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累积指数

地累积指数

地累积指数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240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地球化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2019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等;地累积指数的相关文献由668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新卫、周秀艳、李金辉等。

地累积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1.7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240 占比:98.24%

总计:9406篇

地累积指数—发文趋势图

地累积指数

-研究学者

  • 卢新卫
  • 周秀艳
  • 李金辉
  • 王伟
  • 王恩德
  • 黄先飞
  • 黄顺红
  • 丁美琪
  • 万勇
  • 于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辛福萌; 吕笑非; 徐琳雅; 李昊泽; 杨瑜周; 张玉楠; 江梦颖; 戚可欣
    • 摘要: 以杭州湾滨海围垦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不同围垦年限(50、100、300、500、700、1000、2000年)的农田土壤重金属铬(Cr)、镉(Cd)、铅(Pb)、锌(Zn)、铜(Cu)、镍(Ni)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地累积指数(I _(geo))法、内梅罗(Nemoro)指数法进行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在不同围垦年限农田土壤中的变化趋势相似,随着围垦年限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H、电导率、总磷含量呈负相关,与总碳、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各重金属元素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跨度长达2000年的围垦时间梯度更准确地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变化规律,为促进杭州湾滨海湿地农田高效可持续发展利用、把握杭州大湾区建设整体污染状况、实现对围垦滩涂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梁小容; 李金辉; 何映; 秦小波; 王艺; 吴东云; 张泽敏
    • 摘要: 为了解六盘水市水城河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对水城河底泥中Cd、Cu、Ni、Pb、Co、Cr、Mn、Zn八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城河底泥中八种重金属的含量顺序为:Mn>Zn>Pb>Cr>Ni>Cu>Co>Cd;I_(geo)结果表明,污染元素有Cd、Zn、Pb,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高,为中度污染,Zn的污染次之,Pb的污染为第三,Cu、Co、Ni、Mn、Cr无污染;RI结果表明,E_(r)^(Cd)的潜在危害指数高于其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级别;水城河上游至下游底泥生态风险呈上升趋势。
    • 杨俊; 王祖辉; 李昂; 胡泊
    • 摘要: 【目的】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26个重点湖泊中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湖泊有16个。研究武汉乌金港底泥中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分析确定合适的清淤深度,对该区域类似的小微水体污染防治及环保清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乌金港为例,通过2组实验分析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①对乌金港3个点位0~60 cm深度的底泥进行分层采样,分析6种重金属(铜、汞、砷、铅、镉、镍)的分布规律,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价。②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3个点位污染层(0~15 cm)、过渡层(15~30 cm)和正常层(30~50 cm)底泥中磷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解析实验分析底泥中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的释放规律。【结果】乌金港底泥重金属污染特性:重金属质量分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0~50 cm重金属质量分数趋于稳定,50 cm深度以下重金属质量分数接近土壤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I_(geo))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小于40,风险较低。乌金港底泥中磷的污染特性:污染层、过渡层、正常层总磷质量分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规律;污染层和过渡层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质量浓度与总磷质量分数高于原上覆水,正常层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均最低。【结论】乌金港底泥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污染层和过渡层,铜和铅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但处于低生态风险。为了更好地清除内源污染,综合分析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确定小微水体乌金港最优清淤深度为40 cm。
    • 赵增锋; 冯娜; 邱小琮; 孙旭杨; 王世强; 欧阳虹
    • 摘要: 为了解宁夏太阳山湿地水环境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9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对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As、Cd、Hg、Pb、Cr、Cu、Mn、Zn这8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水环境重金属的时空异质性,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评估水环境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水体重金属含量不高,只有Hg含量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标准;表层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只有Cr含量未超过宁夏土壤背景值。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东湖区较高,南湖区较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结果表明,全水域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其中西湖区污染最严重,四季中冬季污染最为严重,对污染贡献最大的是Hg。地累积指数法评估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受Hg污染最为严重,其中冬季污染最严重。
    • 邱国良; 陈泓霖
