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航母飞机与战斗机的对接及补给技术

一种航母飞机与战斗机的对接及补给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母飞机与战斗机的对接及补给技术。战斗机起落架舱设有起落架和一对可向下打开的起落架舱舱门,起落架包括机轮,起落架舱内还设有用于将打开的起落架舱舱门收入到起落架舱内的提升装置。航母飞机具有平整的机背顶面,机背顶面设有三个触落架,触落架包括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夹板、位于夹板前端的阻拦杆、用于驱动二夹板相向平移的夹紧油缸。对接时,战斗机在机背顶面滑行至三个阻拦杆挡住三个机轮,二夹板配合夹紧机轮使战斗机与航母飞机连接在一起,机轮收入起落架舱,战斗机机身平稳地停放在航母飞机机背顶面,为补充武器弹药、氧气、油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航母飞机在空中飞行待命,机动性好,极大的延长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8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昌友;

    申请/专利号CN201610572907.4

  • 发明设计人 李昌友;

    申请日2016-07-20

  • 分类号B64F1/02(20060101);B64F1/28(20060101);B64D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04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松亭;陈德阳

  •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街道后井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01: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4F1/02 授权公告日:20180810 终止日期:20190720 申请日:201607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11-2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4F1/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72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8-08-10

    授权

    授权

  • 2017-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4F1/02 申请日:2016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2-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母飞机与战斗机的对接及补给技术,属于国防军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已披露的能够为战机补充战争中消耗物品的补给方式大概有机场补给、空中加油机补给、海上航空母舰补给三种。但是,采用机场为战机补给物品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战机的作战半径受到限制,况且,当战争发生后,靠近敌方的机场很容易受到敌方的轰炸打击而不能使用;采用空中加油机补给只能补给燃油而不能补给武器和氧气,导致战机失去了快速再作战的能力;采用海上航空母舰补给受到海洋气候条件和航空母舰自身航速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战机失去了及时性和快速机动性,而且,航空母舰只能在海里航行,而舰载机的航程有限,使得战机失去了内陆纵深打击的能力,另外,航空母舰的制造和维护成本均非常昂贵,各种专业和辅助人员也要求众多,从而限制了其数量上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母飞机与战斗机的对接及补给技术,制造成本低,具有高度机动性,使战斗机实现对远程敌方目标实施连续打击。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航母飞机与战斗机的对接及补给技术,战斗机底部设有三个起落架舱,起落架舱设有起落架和一对可向下打开的起落架舱舱门,起落架包括摆臂、机轮、起落架油缸,摆臂一端铰接在战斗机机身上,机轮铰接在摆臂另一端,起落架油缸带动摆臂转动使机轮收入或伸出起落架舱,起落架舱内还设有用于将打开的起落架舱舱门收入到起落架舱内的提升装置;

航母飞机具有平整的机背顶面,机背顶面设有三个触落架,三个触落架分别对应战斗机三个起落架设置,触落架包括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夹板、位于夹板前端的阻拦杆、用于驱动二夹板相向平移的夹紧油缸;

对接时,起落架舱舱门打开并收入起落架舱,机轮伸出起落架舱,战斗机触落在机背顶面,战斗机在机背顶面滑行至三个阻拦杆挡住三个机轮,二夹板配合夹紧机轮使战斗机与航母飞机连接在一起,之后,机轮收入起落架舱,战斗机机身停放在航母飞机机背顶面。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对接时战斗机着落在航母飞机上,触落架与起落架连接在一起,保证战斗机平稳地停靠在航母飞机上,为补充武器弹药、氧气、油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航母飞机在空中飞行待命,机动性好,极大的延长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航母飞机与战斗机的对接示意图。

图2绘示了航母飞机的前起落架示意图。

图3绘示了航母飞机的后起落架示意图。

图4绘示了战斗机的起落架舱舱门示意图。

图5绘示了航母飞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6绘示了航母飞机的触落架示意图。

图7绘示了航母飞机的夹板夹住机轮的示意图。

图8绘示了航母飞机和战斗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打开示意图。

图9绘示了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示意图。

图10绘示了航母飞机的橡胶轮示意图。

图11绘示了航母飞机的循环系统示意图。

图12绘示了航母飞机的棘轮机构示意图。

图13绘示了航母飞机的齿轮、插齿示意图。

图14绘示了航母飞机的卡扣示意图。

图15绘示了导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种航母飞机1与战斗机2的对接及补给技术,用于实现战斗机2平稳地停靠在航母飞机1上,使航母飞机1能够对战斗机2进行弹药、油、氧等物资的补给。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战斗机2底部设有三个呈品字形布置的起落架舱20,起落架舱20设有起落架21和一对可向下打开的起落架舱舱门22。起落架21包括摆臂211、机轮212、起落架油缸213,摆臂211一端铰接在战斗机机身23上,机轮212铰接在摆臂211另一端,起落架油缸213带动摆臂211转动使机轮212收入或伸出起落架舱20。起落架舱20内还设有用于将打开的起落架舱舱门22收入到起落架舱20内的提升装置24。

