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件加密

文件加密

文件加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7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81009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电脑迷、软件导刊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08'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第十八届全国信息保密学术会议、第11届Java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文件加密的相关文献由1285位作者贡献,包括龙毅宏、丁鹏、姜明俊等。

文件加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7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1009 占比:99.49%

总计:81428篇

文件加密—发文趋势图

文件加密

-研究学者

  • 龙毅宏
  • 丁鹏
  • 姜明俊
  • 郑翰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立行
  • 何亮
  • 何胜阳
  • 刘晖
  • 吕兴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海
    •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要使用计算机,对于不能外泄的文件资料,如科研资料、关键技术文档、研发资料、技能竞赛相关资料等,都需进行加密才能确保其安全性,但是99%以上Windows使用者都会选择利用第三方软件对其加密。通过简单介绍加密算法与分类,以及采用第三方软件加密的弊端,以记事本文档为例,详细阐述了Windows中不借助第三方软件对文件进行加密、解密的方法与步骤,该方法可用于对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加密、解密,实用性强。
    • 张亚飞; 宋钰; 郭娟
    • 摘要: 基于数据资产对邮政企业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山东邮政建设数据安全防控体系的整体框架,从数据资产体系、数据安全运营、安全管理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山东邮政数据安全防控的创新举措,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视角探讨了山东邮政数据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成效.
    • 李芳
    • 摘要: 针对传统的电子文件加密方法存在的加密效率低下、加密密钥难以兼顾隐秘性和抗抵赖性等问题,本文设计了融合指纹识别技术的电子文件加密算法.首先,从预处理的指纹图像中提取端点、叉点和奇异点三种特征点,并设计指纹特征点转化方法,将其转换为加密密钥;然后,提出基于AES的电子文件加密算法,并设计实现原型系统;最后,采用本文算法对.doc、.pdf、.mp3等六种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加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李芳
    • 摘要: 针对传统的电子文件加密方法存在的加密效率低下、加密密钥难以兼顾隐秘性和抗抵赖性等问题,本文设计了融合指纹识别技术的电子文件加密算法。首先,从预处理的指纹图像中提取端点、叉点和奇异点三种特征点,并设计指纹特征点转化方法,将其转换为加密密钥;然后,提出基于AES的电子文件加密算法,并设计实现原型系统;最后,采用本文算法对.doc、.pdf、.mp3等六种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加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吴海波; 青亮; 古恒
    • 摘要: 数据的价值在于利用与流动,如何实现数据的高效、安全、可控流转,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首先对文件流转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现有的文件流转机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文件流转及动态权限控制机制,能够实现在不完全可信云环境下的文件安全流转.该机制结合商用密码技术实现身份认证、密钥管理以及加密传输及细粒度的动态权限控制.对方案的总体架构、功能组成、密钥分发、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描述,最后对方案进行安全性和效率性评估.本文提出的方案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高效率及适应性等优点,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文件流转中存在的安全不可控和权限管控欠缺等问题.
    • 裴栋; 张巧燕
    • 摘要: 近几年,随着5G网络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全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文件的安全存储已经成为新的课题.文章设计了一个基于OpenStack与Hadoop的文件加密存储系统方案:利用MapReduce框架并行的特点来提高对文件的加密速度.与此同时,根据文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并且根据文件类型将加密后的文件存储到OpenStack相应的组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文件加密速度,优化文件存储策略,而且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所需的加密服务.
    • 王鹏
    • 摘要: 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能够大幅度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性,从而改善互联网环境.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存在的问题出发,具体分析了其在物理、用户使用、黑客攻击、计算机软件方面存在的隐患,并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有提升互联网安全性的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支持.
    • 陈平; 陈宝桔
    • 摘要: 在通信和云盘存储等应用领域中,电子文件加密是增强信息安全,防止网络盗窃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加密方法及其加密系统的硬件实现,采用混沌反控制理论设计两个三维离散时间混沌系统,在两个混沌系统中各取一个状态变量相乘和取模后对文件进行加密,并对加密算法进行安全分析.为使加密文件保持原有的格式,加密系统只加密文件的数据部分,不加密格式部分,从而避免因格式破坏导致格式不兼容的问题.加密系统主要基于片上可编程芯片(SOPC)实现,其中加密算法由FPGA实现,以太网通信由ARM核实现.实验结果显示,电子文件能够正确加密和解密,加密文件仍然保持格式兼容,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及技术可行性.
    • 叶小艳
    • 摘要: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file encryption software adopts file protection scheme based on single mode encryption algorithm and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uthentication and confidentiality at the same time, we propose a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ature AES algorithm and HASH authentication. In this scheme, the encryption software reads the file in the way of stream reading, with HASH authentication, and encrypts it with Rijndael algorithm. By instant generation strategy, the key takes the SALT value generated by the user name, hard disk serial number and the SALT as parameters to save. The local decryption is realized by the inverse process strategy of file encryption. By obtaining the value of the username matrix and giving the SALT value, X value and Y value of the encrypted file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he file encryption, and obtaining the λ1 and λ2 of the server data, the temporary key is decrypted in different places. According to verification, this encryption scheme combines the two independent issues of confidentiality and authentication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which can not only prevent the disclosure of plaintext information, but also prevent the active attack from the third party, and well guarantee the confidential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file.%针对传统文件加密软件采取的是基于单一模式加密算法的文件保护方案、无法同时满足认证性和保密性等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成熟的AES算法和HASH认证相结合的加密方案.在该方案中,加密软件用流读取的方式读取文件,使用HASH认证,并用Rijndael算法进行加密,密钥使用即时生成策略,以用户名、硬盘序列号和SALT生成的SALT值作为参数进行保存.运用文件加密的逆过程策略实现本地解密,通过即时获取用户名矩阵的值以及读取文件加密过程中赋予加密文件的SALT值、X值和Y值,并获取服务器数据λ1值和λ2值,形成临时密钥实现异地解密.经过验证,该加密方案将信息安全中保密和认证两个独立问题结合起来,不仅能防止明文信息的泄露,而且可防止第三方主动攻击,很好地保证了文件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