/ZDM0758杂交后代作父本,经过阶梯式杂交选育出的春青稞新品种.在2015—2016年全区区域试验中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20.50 kg,比对照"喜马拉19号"增产13.90%.该品种具有中早熟、分蘖成穗数高、抗倒伏能力强等特性,适宜在西藏海拔2700~4500 m高寒农区种植.
-
-
-
普布扎西
-
-
摘要:
为进一步促进以西藏堆龙德庆区为代表的高原河谷垂直气候区春青稞生产,基于大面积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春青稞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耕作与要求、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期和肥水措施优化、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
-
-
-
-
边巴卓玛;
宋国英
-
-
摘要:
为明确生物菌`肥与化肥混施的适宜施肥用量,以"藏青2000"为材料,设置3个主因子、4个副因子,共计12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产量构成因子成穗数、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45 kg/hm2生态肥与施氮量63.0~76.5 kg/hm2、P2O575 kg/hm2和K2O 45 kg/hm2的养分配施效果最佳,增产效果明显.
-
-
-
边巴
-
-
摘要:
春青稞品种藏青13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农业研究所选育的春性中晚熟品种,2013年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抗倒伏性强,分蘖率高、产量高等特点.通过开展青稞品种藏青13稀播密度试验,研究其主要经济性状,提出该品种稀播最佳密度.结果 表明藏青13稀播最佳播种量为12~ 13 kg/667m2.
-
-
白玛仓木决
-
-
摘要: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春青稞籽粒的干重变化和干物质积累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密植栽培模式。以‘藏青 320’、‘藏青 2000’、和‘喜拉 22 ’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三个种植密度水平。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干 重变化规律是;‘藏青 320’品种的籽粒干重变化规律为“慢、快、慢”的“S”型变化;‘藏青 2000’和‘喜拉 22’的干重无明显 变化。从整体上看,三个春青稞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率是有差异的,其中‘藏青 320’在较小密度(Q2)水平下的干物质积累率最 多、而‘藏青 2000’和‘喜拉 22’在低密度(Q1)水平下的干物质积累率最多。说明三个品种在高海拔播种其最适密度在不同 品种间播种密度不同,‘藏青 2000’和‘喜拉 22’易适当的降低播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