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身份

国家身份

国家身份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741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国际安全研究、国际论坛、理论视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等;国家身份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学绩、王东京、张蕾等。

国家身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9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741 占比:99.07%

总计:20936篇

国家身份—发文趋势图

国家身份

-研究学者

  • 徐学绩
  • 王东京
  • 张蕾
  • 李慧明
  • 王然
  • 艾喜荣
  • 雷墨
  • 冯玉军
  • 姜楠
  • 康文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继东; 姜楠
    • 摘要: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步入新百年征程之际,亟需再审视西方国际传播话语演变规律,深挖现有国际传播格局的成因,以尽可能把握未来走势。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是国家身份在国际社会的一种话语实践行为,在国家与国际体系互动的历史结构中不断相互形塑。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单极化时期、多极化时期以及大变局时期等五个历史阶段中不断演化,形成了宣传话语体系、“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体系、全球化市场话语体系、多元化话语体系与复杂话语体系,并与敌我、霸权、竞合等身份相调适。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基于其身份与对国际社会结构的认知,通过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掌握着国际话语权和解释权,并为其身份和地位提供话语支撑。
    • 邢瑞磊; 周灏堃
    • 摘要: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进程和反全球化运动的博弈中,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面临着多重身份认同、跨国沟通网络和群体情绪/情感等问题带来的新型挑战。多样的身份认同危机会导致国家处于本体不安全状态,出于维系“社会性存在”的目的,国家会启动情绪/情感性自我保护机制,呈现以“焦虑感”为特征的“非理性行为”,可能带来国家间的安全对抗和冲突。获取国家本体安全取决于国家自传式叙事的连续性与“自我—他者”信任关系协调机制两条路径的均衡发展。在百年大变局下,“何为中国”的自传式叙事正由“内向型”的国家主体性向“外向型”的国际能动性身份转变。新时代中国国家身份转型和国家本体安全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成功建构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新型负责任大国叙事体系;另一方面,有赖于重塑和调适中国与西方大国和国际社会的“竞合型”与“和合型”两类信任关系,其调适结果不仅是实现“自我—他者”良性互动的前提,也是决定中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生态的关键。
    • 刘松岩; 范红
    • 摘要: 博物馆承载文化身份,搭建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是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基于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探讨面对当前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战略定位,博物馆独特的国际传播价值,并结合中国博物馆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现状,从整合差异化资源、搭建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国际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提升国家级博物馆全球意识五个维度提出策略建议。
    • 宋嘉珊
    • 摘要: 赵健秀在《甘加丁之路》中颠覆了刻板的美国男性华裔形象,并使笔下的主人公尤利西斯走上了追寻自我身份之路。目前国内外对尤利西斯身份问题的论述主要指出尤利西斯进行了身份重构,但没有具体阐明他所重构的身份的具体内涵。《甘加丁之路》中尤利西斯的动态身份认知研究将综述有关“身份”这一概念的理论观点,介绍学者对族群身份和国家身份这二者的关系作出的多角度评述;从族群身份和国家身份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剖析尤利西斯和老马的动态关系,阐明尤利西斯对自我身份的动态认知。尤利西斯在族群身份上具有中国认同,在国家身份上具有美国认同;而创造了这一角色的赵健秀也具有类似的身份定位。另外,赵氏对美国华裔身份问题所作出的回答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部小说之中还有未来可以进一步关注的研究点。
    • 金新; 韩豪杰
    • 摘要: 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责任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议题。如何界定自身的国际责任,如何更好地承担国际责任,成为新时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实力和国际道义是界定一国国际责任的主要依据,国家身份则是调节国际责任内容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实力定位是全球性强国,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正确义利观和合作共赢的国际道义观,具有较强国际道义感,并且积极建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身份。与之相应,中国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重要国际责任,在区域层次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和平稳定,在全球层次建设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发展。实力变迁、道义坚守和身份明晰的态势决定了中国国际责任的发展趋势。中国国际责任的重心正逐步从区域走向全球,从以经济和安全责任为主走向全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平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国际责任,还要平衡实力、道义与身份之间的关系,为国际社会作出力所能及且可持续的积极贡献。
    • 范武邱; 邹付容
    •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的过程中,经济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外交话语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实现工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对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07—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的隐喻类别、使用频次进行了量化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国家领导人对国家身份的构建情况.为此,研究者收集了这些致辞,自建成51767字的小型语料库,识别统计致辞中的隐喻使用情况,并对典型例证作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在这些致辞中,建筑、旅程及拟人3类高频主导隐喻的使用帮助中国构建起建设者、旅行者和成长者的国家身份,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建设性、进取性和发展性特征.此外,与第一阶段(2007—2012)相比,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第二阶段(2013—2018)的开幕致辞中使用的隐喻种类和频次均有显著增加,并且出现了中国特色隐喻,话语修辞潜能不断增强.这表明我国在外交话语中发出了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展现出中国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更好地型塑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
    • 范红; 周鑫慈
    • 摘要: 奥运会作为全球性体育盛会,是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窗口,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场域。国家身份、国家品牌与国家形象三者之间的互构逻辑为奥运会建构国家形象的理论基础。国家身份符号化的价值认同、国家品牌故事化的身份重构以及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呈现作为奥运会建构国家形象的三重逻辑,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整合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张少冬
    • 摘要: 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把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主要定位为世界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国家身份定位是由中国自我认定与国际社会认同共同构建的,是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因素的多重身份定位,实现了国家身份代表的不同利益的统一.中国属于对国际秩序正向认同的现状性国家,中国的新兴市场国家和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身份表明,中国必须推动改革现行国际秩序中不合理不公正成分.
    • 李继东; 姜楠; 金明珠
    • 摘要: 自建党以来,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话语、革命话语、发展话语、合作话语、和谐话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本文基于"结构—行动者"视角,将这一历程置于国际体系变迁、政治经济语境变化以及传播技术迭代与中国发展的互动进程中,探讨由对外话语、国家行为和身份共同构筑的国际话语体系。研究发现,在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国际体系与日趋融合的传媒生态中,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历史转型与国家身份形成互构性关系,中国国际传播理念由世界/国家本位转向人类本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