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

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

摘要

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属于汽车整车可靠性试验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整车可靠性试验没有形成系统的、覆盖面广泛的、真正模拟用户使用的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待试验样车的开发状态和装车样件已满足试验要求后,对待试验样车进行磨合;步骤S2,在待试验样车上放置测试设备,根据多个试验地区特点,在多个试验地区分别进行适应性行驶里程试验和性能试验。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M17/007 专利申请号:2022104617749 申请日:2022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整车可靠性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在其寿命期内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使用环境,为了能保证车辆实现其所有预定的功能和性能,车辆必须具备对其各种使用地区的适应能力。如何保证车辆具备适应能力,是每个汽车研发企业所关注的重点。

目前,很多的整车企业开展地区适应性试验已形成较完整的规模体系,有比较完善的试验方法,评价方法相对较成熟。随着乘用车消费市场的急剧扩大,各整车厂越来越注重对地区适应性试验的开展,以满足国家“三包”法规和不同区域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为汽车整车性能的研究及开发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支持。在国内,汽车地区适应性研究还是比较新兴的一门学科,在各研究院所及整车企业中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整车企业近几年逐步在开展相关试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验证方法及评价体系。各车企的整车可靠性试验主要是以“三高”试验为主,即高原、高寒、高温,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覆盖面广泛的、真正模拟用户使用的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针对试验时间确定、试验地点选择、试验路线规划、专项试验项目计划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标准,基本根据经验积累进行试验,随意性较强。因此,现有的整车可靠性试验存在的缺陷为:没有形成系统的、覆盖面广泛的、真正模拟用户使用的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

综上因素,虽然现有的整车可靠性试验可以达到试验性的目的,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覆盖面广泛的、真正模拟用户使用的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整车可靠性试验没有形成系统的、覆盖面广泛的、真正模拟用户使用的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确定待试验样车的开发状态和装车样件已满足试验要求后,对待试验样车进行磨合;

步骤S2,在待试验样车上放置测试设备,根据多个试验地区特点,在多个试验地区分别进行适应性行驶里程试验和性能试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待试验样车数量不少于4辆。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待试验样车的开发状态的要求为:

整车性能、功能开发完整,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整车、总成、零部件硬件开发成熟,完成规定的台架耐久试验、道路耐久试验;

整车、总成、零部件软件开发要完成功能、性能测试;

待试验样车在基本车型基础上搭载同系列其他车型的相应配置进行试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待试验样车的装车样件的要求为:

试验的硬件应为工装模具生产,装车前设计部门需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确认状态合格;

试验的软件版本为正式发布的版本或经过专业测试验收完毕的版本;

按设计要求进行装配调整,装配力矩符合整车技术条件要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对待试验样车进行磨合以不超过120km/h的车速在市区、市郊、国道或高速公路行驶共计2400km,待试验样车行驶过程中转速不超过额定转速的8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待试验样车上放置测试设备包括视频行车记录仪、数据采集仪、维修工具套装、胎压表、气象仪、红外测温仪和声级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多个试验地区包括干热、多灰、高原、城市、高寒、湿热、山区和高速试验地区。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干热、多灰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0000km;

所述的高原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5000km;

所述的城市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0000km;

所述的高寒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20000km;

所述的湿热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0000km;

所述的山区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0000km;

所述的高速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2000km。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性能试验包括高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堵车行驶冷却能力试验、高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山路行驶冷却能力试验、热车起动性能试验、常温起动性能试验、冷起动性能试验、车辆雨天行驶试验、防尘密封性试验、沙石飞溅试验、燃油系统专项试验、车身装备实用性试验、电子电器装备实用性试验、实车进雪试验和超高速行驶试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高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在干热、湿热和高速试验地区;

所述的堵车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在城市试验地区;

所述的高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在高原试验地区;

所述的山路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在山路试验地区;

所述的热车起动性能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原和城市试验地区;

所述的常温起动性能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原和城市试验地区;

所述的冷起动性能试验在高寒试验地区;

所述的车辆雨天行驶试验在湿热、山路和城市试验地区;

所述的防尘密封性试验在多灰试验地区;

所述的沙石飞溅试验在多灰试验地区;

所述的燃油系统专项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原、多灰和山路试验地区;

所述的车身装备实用性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寒、高原、多灰和山路试验地区;

所述的电子电器装备实用性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寒、高原、多灰和山路试验地区;

