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包
器械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173806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等;
器械包的相关文献由68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伟、周晓丽、朱家源等。
器械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3806篇
占比:99.96%
总计:173884篇
器械包
-研究学者
- 陈伟
- 周晓丽
- 朱家源
- 潘松成
- 程定超
- 陈慧
- 黄浩
- 乔彬
- 何玉桂
- 信朝华
- 刘爱华
- 刘琰
- 史惠忠
- 司彪
- 唐冰
- 孙媛
- 张杰
- 张玲
- 张锋泉
- 戴一波
- 朱萌
- 李波
- 王亮
- 王同建
- 程力宇
- 胡堃
- 胡志成
- 鞠吉峰
- D·C·F·比伦
- M·P·W·塔克
- M·范哈莫伦
- R·T·M·莫尔曼
- 丁建忠
- 严立群
- 任晓光
- 何丽珠
- 何敏
- 何晓滨
- 刘启东
- 吴瑜
- 夏雪松
- 姬长远
- 孔蓉
- 孙晓芳
- 宋雪青
- 尼娜·巴克
- 张伟
- 张文娟
- 张辉琴
- 张长青
-
-
王凤杰;
马菲
-
-
摘要:
目的:探究一次性无纺布不同包装方式对器械包无菌屏障系统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月~5月抽取本院840件相同规格的手术器械包作为样本。基于随机规则均分为A、B、C三组;A组为平底篮筐加一次性无纺布;B组为平底篮筐加一次性吸水衬纸加一次性无纺布;C组为提篮加平底篮筐加一次性吸水衬纸加一次性无纺布。评估比对三种包装方式完成后至运输至各科室备用期间包装破损率、湿包率以及同时检测三组微生物屏障细菌阳性率,评价其三组间差异。结果:C组破损率(0.36%)低于A组(9.64%)及B组(3.93%),χ^(2)/P:25.414/0.000;8.516/0.004;C组湿包率(0.72%)低于A组(5.00%)及B组(11.43%),χ^(2)/P:28.182/0.000;9.265/0.002;C组破损率(0.36%)低于A组(3.93%)及B组(2.50%),χ^(2)/P:8.516/0.004;4.565/0.033。结论:使用提篮加平底篮筐加一次性吸水衬纸加一次性无纺布对器械包进行包装,能够有效减少运输转移途中的破损率及湿包率,并降低微生物屏障细菌阳性率。
-
-
张友芳;
罗桂元;
陈玉莹;
廖淑芬;
陈柳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包优化整合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统计2017年7月~2018年6月手术共8270例,使用器械包共计14570包;2018年7月器械包进行优化整合,将传统器械包与专科加仪包9种类型,优化为5种类型的专科器械包,对器械种类、件数、成本、时间、重量等进行了优化前后的对比.结果:通过器械优化整合,包内器械件数、配置器械成本、再生处理时间、再生处理费用等明显低于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为14.005、-3.023、8.281、9.341、-4.032,P<0.05);优化后供应室护士满意度高于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1,P<0.05).结论:对器械包进行优化和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医师、护士、供应室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工作强度,避免器械堆积过期风险,减少医院感染率,减少处理器械废水的排放.
-
-
-
-
彭芳1;
庄英1;
蒋春梅1
-
-
摘要:
目的测算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包成本,以利于成本控制体系建立,并为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并拓展消毒供应中心业务,促进其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消毒供应中心。方法根据可重复使用器械购买价格除以使用次数得出每一次使用该器械的直接成本;根据器械包消毒过程中消耗的人力、设备、材料、固定资产成本除以工作量得出每个器械间接成本,总成本等于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投入较大,成本较高,与我院实际定价相差较远,器械包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注意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合理定价,拓展业务,并向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发展。
-
-
李凌芸;
倪文妍;
李波
-
-
摘要:
目的 科学放置手术器械包,便于快速找到器械包,减少翻包次数,避免延误手术及污染器械包.方法 选取2017年3—6月的手术室器械包配包不到位比率为对照组,尚未实施手术室器械灭菌包的编码管理存放.选取2017年7—10月的手术室器械包配包不到位比率为观察组,将手术器械包进行分类及编码,将编码和消毒器械追溯系统相结合,按编码将器械包放置于对应的器械柜和仓库里.结果 对两组灭菌包的存放效果对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033,P=0.000,P<0.05).结论 通过给器械包编码,并按编码进行放置和找包,所花的经济及人力成本极小,却有效地减少了找包的人力成本,并避免了延误手术及因翻包而引起的器械包污染的可能.
-
-
彭芳;
庄英;
蒋春梅
-
-
摘要:
目的 测算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包成本,以利于成本控制体系建立,并为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并拓展消毒供应中心业务,促进其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消毒供应中心.方法 根据可重复使用器械购买价格除以使用次数得出每一次使用该器械的直接成本;根据器械包消毒过程中消耗的人力、设备、材料、固定资产成本除以工作量得出每个器械间接成本,总成本等于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投入较大,成本较高,与我院实际定价相差较远,器械包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应注意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合理定价,拓展业务,并向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发展.
-
-
张丽芳
-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无菌物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手术室无菌物品51030件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另选取2017年1—12月手术室无菌物品51160件设为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无菌物品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器械包、布类包返消毒率、检查无菌物品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器械包返消毒率3.12%、布类包返消毒率0.53%,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可降低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成本,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
刘玲玲
-
-
摘要:
目的:探究展开品管圈活动对于改善消毒室器械管理的效果,讨论品管圈活动展开的意义,以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16年6月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内容主要为(1)成立品管圈活动管理小组,(2)分析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问题,(3)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与实施.记录并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医疗器械清洗情况、消毒灭菌情况以及手术器械包缺陷等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现,在品管圈活动实施以后,手术室器械缺陷率由原来的27.30%降低至3.0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能够明显的降低手术室器械缺陷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