请参照图5、图6和图7,航母飞机1具有平整的机背顶面10,机背顶面10设有三个呈品字形布置的触落架11,三个触落架11分别对应三个起落架21设置。触落架11包括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夹板111、位于夹板前端的阻拦杆112、用于驱动二夹板111相向平移的夹紧油缸113。

航母飞机1与战斗机2对接时:起落架舱舱门22打开并收入起落架舱20,机轮212伸出起落架舱20,战斗机2触落在机背顶面10;战斗机2在机背顶面10滑行至三个阻拦杆112挡住三个机轮212,二夹板111配合夹紧机轮212使战斗机与航母飞机连接在一起;之后,机轮212收入起落架舱20,战斗机机身23停放在航母飞机机背顶面10。

请参照图7,夹板111底部设有连接部114,航母飞机内设有凹槽101,连接114部位于凹槽101内,凹槽101内设有导杆102,导杆102穿过连接部114,夹板111沿导杆102横向移动。

触落架11还包括二液压顶杆115,二液压顶杆115分别安装在二夹板的连接部114,二液压顶杆115伸长时分别顶在凹槽101的左右侧壁从而使二夹板111夹住的机轮212移动到凹槽101的中心位置。

二夹板111相向的一侧分别设有垫块116,所述垫块116大体与机背顶面10等高,二夹板夹紧机轮时,机轮212压在垫块116上。

所述机轮212包括轮胎214、轮毂215、可轴向伸缩的卡轴216,卡轴216设置在轮毂215内。夹板111上设有卡孔117,二夹板夹紧机轮之后,卡轴216沿轴向伸出轮毂215并插入到卡孔117内。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摆臂211包括轴套217和活动杆218,轴套217顶部铰接在战斗机机身23,轴套217内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减震弹簧219,活动杆218一端伸入到滑槽内并顶在减震弹簧219上,机轮212铰接在活动杆218另一端。优选地,轴套217滑槽内设有减震消除器210,减震消除器210插入活动杆218。

一个起落架21设置在战斗机2前部,另外两个起落架21设置在战斗机2后部。对接时,机轮212在摆臂211大体与机背顶面10垂直的情况下触落在机背顶面10;之后,战斗机后部的起落架21的起落架油缸213继续推动摆臂211转动,摆臂211倾斜设置,战斗机2向前移动使战斗机后部的起落架的机轮212靠在阻拦杆112上并被夹板111夹紧,如图3所示,之后,起落架油缸213带动摆臂211转动使摆臂211重新与机背顶面10垂直,战斗机2向前移动,前部的起落架的机轮212正好靠在阻拦杆112上并被夹板111夹紧,如图2所示。

战斗机后部的起落架21的轴套217设有挡块25,摆臂211转动打开最大角度时挡块25靠在起落架舱20的侧壁上,如图3所示。

请参照图6,所述阻拦杆112呈U形框结构,阻拦杆112开口两端铰接在机背顶面10。触落架11还包括阻拦油缸118,阻拦油缸118铰接在机背顶面10和阻拦杆112之间,阻拦油缸118伸长时带动阻拦杆112直立在机背顶面10。机背顶面10设有收容槽103,阻拦油缸118缩回时带动阻拦杆112嵌入收容槽103内。

请参照图4,所述提升装置24包括提升油缸241、升降块242、提升导杆243,升降块242活动设置在起落架舱20,起落架舱舱门22安装在升降块242上,提升油缸241带动升降块242沿提升导杆243竖直移动。

请参照图8,战斗机2设有武器箱进出舱和武器箱进出舱舱门25,武器箱进出舱舱门25位于战斗机机身23底面;航母飞机1设有武器箱进出舱和武器箱进出舱舱门12,武器箱进出舱舱门12位于机背顶面10;战斗机机身停放在航母飞机机背顶面时,战斗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25位于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12的正上方。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12可向下打开收入到航母飞机1武器箱进出舱。战斗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25可向下打开伸入到航母飞机1武器箱进出舱。

