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闻线人

新闻线人

新闻线人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16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专利文献59939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视听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地市报人等; 新闻线人的相关文献由9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子、周志远、宋双峰等。

新闻线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9397 占比:99.99%

总计:599486篇

新闻线人—发文趋势图

新闻线人

-研究学者

  • 叶子
  • 周志远
  • 宋双峰
  • 李华
  • 杨炳华
  • 柳哲
  • 王水勤
  • 皮传荣
  • 丁和根
  • 丁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申友祥
    • 摘要: 据报道,不久前,备受关注的世奢会与新京报社、派博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新京报社记者刘某名誉权侵权责任纠纷一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宣判。
    • 赵宏邈
    •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开始注重投入人力物力来挖掘新闻线索,致力于抢先用独特性、贴近性、趣味性、深刻性强的信息资源来吸引受众,于是一种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即"新闻线人"."新闻线人"出现的实质是媒体的经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新闻传播走上大众化、平民化发展道路的表现.
    • 卢安琪
    • 摘要: 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受众本位的转变,导致"新闻线人"开始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存在.与"新闻线人"群体的庞大性和新闻线索的丰富性相比,"新闻线人"的自身安全问题不断被忽视.本文主要针对"新闻线人"的安全保护问题,从"新闻线人"自身、新闻记者以及法律三个层面探讨保护措施.
    • 揭明玥; 李茜; 何习文
    • 摘要: 新闻线人是通过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而从媒体获得相应报酬的人.新闻线人的大量涌现,缘于媒体之间竞争的加剧,是媒体市场化的结果.本文从新闻线人的产生背景入手,试图对线人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新闻线人职业化问题,提出并阐述了笔者关于新闻线人的合法权利保障问题.
    • 骆一歌
    • 摘要: 线人的出现无疑是媒介竞争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本文致力于对“新闻线人”即“报料人”这一另类职业进行解读,用文森特·默多克著作《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商品化这一维度解读新闻线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必要性;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电视台内部新闻线索库的线索,以时间、地点、固定操作员为定量,分析新闻线人的主要集中类型。本文将着重从新闻线人的产生,类型等方面进行解读,并对这个职业或现象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反思。
    • 柳哲
    • 摘要: 说起“线人”,一般都会想到“反特”电影里汉奸之类,不择手段,卖友求荣,为主子通风报信,令人可恨!随着媒体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竞争,愈演愈烈。“新闻线人”就应运而生,他们以提供新闻报料为职业,而更多的人,则是兼职做“新闻线人”,我就是后一类。记得是2003年8月初,我在北大参与《青年时代》杂志的采编工作。有一位名叫“爱心女孩”的网友宫晓丽,说要来北京治病,请求我帮忙。她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我就打电话给媒体,希望报道一下她的事迹。
    • 毛玮琦
    • 摘要: “自媒体”勃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源头”,发现线索、记录事件、传播信息。有人说,我们正在进入“全民记者”时代。不可否认,网民的“全民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但所谓“全民记者”,实际上是“新闻线人”的一种形态。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其实停留在个体传播的层面,在海量的信息播报中也免不了鱼龙混杂。缺乏专业把关,带来的结果是网络上小道消息甚至假新闻满天飞。
    • 江雯; 唐丹丹
    • 摘要: 新闻线人的产生丰富了新闻源,弥补了记者不在场的缺陷,为媒体提供及时快捷的报道线索。它不仅突破了新闻信源无偿的观念,突破了新闻制作由传媒包办的观念,而且促进了“三贴近”原则的落实和展开,更好地实现“下情上达”。但是,与这些好处相伴随而生的弊端也不少。从内容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线人们所提供的新闻多是负面新闻,多与车祸、火灾等伤亡事故有关。这些事件虽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是它的社会价值是有待思索的。媒体上大量负面新闻的刊登,会使线人简单地将新闻价值定位于此,不利于新闻线人自身素养的提高,而且新闻的雷同会使读者失去兴趣,不利于报纸自身的发展。
    • 龚笑寒
    • 摘要: 电视新闻线人正逐渐成为电视新闻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正逐渐成为一个收入可观的职业。支撑电视新闻线人孜孜不倦的前提,是收入颇丰的“报料费”;而支撑电视新闻人看重线人的前提,是有价值的新闻源。双方各取所需,却也不无矛盾,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电视新闻业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杭城品牌民生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为例,用实战经验来阐明电视新闻人和电视新闻线人之间,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 葛晓娟
    • 摘要: 30年前的1982年元旦,羊城晚报启用读者来电专用电话76887,并开设《读者今天来电》专栏。这一“破茧”之举引发全国报纸争相设立读者报料电话,新闻线人由此出现。时至今日,新闻线人的队伍日趋扩大,他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媒体的顺风耳、千里眼。新闻线人的产生,突破了新闻信源无偿提供、新闻制作流程由传媒包办的传统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兴起,新闻线人捕捉线索变得越来越容易,提供的线索内容也越来越生动和丰富。然而,我们在关注新闻线人给新闻生产特别是丰富信源带来的积极一面的同时,如何加强对新闻线人提供的信息的甄别,如何加强对新闻线人队伍的管理,不为一味迎合读者而降低媒体的品位,是媒体人面临的共同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