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501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46篇;相关期刊392种,包括紫光阁、国际展望、当代世界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国际货币论坛、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2013精武体育文化高峰论坛等;国家实力的相关文献由44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鹏、加藤嘉一、张恭庆等。

国家实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5 占比:52.2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446 占比:47.10%

总计:947篇

国家实力—发文趋势图

国家实力

-研究学者

  • 于鹏
  • 加藤嘉一
  • 张恭庆
  • 李振福
  • 曲炜
  • 郭振华
  • 门洪华
  • 于学卿
  • 任剑涛
  • 加藤嘉一(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振福; 刘依源
    • 摘要: 当前国际形势处于重要转型期和深刻变革期,为有效解决“锐实力”“威胁论”等西方舆论对我国正常发展的歪曲污蔑等问题,缓和国际社会矛盾冲突,尝试改变以往“硬实力”“软实力”等传统国家实力观念,在充分理解并延伸“通实力”概念与内涵维度的基础上,从“互联互通”理念出发,根据“通实力”特性及目标,提出了吸引力、影响力、集聚力、顺应力和阻通力等5个“通实力”评估维度,建立涉及经济贸易、旅游文化、科技教育、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6个领域的“通实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数体系的构建对提升国家实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李振福; 王艺璇; 刘坤
    • 摘要: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型国际关系的出现需要一种新国家实力理论与之相适应,“通实力”理论打破“硬实力”、“软实力”以及“锐实力”理论在当今时代发展中的局限性,为各国的互联互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近25年的“通实力”指数呈现了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这与不同党派执政期间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外交政策等息息相关。在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的当下,美国国内日益严重的政治极化现象及其对外的“美国优先”政策势必会对美国“通实力”的发展形成阻碍。拜登政府能否对以往政策予以修正,以提升美国的“通实力”水平,对未来国际关系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 姜飞
    • 摘要: 话语权的建设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时空再造过程。全球传媒价值定位变迁决定了当今谈论国际话语权的舆论环境,话语生产方式的变迁奠定了当今新知识生产的方向,社交媒体传播方式解冻了传统媒体锻造的文化认知,话语概念边界变迁决定了我们理解和建设话语权的角度。当今世界,全球和本土话语权的博弈和建设进入了一种全日制、全流域、全方位深度博弈和重构轨道。由此来看,颠覆传统媒体时代的知识权威性和话语权模式,逐步废用“西方”这个概念,是关于未来话语权建设的思考及方向的重中之重。
    • 金新; 韩豪杰
    • 摘要: 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责任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议题。如何界定自身的国际责任,如何更好地承担国际责任,成为新时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实力和国际道义是界定一国国际责任的主要依据,国家身份则是调节国际责任内容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实力定位是全球性强国,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正确义利观和合作共赢的国际道义观,具有较强国际道义感,并且积极建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身份。与之相应,中国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重要国际责任,在区域层次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和平稳定,在全球层次建设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发展。实力变迁、道义坚守和身份明晰的态势决定了中国国际责任的发展趋势。中国国际责任的重心正逐步从区域走向全球,从以经济和安全责任为主走向全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平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国际责任,还要平衡实力、道义与身份之间的关系,为国际社会作出力所能及且可持续的积极贡献。
    • 张伟玉; 王丽
    • 摘要: 在中美主导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多数东南亚国家利用对冲战略、等距外交或大国平衡等策略游走于中美之间。当前东南亚国家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重要考量在于中美两国都未能同时具备较强的国家实力和较好的国际信誉。大国的国家实力可提供追随者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大国进行国际领导的工具和保障。大国的国际信誉是大国进行国际领导的精神感召力,是提供追随者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重要来源。若中小国家选择追随的大国实力不济,即使大国有再好的国际信誉,也难以避免在竞争中失败而使追随者被牵连;若中小国家所追随大国的国际信誉差,那么即使大国凭借较强的国家实力赢得竞争,也可能因国际信誉差而不兑现对追随者的承诺。大国吸引中小国家追随的必要条件是具备较强的国家实力和较好的国际信誉。本文通过缅甸对外政策调整(2009—2016年)、菲律宾外交政策转向(2016—2019年)、澜湄国家左右逢源(2012—2019年)三个案例进行经验检验,验证了研究假设。
