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需求
寿险需求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1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90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生产力研究、商情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北大CCISSR(赛瑟)论坛”、2006年北大CCISSR论坛、北大CCISSR论坛——变革中的稳健 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寿险需求的相关文献由141位作者贡献,包括蔡秋杰、张冀、朱铭来等。
寿险需求
-研究学者
- 蔡秋杰
- 张冀
- 朱铭来
- 吴耀宏
- 吴限
- 周丹丹
- 周华林
- 夏益国
- 孙乃岩
- 孙学英
- 张洪涛
- 张虎成
- 李隽
- 杨舸
- 林燕云
- 楚军红
- 段合会
- 牛莉
- 甄跃辉
- 翟秀娜
- 谌雪莺
- 郭宏民
- 郭金龙
- 陈文浩
- 万晴瑶
- 伍凯文
- 何彬灵
- 何雨桐
- 余文玉
- 冉戎
- 刘啸寒
- 刘婕
- 刘孜涵1
- 刘小小
- 刘洋
- 刘珺
- 刘钰琼
- 卢荡
- 叶建华
- 叶强
- 吴攸
- 吴献金
- 周海珍
- 周爱兰
- 唐广应
- 姚惠琳
- 孙凤华
- 孙武军
- 孙蓉
- 宋桂芝
-
-
马硕
-
-
摘要:
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比较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三种估计策略,通过豪斯曼检验,发现固定效应模型更适合本文的研究.利用老年抚养比、平均家庭规模、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等变量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寿险保费密度与老年抚养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抚养比与寿险保费密度成正相关关系.
-
-
何雨桐
-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省居民寿险需求总体上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但是在部分年份出现了负增长。本文从经济、人口、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水平以及寿险业自身因素四个维度,分析对四川省寿险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
-
-
帅姝瑶;
何彬灵
-
-
摘要: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假说理论以及寿险需求理论,基于我国2000-2017年30个省市的经济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老龄化程度越高,对寿险需求的拉动程度越高.因此,本文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政府应该加大人寿保险的宣传力度,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优化产品结构,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
-
-
马利芸
-
-
摘要:
以寿险保费收入作为度量的指标,对寿险需求进行了研究,利用1996到2016年共21年度的相关数据,结合国内外各学者的相关研究,选取可能对寿险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岭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储蓄 、收入 、教育和城市化程度与寿险需求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银行利率与寿险需求呈负相关,死亡率 、老龄化和通货膨胀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
-
陈琦
-
-
摘要:
本文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模型)对我国10年间的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寿险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多个不同转换变量的模型,对转换变量对寿险需求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得出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低机制向高机制转换过程中对寿险需求产生的影响关系.在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转换变量的模型中,低机制下寿险需求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反比,高机制下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教育为负相关因素.由此看出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较大的潜在需求.
-
-
刘孜涵1;
文秋月1
-
-
摘要:
保险需求对保险业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日趋显著。随着微观经济学消费理论的发展和计量模型的不断扩展完善,关于寿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研究与实证检验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对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主要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认为目前关于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去进行分析。
-
-
孙武军;
崔亮
-
-
摘要: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寿险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提炼出影响寿险需求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分析寿险需求较低的原因.通过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OLS和GMM估计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总人口抚养比与寿险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抑制了对寿险产品的需求;通货膨胀率则没有显著影响.
-
-
杜薇
-
-
摘要:
我国寿险业保费收入在多数年份里呈两位数增长,但是反映保费收入占GDP比重的寿险深度、体现人均寿险保费收入的寿险密度水平依然较低.运用Eviews软件,以2004 ~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用寿险密度表示寿险需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人均国民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老年人口抚养比、1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数占比等四个因素对寿险密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均国民收入、老年人口抚养比以及1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数占比对寿险密度影响显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不明显.应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鼓励产品创新、加强寿险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升寿险需求.
-
-
黄楚光;
黄满佳
-
-
摘要:
首次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并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寿险需求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我们构建城镇化综合衡量指标,研究收入水平与寿险需求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并解释不同省份寿险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是影响寿险需求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城镇化过程中,收入增长对寿险需求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同时,研究发现,综合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省份寿险需求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其中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教育水平、城镇化率能增强收入增长的寿险需求效应,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弱化收入的寿险需求效应.说明要促进不同区域保险业的平衡发展需要兼顾收入水平和综合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现阶段促进保险业均衡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