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道路

新道路

新道路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专利文献74876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湖南行政学院学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等; 新道路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俞经满、付增辉、冯保国等。

新道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74876 占比:99.81%

总计:75021篇

新道路—发文趋势图

新道路

-研究学者

  • 俞经满
  • 付增辉
  • 冯保国
  • 刘思华
  • 夏德国
  • 孙德军
  • 安凯强
  • 廖盖隆
  • 本刊编辑部
  • 李梦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燕连福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就要有“大”的样子,从实处推进;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就要有“全”的样子,避免“片面”误区;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就要有协调的思维,推动两个文明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有和谐的思维,推动人与自然互为支撑、颉颃发展;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就要有和平的思维,推动中国与世界相互促进、携手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五个特征。
    • 高晓林; 周克浩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源自马克思有关现代化思想基本观点:明确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对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带来问题,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统一模式,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要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其思想演进历程:内涵演进方面,对现代化的认识从单一到全面不断深化;模式建构方面,明确“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也要合理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成果;路径实施方面,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固本立基、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的全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提级加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有三项重要贡献: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现代化增添全新理论形态;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现代化路径探索提供成功发展范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各类文明资源,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 杨安; 张艳涛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中国道路”总结为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吸收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优点,又总结了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继承了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形成了新的结构和新的功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结构表现为党的领导-市场配置-人民主体的动力结构、国家-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平衡结构和驾驭资本-解放劳动-规范权力的治理结构。这三重结构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
    • 薛红亮
    • 摘要: 百年党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历程。概括而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渴望民族独立的急切诉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富民强的真切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
    • 杨五虎
    • 摘要: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意见》和《甘肃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县内中小学体育课程开设不足、教学质量低下、体育教育滞后等问题,坚持各中小学在体育教育中依法进行教育,进一步加强“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正确对待体育教育思想要求将体育学科的教育活动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提高教室教育质量,大力体育教研,规范教育行为,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课程开设率和教育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 刘清云
    • 摘要: 21世纪以来,基于个人主义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不断遭遇重大挑战,资本逻辑统摄下的社会发展出现滞缓甚至倒退的现象,人类社会亟需探索新的道路以适应当今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现代化发展方案无疑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重要参考。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史视域下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深入阐释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而全面把握这一新概念的时代内涵与路径指向,既是新时代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选择。
    • 陈妍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一条与西方和苏联现代化道路有本质区别的现代化新道路。在新道路上所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还体现在人民在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党的领导为坚实基础、以人民至上为动力源泉和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这些构成了该道路的内生动力。从内生动力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一系列新成就的历史合理性,对于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道路自信、讲好现代化的中国故事和增强历史主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 褚亚男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了人类文明发展新模式,即以人民为中心,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树立文化自信,采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开启了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描绘了人类发展的新愿景,即寻求各国同舟共济,追求世界和平发展,谋求全球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共同价值的愿景。
    • 杨二美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其他现代化模式,开启了新型的文明形态。文明形态视域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必须要坚持大历史观,不仅要树立起文化自觉,还要充分挖掘其普遍意义,进而准确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转型以及解决当今人类共同问题的重要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有着明显的独特性,同时与其他现代化道路之间也存在着共性。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关键在于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其他现代化模式相比所体现的创新性与超越性。
    • 卢晓玲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国家发展规律,立足于复杂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以实实在在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和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凭借深厚的文明底蕴,吸取世界各国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形态,开辟了一条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