    • 文春英; 吴莹莹
    • 摘要: 与本质主义不同,从建构主义出发,国家形象不再是先于传播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相反,国家形象存在于主客体双方的互动关系之中,国家形象是一个结构化的、多维度的存在而非个体化的、单一维度的存在.因此,国家形象的认知差异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同一个国家内部,互向异构是其主要特征,国家形象的认知维度存在优先次序.在国家形象的众多维度中,文化维度在异构性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优质的产品、被人喜爱的文化和被尊敬的国民在通向正面国家形象的路径上优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国家话语.这说明国家实力并不必然转化为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媒体现象或国家实力的外显.
    • 李振福; 鲍琦; 彭琰; 李香栋
    • 摘要: 对"通实力"与"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等传统国家实力观的概念、特点以及作用方式的异同加以比较,分析这些理论中"通"的成分和作用,并对"通实力"的概念及作用方式进行详细阐述,进而说明"通实力"是对传统国家实力理论的进一步传承与拓展,最后针对世界各国如何发展"通实力"提出,要注重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只有真正地打通了各国之间的隔阂,才能进一步加强国际联系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 常晓燕
    • 摘要: 2020年1月,新型冠状肺炎在武汉暴发,中国尽快采取封城措施以控制新冠疫情,却招致了国际社会的谴责与污名化.中国在新型冠状肺炎上的防疫效率超过了2009年美国对甲型流感(H1N1)疫情的处理,却依然在国际话语权存在不足.由此看来,一国的综合国力对一国国际话语权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一国综合国力越强,国际话语权可能越大.但是,如果将西方国家单个列出来,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话语权大的国家可能并非实力很强大的国家.以英国为例,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4年到2017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英国广播公司在当前国际社会中依然有着很强大的舆论引导作用.虽然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68年到2009年一直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却在国际社会上并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因此,一国的实力地位并不能充分解释该国的话语权.文章通过观察国际话语权的两种作用方式,发现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论证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性抑制,使得中国国际话语权部分在国际间的沟通中的作用比较难以发挥.
    • 张伟玉; 王丽
    • 摘要: 在中美主导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多数东南亚国家利用对冲战略、等距外交或大国平衡等策略游走于中美之间.当前东南亚国家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重要考量在于中美两国都未能同时具备较强的国家实力和较好的国际信誉.大国的国家实力可提供追随者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大国进行国际领导的工具和保障.大国的国际信誉是大国进行国际领导的精神感召力,是提供追随者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重要来源.若中小国家选择追随的大国实力不济,即使大国有再好的国际信誉,也难以避免在竞争中失败而使追随者被牵连;若中小国家所追随大国的国际信誉差,那么即使大国凭借较强的国家实力赢得竞争,也可能因国际信誉差而不兑现对追随者的承诺.大国吸引中小国家追随的必要条件是具备较强的国家实力和较好的国际信誉.本文通过缅甸对外政策调整(2009—2016年)、菲律宾外交政策转向(2016—2019年)、澜湄国家左右逢源(2012—2019年)三个案例进行经验检验,验证了研究假设.
  • 10. 国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律研究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吴宪宇; 程如烟; 姜桂兴
    • 摘要: 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并非越高越好,而是与其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人才实力密切相关.本文从国家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人才实力3个相关因素出发,选取代表指标构建实力指数.从实力指数角度分析美国、 法国、 日本3个国家基础研究强度变化.基于此,探索国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与国家发展实力之间的规律关系,为国家合理基础研究强度目标的制定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