请参照图9和图10,机背顶面10上设有四个橡胶轮104,四个橡胶轮104分布在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12的四个角落位置,对接时,橡胶轮104支撑住战斗机机身23。橡胶轮104穿套在横向轮轴105上并可沿横向移动,二弹性件106套在横向轮轴105上并配合夹持住橡胶轮104。

机背顶面10上设有四个横向微调液压推107和四个纵向微调液压推108;四个横向微调液压推107分布在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12的四个角落位置,四个横向微调液压推107可配合夹持住战斗机机身23;四个纵向微调液压推108分布在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12的四个角落位置,四个纵向微调液压推108可配合夹持住战斗机机身23。

航母飞机1设有伸缩加油管和伸缩加氧管,伸缩加油管和伸缩加氧管可竖直向上伸出机背顶面10并插入到战斗机2内对战斗机进行加油和加氧。优选地,战斗机2内与伸缩加油管对接的油管设有单向阀。伸缩加油管、伸缩加氧管的数量可以是多根,伸缩加油管和伸缩加氧靠近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舱门12设置。

机背顶面10对应战斗机武器箱进出舱舱门25的开关设有让位孔109。

请参照图1,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设有可竖直往复移动的升降板13;升降板13竖直上升进入战斗机的武器箱进出舱,战斗机上空的弹药箱卸下放置在升降板13,升降板竖直下降回落到航母飞机的武器箱进出舱;航母飞机内装满弹药的弹药箱可放置在升降板13并由升降板送入到战斗机的武器箱进出舱,完成弹药补给。优选地,弹药箱底部设有滑轮,升降板13上设有滑轨,滑轮可滑动地连接在滑轨上。

请参照图11,航母飞机1内设有用于取下升降板13上空的弹药箱、并将满弹药的弹药箱放置在升降板13上的循环系统。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三条纵向输送线、两个横向接送板142、三个推送装置143。三条纵向输送线沿横向并列设置并且分别设有与弹药箱底部的滑轮对接的滑轨,弹药箱15排放在纵向输送线上。升降板13回落到底部时升降板的滑轨可与中间的纵向输送线的滑轨对接。横向接送板142上也设有与弹药箱15底部滑轮对接的滑轨,二横向接送板142分别设置在纵向输送线的前后两端用于横向移动弹药箱15。二推送装置143设置在纵向输送线的前端分别用于推动外侧两条纵向输送线上的弹药箱15向后移动,一推送装置143设置在纵向输送线的后端用于推动中间的纵向输送线上的弹药箱15向前移动。

请参照图12,弹药箱15的顶部设有齿条151。航母飞机1内还设有三个棘轮机构16,棘轮机构16与齿条151配合。两个棘轮机构16分别设置在外侧两条纵向输送线的前端用于防止弹药箱15前移,剩下一个棘轮机构16设置在中间纵向输送线的后端用于防止弹药箱15后移。棘轮机构16包括棘轮和棘爪,棘轮与齿条151配合连接,棘爪勾住棘轮时可限制棘轮转动,棘轮机构1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3,航母飞机2内还设有齿轮17及活动设置的插齿18,齿轮17设置在中间纵向输送靠近升降板13的位置,齿轮17与齿条151连接,插齿18插入到齿轮17可以限制齿轮转动从而防止弹药箱15向前移动进入升降板13,插齿18与齿轮17分离后可解除对弹药箱15的限制。

请参照图14,航母飞机1内在外侧纵向输送线后端的侧边设有卡扣19,卡扣19一端铰接在航母飞机的机体上,卡扣19一端设有凸起191,扭簧192对卡扣19施加弹性力使凸起191勾住弹药箱15防止弹药箱后移;当横向接送板142与外侧纵向输送线对接时可推开凸起191使凸起与弹药箱15分离。

请参照图1,航母飞机1的内部设有上、中、下三层载物仓,上层载物仓装有氧气罐,所述循环系统设置在中层载物仓,下三层载物仓装有油罐。

请参照图15,弹药箱15内的导弹150具有四个翼片,四个翼片均匀分布在导弹150的外表面,翼片包括固定部分152和折叠部分154,折叠部分154的内侧铰接在固定部分152上,四个翼片的折叠部分154沿同向收折时可围成矩形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