    • 摘要: 为了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及生态风险,根据2015-2019年湘江流域衡阳段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监测结果,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干流及4条主要支流沉积物普遍存在镉(Cd)污染,部分河流砷(As)、汞(Hg)、铅(Pb)、铜(Cu)、锌(Zn)、锰(Mn)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钒(V)、铬(Cr)多为无污染或无污染到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As、Cd、Hg、Cu(仅舂陵水)达到中等生态危害至极强生态危害程度;9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从高到低为舂陵水(1316)>耒水(718)>湘江干流(609)>蒸水(515)>洣水(441),舂陵水、耒水、湘江干流均表现为很强生态危害程度,蒸水、洣水为强生态危害程度。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湘江流域衡阳段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以舂陵水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耒水、湘江干流,蒸水、洣水受污染程度相对较轻;舂陵水、耒水、洣水、湘江干流4条河流沉积物重金属2017-2019年污染较2015-2016年有所减轻。
    • 杨帆; 袁隆湖; 黎一夫; 何丹丹; 刘旭冉; 王冬波
    • 摘要: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主要水系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在湖南省内的湘、资、沅、澧以及洞庭湖5个主要水系共采集了75个位点的底泥样品,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来源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Cd、Cr、Cu、Mn、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87、7.59、78.09、70.69、1182.60、85.64 mg/kg和482.44 mg/kg。湘江和洞庭湖的污染相对严重,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资江、沅江和澧水;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种重金属具有相同污染来源;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主要水系底泥中Cd为重污染水平,Zn为中度污染,Cu、Mn和Pb均为轻度污染,而As和Cr污染程度为清洁;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除Cr为轻度污染外,湖南省主要水系底泥中其他6种重金属污染均为重污染级别;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总体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级别,各水系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洞庭湖>资江>湘江>澧水>沅江,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级别为很强,其他重金属元素都属于轻微级别。
    • 罗炳圣; 林龙勇; 邓一荣; 肖荣波; 韩存亮
    • 摘要: 本研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某典型矿区排土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水平做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七种重金属中仅有Cd超过了风险筛选值,点位超标率达75%,但土壤重金属表聚现象不明显。该排土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低,但Cd地累积指数达到中度污染水平,Cd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高。通过生态补偿初步估算,本次研究的煤矿排土场按照生态补偿下限计算,2018年生态补偿平均费用为1.95万元/hm^(2)。
    • 侯永侠; 江宇; 丁睿尧; 魏建兵; 李玉双; 宋雪英; 赵晓旭
    • 摘要: 测定了沈阳市15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8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对污泥中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3种评价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沈阳市政污泥中重金属质量分数较高,Cr、As、Hg、Ni、Zn平均质量分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金属Cd、Cr、Cu、Zn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这4种重金属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主成分1~3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793%,能够反映原始指标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3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均显示Hg为污染程度最高因子,但不同评价方法的分析结果略有差异。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表明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分为3个等级,其中13%的采样点污泥污染程度为轻污染,47%的采样点污泥污染程度为警戒级,40%的采样点污泥污染程度为安全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表明生态风险程度分为重度和严重2个等级,其中53%的采样点生态风险程度为重度,47%的采样点生态风险程度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表明Hg在80%的采样点污染程度为偏重污染和中度污染,在20%的采样点污染程度为偏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程度较低。
    • 孙冬晓; 曲仡; 邹祖有; 张中瑞
    • 摘要: 应用地累积指数及聚类分析法对连平县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计算的地累计指数结果来看,连平县林地土壤中存在一定的As、Cd与Hg元素污染,污染等级均为轻度—中等,其余5种元素未造成污染。Cd的污染频率最大,达到100%;其次为As与Hg,污染频率分别为98.71%与50.32%,其余元素按污染频率由大到小排序为Zn、Pb、Cu、Ni、Cr。连平县各乡镇(林场)地累积指数聚类结果显示,绣缎镇和大湖镇均单独为一类,连平县与其余地区聚为一类。绣缎镇除Pb外各重金属元素地累积指数为各地区最低,大湖镇8项重金属元素地累积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
    • 张海洋; 徐奇恩; 姚森; 王乾恒; 刘思佳; 李赫
    • 摘要: 为探究绍兴市大气PM_(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分别于冬季(2019年12月24日—2020年1月20日)、春季(2020年4月6日—30日)、夏季(2020年7月5日—31日)和秋季(2020年10月8日—11月3日)在绍兴市采集大气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Agilent 7500a)分析其中Na、K、Mg、Ca、Ba、Cd、Sn、Ti、V、Cr、Mn、Fe、Ni、Cu、Zn、As、Pb、Al和Sb共19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Geo-accumulation index,I_(geo))分析元素污染程度,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组分测试结果显示,采样期间冬季PM_(2.5)质量浓度最高(40.3μg/m^(3)),Cd、Sn、Cu、Zn、As、Pb、Sb和Cr(秋季)在大气PM_(2.5)中的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十倍,由V/Ni和K/Na比值说明全年受船舶排放、生物质燃烧(冬季除外)影响明显。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Sn、Sb、As(春、夏和冬季)、Cr(秋季)和Pb(冬季)造成极重污染,这可能与工业生产、金属冶炼和燃煤排放有关。在健康风险评价中发现,元素Cr(秋季)造成明显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且季节上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排序均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