所述的实车进雪试验在高寒试验地区;

所述的超高速行驶试验在高速试验地区。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整车可靠性试验没有形成系统的、覆盖面广泛的、真正模拟用户使用的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的问题。具体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在汽车产品研发过程中,模拟或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工况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制定全流程的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考核试验样车在高寒、多灰、干热、湿热、高原等典型气候条件和典型城市工况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考核整车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尤其是动力总成、车身装备和电子电器件的工作可靠性,形成了系统的、覆盖面广泛的、真正模拟用户使用的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制定了试验时间、地点、路线及里程要求,针对不同试验地区制定进行各种专项试验验证的项目,保证了车辆在保修期内质量的可靠性及适应性,降低整车厂售后保修成本,从而对汽车声品质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流程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加载项目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试验设备及工具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试验备件图。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试验地点、路线、时间及里程分布图。

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不同地区的试验项目清单图。

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试验工况图。

图8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堵车试验工况图。

图9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高原试验工况图。

图10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山路试验工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参照图1可以更好理解本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确定待试验样车的开发状态和装车样件已满足试验要求后,对待试验样车进行磨合;

步骤S2,在待试验样车上放置测试设备,根据多个试验地区特点,在多个试验地区分别进行适应性行驶里程试验和性能试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待试验样车数量不少于4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待试验样车的开发状态的要求为:

整车性能、功能开发完整,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整车、总成、零部件硬件开发成熟,完成规定的台架耐久试验、道路耐久试验;

整车、总成、零部件软件开发要完成功能、性能测试;

待试验样车在基本车型基础上搭载同系列其他车型的相应配置进行试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待试验样车的装车样件的要求为:

试验的硬件应为工装模具生产,装车前设计部门需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确认状态合格;

试验的软件版本为正式发布的版本或经过专业测试验收完毕的版本;

按设计要求进行装配调整,装配力矩符合整车技术条件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对待试验样车进行磨合以不超过120km/h的车速在市区、市郊、国道或高速公路行驶共计2400km,待试验样车行驶过程中转速不超过额定转速的8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待试验样车上放置测试设备包括视频行车记录仪、数据采集仪、维修工具套装、胎压表、气象仪、红外测温仪和声级计。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多个试验地区包括干热、多灰、高原、城市、高寒、湿热、山区和高速试验地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干热、多灰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0000km;

所述的高原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5000km;

所述的城市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0000km;

所述的高寒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20000km;

所述的湿热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0000km;

所述的山区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0000km;

所述的高速试验地区的适应性行驶里程为12000km。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性能试验包括高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堵车行驶冷却能力试验、高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山路行驶冷却能力试验、热车起动性能试验、常温起动性能试验、冷起动性能试验、车辆雨天行驶试验、防尘密封性试验、沙石飞溅试验、燃油系统专项试验、车身装备实用性试验、电子电器装备实用性试验、实车进雪试验和超高速行驶试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高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在干热、湿热和高速试验地区;

所述的堵车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在城市试验地区;

所述的高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在高原试验地区;

所述的山路行驶冷却能力试验在山路试验地区;

所述的热车起动性能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原和城市试验地区;

所述的常温起动性能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原和城市试验地区;

所述的冷起动性能试验在高寒试验地区;

所述的车辆雨天行驶试验在湿热、山路和城市试验地区;

所述的防尘密封性试验在多灰试验地区;

所述的沙石飞溅试验在多灰试验地区;

所述的燃油系统专项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原、多灰和山路试验地区;

所述的车身装备实用性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寒、高原、多灰和山路试验地区;

所述的电子电器装备实用性试验在干热、湿热、高寒、高原、多灰和山路试验地区;

所述的实车进雪试验在高寒试验地区;

所述的超高速行驶试验在高速试验地区。

本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区适应性的传统汽车试验方法,结合具体对象提供一种实际的实施方式:

1试验方法

1.1试验车辆状态确认

1.1.1每轮试验车辆数量应不少于4辆。

1.1.2试验样车开发状态应满足以下要求:

1)整车性能、功能开发完整,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2)整车、总成、零部件等硬件开发成熟,完成规定的台架耐久试验、道路耐久试验。

3)整车、总成、零部件等软件开发要完成基本的功能、性能测试。

4)试验样车应在基本车型基础上搭载同系列其他车型的相应配置进行考核。

1.1.3试验样车装车样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1)考核的硬件应为工装模具生产,装车前设计部门需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确认状态合格。

