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华战略

对华战略

对华战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4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国际论坛、当代世界、瞭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对华战略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晓迪、张东生、袁鹏等。

对华战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50.8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144 占比:48.81%

总计:295篇

对华战略—发文趋势图

对华战略

-研究学者

  • 叶晓迪
  • 张东生
  • 袁鹏
  • 达巍
  • 郗润昌
  • 乔良
  • 任晓
  • 刘卫东
  • 孙茹
  • 张轶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光海
    • 摘要: “灰色地带”是一种低于战争门槛的博弈战略及策略,也是由此导致的介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一种冲突形式。美国是这一战略的积极实践者。早在冷战时期,它就曾针对苏联和中国等广泛推行这一战略。冷战结束后,由于安全环境改变,该战略一度遇冷。但大约从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起,随着中俄等强国崛起和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活跃,“灰色地带”又重新进入美国的战略视野,直至美国2017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版《国防战略概要》提出美国已进入与中俄等对手“战略竞争”的时代后,该战略再次受到青睐,并成为美国开展“战略竞争”的主导性选择。美国重拾“灰色地带”,并非如它所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有着更为切实的原因及战略考量。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 张静
    • 摘要: 岁末年初,起亚在中国市场迎来了命运转折点,“东风”退出后,合资公司从三方变为悦达和起亚两方持股。接下来,起亚对华战略会发生哪些调整?如何变减法为加持?如何进行品牌重塑?如何以新姿态再出发?即将到来的2022年对起亚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被其视为在华第二阶段发展元年。
    • 顾强
    • 摘要: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积极开展海洋维权行动,美国针对中国提出了"成本强加战略"。"成本强加战略"是长期和平时期的战略,其目的是使发起国获得艰难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所运用的手段包括军事和非军事手段。"成本强加战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成本方面,发起者需要承受相应的成本;在一致性方面,需要维持内部、外部和时间的一致性;在结果方面,是否达到预计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从现有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对华政策仍处于"成本强加战略"框架当中,该战略的范围将大幅扩大,也将增加新的元素,并将更加注重盟友和伙伴,以共同立场使中国付出更高的代价。对此,中国需要提前布局并积极予以应对。
    • 顾强
    • 摘要: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积极开展海洋维权行动,美国针对中国提出了“成本强加战略”。“成本强加战略”是长期和平时期的战略,其目的是使发起国获得艰难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所运用的手段包括军事和非军事手段。“成本强加战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成本方面,发起者需要承受相应的成本;在一致性方面,需要维持内部、外部和时间的一致性;在结果方面,是否达到预计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从现有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对华政策仍处于“成本强加战略”框架当中,该战略的范围将大幅扩大,也将增加新的元素,并将更加注重盟友和伙伴,以共同立场使中国付出更高的代价。对此,中国需要提前布局并积极予以应对。
    • 董亚星
    • 摘要: 随着亚洲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崛起步伐不断加快,美国在奥巴马政府后期就将战略重点开始转向亚太地区。美国政府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认知的变化,即逐步将中国视为是“竞争者”“头号竞争者”“战略竞争者”甚至是美国的“威胁”反映了美国对华战略发生重大转变。自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美接触、合作、竞争让位于中美竞争、战略竞争和一定领域的有限合作。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月新上台的美国新任总统民主党人拜登不仅没有回归中美全面接触战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甚至更进一步地全面深化了中美竞争。了解这一战略变化对于我国如何应对尤为重要。
    • 寿慧生
    • 摘要: 美国政治精英正在发生重要的代际转变,这对美国内政外交产生重要影响。分析这种代际变迁是理解美国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处理自我认知调整及能否进行自我重塑的前提。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美国对外关系和对华政策方面。深入分析美国外交精英代际变迁,对于理解美国对华政策走势至关重要。
    • 达巍; 蔡泓宇
    • 摘要: 自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之内的中美关系经历了1972—1989年、1989—2017年以及2017年之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制衡、塑造与争胜先后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逻辑核心。在第一阶段,美国对华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借重以制衡”,即借助中国来平衡苏联,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美国视为“友好的非盟国”。在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阶段,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通过“接触以塑造”,希望塑造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对外行为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一度被美国视为潜在的战略伙伴。在2017年以来的第三阶段,美国试图通过“竞争以制胜”,防止中国的发展超越美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内的中国以及中美关系全面转向消极。5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过两次转向和重构,目前第二次转向和重构仍在进行中。过去50年,中美关系总是关系到美国全局性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涉华部分超越党派之争,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很多议题和提法都长期存在,或者早有伏笔。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中美关系的合作面和竞争面都有明显增长,但竞争面的比重大幅上升。
    • 叶晓迪
    • 摘要: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导向战略转变的背景下,理解“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存在何种运作逻辑”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此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分析视角,形成了地位竞争论、制度竞争论、战略失败论、国内政治动力论和领导人特质论等不同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然而,现有文献普遍存在的单一变量问题,使其尚未在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这一重要议题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因果机制。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有效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逻辑的解释模型,从中美之间的权力位势差距和美国对华的单边战略定位两个自变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美权力位势差距的变化与美国对华采取的“修正式”与“现状式”单边战略定位是共同诱发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物质维度与认知维度变量。其中,单边战略定位扮演着“安全阀”的角色,调节着中美战略利益兼容性的高低,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动机的强弱,最终决定美国对华战略选择的强度,形成强化遏制/竞争、采取防范、继续接触和转向适应四种不同强度的战略形态。
    • 南风
    • 摘要: 近来,美国不断强化对华战略竞争的舆论动员,设置涉华议题,为强化对华战略竞争提供法律依据,并在多个领域出手,全面强化对华战略遏制。事实上,美国实施对华战略竞争,带有国家历史和文化惯性,并非特朗普上台后独具风格的战略转向。历史上,实施战略竞争从来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正因为如此,随着特朗普的下台,面对拜登时代的美国新_届政府,我们需要对中美大国竞争的本质和基本态势进行再认识。
    • 叶晓迪
    • 摘要: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导向战略转变的背景下,理解“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存在何种运作逻辑”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此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分析视角,形成了地位竞争论、制度竞争论、战略失败论、国内政治动力论和领导人特质论等不同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然而,现有文献普遍存在的单一变量问题,使其尚未在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这一重要议题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因果机制.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有效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逻辑的解释模型,从中关之间的权力位势差距和美国对华的单边战略定位两个自变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关权力位势差距的变化与美国对华采取的“修正式”与“现状式”单边战略定位是共同诱发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物质维度与认知维度变量.其中,单边战略定位扮演着“安全阀”的角色,调节着中美战略利益兼容性的高低,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动机的强弱,最终决定美国对华战略选择的强度,形成强化遏制/竞争、采取防范、继续接触和转向适应四种不同强度的战略形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