2)考核的软件版本为正式发布的版本或经过专业测试验收完毕的版本。

3)按设计要求进行装配调整,装配力矩符合整车技术条件要求。

1.2接车检查

根据车辆技术条件、装备定义、装配工艺卡、BOM表逐项逐条核对车辆零部件版本状态、装配状态、功能状态、软件状态的符合情况,如有不符合项应立即整改。

1.3车辆磨合

车辆以不超过120km/h的车速在市区、市郊、国道或高速公路行驶共计2400km,行驶过程中转速不应超过额定转速的80%。

1.4速度表检验、里程表校正

参照GB/T 12548-2016《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对试验车辆的汽车速度表进行检验、里程表进行校正。

1.5车辆配载

模拟或接近用户使用,无特殊要求时车辆在整备质量状态下,按每人75kg半载加载(座椅60kg\地板15kg),载荷需要定期调整位置,载荷使用沙袋或水人。车顶行李架、储物盒、杯架等特殊装备应加载,加载项目如图2所示。

1.6试验设备及工具

试验设备及工具如图3所示。

1.7试验备件

根据车辆保养技术要求,准备试验保养备件,试验备件如图4所示。

1.8试验大纲

编写试验大纲,大纲中应包含试验车辆信息、试验方法标准、试验仪器工具、试验项目、试验人员等内容。

1.9试验里程

试验总里程100000km。

1.10试验地点、路线、时间及里程分布

试验周期12个月,具体试验地点、路线、时间及里程分布如图5所示。

1.11气象条件

1)对于专项试验,气象条件按照或者尽量地接近相应的具体试验方法规定进行。

2)适应性行驶试验在保证行驶安全的情况下全天候进行。

1.12试验人员及班次

1.12.1试验人员包括主管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维修检查技师2人、后勤主管1人、试验员主管1人、试验员2-3人/车。每天试验班次2-3班,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

1.12.2人员职责:

1)主管工程师负责试验整体的管控,试验进度的管理及监督。

2)助理工程师负责协助主管工程师完成试验日常工作,协调各方面资源。

3)维修检查技师负责车辆日常的检查、维修及保养,故障问题的确认。

4)后勤主管负责试验物资、设备及工具的准备及管理。

5)试验员主管负责试验员队伍的日常管理,保证试验计划的按期完成。

6)试验员负责日常试验的实际实施,按要求完成试验工作,发现试验问题。

1.13试验项目

各试验地区,除行驶试验之外,需要针对气候特点进行专项试验,试验项目清单如图6所示。

1.14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后编写试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含试验样车信息、试验里程、试验问题、专项试验结果、试验结果等内容。

实施例1

高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

试验在晴天、气温35℃以上、风速5m/s以下、空调最大制冷状态、自动变速器D挡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开始前,汽车应进行充分预热行驶,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试验工况图7进行行驶。车速120km/h行驶时,车辆持续行驶至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油温、变速器油温等达到平衡或连续行驶4h。试验按照此试验工况至少进行2次循环。试验过程中记录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油温、变速器油温、分动器油温等数据,不应存在因过热导致车辆运行异常的问题。

实施例2

堵车行驶冷却能力试验

试验样车先进行预热,使汽车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预热达到稳定的温度状态;汽车空调试验时应使用外循环,温度调节开关置于最低温度位置,风量调节开关置于最大风量位置。按图8工况进行行驶,此试验工况至少循环进行2次。试验过程中记录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油温、变速器油温、分动器油温等数据,不应存在因过热导致车辆运行异常的问题。

实施例3

高原行驶冷却能力试验

试验样车先进行预热,使汽车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预热达到稳定的温度状态;汽车空调试验时应使用外循环,温度调节开关置于最低温度位置,风量调节开关置于最大风量位置。按图9工况进行行驶,此试验工况至少循环进行2次。试验过程中记录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油温、变速器油温、分动器油温等数据,不应存在因过热导致车辆运行异常的问题。

实施例4

山路行驶冷却能力试验

试验在晴天、气温30℃以上、环境湿度50%~80%、日照强度≥1000W/m2、风速≤5m/s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样车先进行预热,使汽车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预热达到稳定的温度状态;汽车空调试验时应使用外循环,温度调节开关置于最低温度位置,风量调节开关置于最大风量位置。按图10工况进行行驶,此试验工况至少循环进行2次。试验过程中记录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油温、变速器油温、分动器油温等数据,不应存在因过热导致车辆运行异常的问题。

实施例5

热车起动性能试验

1)热车起步工况

车辆怠速30min,车辆熄火,然后立刻起动发动机,汽车起步、行驶1km,记录起动时间并检查发动机异响。

2)高速行驶工况

以100km/h的车速行驶约30min,停车熄火后,再次起动发动机,记录起动时间并检查发动机异响。

3)城市行驶工况

以可达到的最高车速行驶30min,停车熄火后,再次起动发动机,记录起动时间并检查发动机异响。

以上工况每次试验至少进行3次。

实施例6

常温起动性能试验

1)常温冷车起动工况

车辆在环境温度下停放6h,进行汽车起动,记录起动时间并检查发动机异响。

2)高速行驶工况

以100km/h的车速行驶约30min,停车熄火15min,再次起动发动机,记录起动时间并检查发动机异响。

3)城市行驶工况

以可达到的最高车速行驶30min,停车熄火15min,再次起动发动机,记录起动时间并检查发动机异响。

以上工况每次试验至少进行3次。

实施例7

冷起动性能试验

车辆在-30℃以下停放6h,车辆通电15s,起动发动机,记录起动时间并检查发动机异响。工况每次试验至少进行3次。

实施例8

车辆雨天行驶试验

分别在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模拟用户驾驶工况进行行驶,检查起步、低速行驶、高速行驶、制动、上下车、开关行李箱门、开关车门过程中雨水漏入情况。

实施例9

防尘密封性试验

1)拆下空气滤清器滤芯及空调滤清器滤芯,测量重量,试验后重新测量重量。

2)试验前后抽取发动机润滑油、变速器油、主减速器油、分动器油及动力转向油等油液进行检测。

3)试验前清洗车辆驾驶室及底盘。

4)车辆以60km/h的车速在多灰路面行驶1000km。

5)试验后对车门密封条、空调出风口、发动机空气滤壳体、空调滤壳体进行检查。

6)如果车辆出现动力性下降、排气黑烟等异常现象,应立刻停止试验。

实施例10

沙石飞溅试验

1)车辆以道路允许的最大车速行驶,保持车内能够清晰听到石砾急促敲打底盘声音的状态,行驶1000km;

2)检查底盘悬架、副车架、消音器、车轮罩、油箱、管路、发动机油底壳、变速器油底壳、后桥壳体损坏情况。

3)如果车辆出现动力性下降、排气黑烟等异常现象,立刻停止试验。

实施例11

燃油系统专项试验

11.1行驶试验

1)选择路况较差的崎岖路面进行行驶,油箱油量略高于红色刻度线。

2)在行驶过程中检验车辆发动机工作情况。

11.2怠速试验

1)油箱油量略高于红色刻度线。

2)车辆怠速1h,打开燃油箱盖,检验发动机工作情况。

11.3加油试验

1)油箱油量开始报警时进行试验。

2)油枪完全插入加油口,以最高挡自动加油,跳枪后换为手动模式加油,直至油面达到油箱口位置为止,检查加油过程排气顺畅情况。

实施例12

车身装备实用性试验

1)每100km对车身各装备进行操作使用1次。

2)对千斤顶、轮胎扳手、拖车钩、刮水器、外后视镜、天窗等车身装备定期进行全功能操作检查。

实施例13

电子电器装备实用性试验

1)每100km对车身各电子电器装备进行操作使用1次。

2)对座椅、仪表、多媒体显示屏、功能按键、控制面板、智能网络等相关电子电气功能进行全功能操作检查。

实施例14

实车进雪试验

1)试验路面平均雪厚5cm以上,且路面积雪处于自然积雪状态。

2)清理车辆外部各零部件灰尘、结冰及积雪。

3)试验车辆共2台,行驶速度为60km/h,车间距离为5m~10m。

4)试验行驶里程50km。

5)试验结束后检查车辆车身外部装备的积雪、结冰和沾水的情况,检查发动机罩、车门、行李箱锁、喇叭等车身和电气装备的功能及状态。

实施例15

超高速行驶试验

车辆在试验场高速跑道以最大80%车速行驶200km,试验过程中记录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油温、变速器油温、分动器油温等数据,不应存在因过热导致车辆运行异常的问题。重点检查车辆操作稳定性、发动机工作情况。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