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双辙机动车的车身底部饰板以及包括这样的车身底部饰板的双辙机动车

用于双辙机动车的车身底部饰板以及包括这样的车身底部饰板的双辙机动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覆盖车身底部的车身底部饰板,其用于包括作为后桥一部分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双辙机动车,以及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车身底部饰板的双辙机动车。车身底部饰板至少部分地在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延伸并且朝车辆外部的方向接近直至靠近后轮的内侧。车身底部饰板分成三个区段,即一个前区段、一个中间区段和一个后区段,其中,中间区段至少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下的区域上延伸并且至少在其宽度的一部分上与前区段和/或后区段连接。中间区段构成为,使得该中间区段可以至少部分地跟随和/或顺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竖直运动,其中,车身底部饰板的前和后区段可以分别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机动车上并且不可以跟随和/或顺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竖直运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931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宝马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66254.1

  • 发明设计人 R·施密特;H·肖尔茨;

    申请日2014-11-03

  • 分类号B62D35/02(20060101);B60R1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闫娜

  • 地址 德国慕尼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5: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20

    授权

    授权

  • 2016-08-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D35/02 申请日:201411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底部饰板,其用于包括作为后桥一部分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 的双辙机动车、尤其是用于轿车,该车身底部饰板用于至少在一个车辆侧面上在后桥的对 车轮导向的导杆区域中覆盖车身底部,以及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车身底部饰板的双 辙机动车,其中,车身底部饰板构成为,使得该车身底部饰板在按照功能的装配在双辙机动 车上的状态下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下至少部分地在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延伸并且至少 朝车辆外部的方向接近直至靠近机动车后轮内侧,该后轮通过轮架接合到对车轮导向的导 杆上。

背景技术

这样的同类的用于双辙机动车的车身底部饰板由现有技术众所周知,例如由 EP0888956B1、DE3110991A、WO2010/136460A1、DE102010004532A1、DE3239946A1以及 DE10209591A1已知。利用在上面提到的文献中公开的车身底部饰板,可以在按照功能的装 配在双辙机动车上的状态下在车轮罩的内侧上只遮盖直接在车轮悬架之下的车身底部区 域,然而不遮盖邻近的区域,以致为了进一步遮盖而通常需要附加的车身底部饰板部件,这 经常带来空气动力学的缺点并且尤其是可能导致空气阻力系数(cx)的不希望的提高。亦或 所描述的这些车身底部饰板具有相对大面积的弹性构成的区段,然而这些区段基于它们的 可弯曲材料而易于颤动,为了避免与可运动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碰撞而需要所述可弯曲材 料。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善的、大面积的车身底部饰板,该车身底部饰板 尤其是具有减少的颤动倾向并且在相比于只在双辙机动车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下的区 域更大的区域上延伸。

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车身底部饰板以及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 求11的特征的双辙机动车解决。本发明的有利以及优选的设计方案是其它权利要求的技术 方案并且接下来对其进一步阐述。权利要求的原文通过明确的引用而成为说明书的内容。

一种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特征在于,车身底部饰板沿车辆纵向分成三个 区段,并且更确切地说是分成一个前区段、一个中间区段和一个后区段,其中,中间区段至 少在一个车辆侧面上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下的区域上延伸,并且该中间区段至少在其宽 度的一部分上与前区段和/或后区段连接,并且该中间区段构成为,使得该中间区段在按照 功能的装配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下在机动车的行驶运行中能够至少部分地跟随和/或顺从对 车轮导向的导杆的基本上竖直的运动,其中,车身底部饰板的前区段和后区段构成为,使得 所述前区段和后区段能够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机动车上并且在按照功能的装配在机动车上 的状态下不跟随和/或不顺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基本上竖直的运动。

一种按照本发明的双辙机动车的特征在于,该机动车具有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 饰板。

利用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可以实现,后桥在车辆侧面(车身底部饰板在按 照功能的装配状态下设置在该车辆侧面上)上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尤其是下面的导杆)特 别是在向前行驶时不被直接环流,而是被从下面流过。也就是说,气流可以借助按照本发明 的在后桥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下的车身底部饰板被从下面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旁边朝 车辆尾部方向引导。由此可以防止,对车轮导向的导杆设置所在的结构空间被沿车辆纵向 穿流,这可以非常有利地影响空气动力学并且尤其是可以导致空气阻力系数(cx)减小。

按照本发明,将车身底部饰板划分成三个区段(所述区段中的中间区段可以顺从 或避开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运动并且前区段和后区段可以分别位置固定地紧固在车辆上) 能够实现提供一种改善的大面积的车身底部饰板,该车身底部饰板在相比于只在对车轮导 向的导杆之下的区域更大的区域上延伸并且具有减小的颤动倾向。

所述位置固定的布置结构在此涉及车身底部饰板的前区段和后区段的接合点,也 就是说,只有这些接合点被位置固定地接合或者说位置固定地固定,而不由此排除前和后 区段其余区域的基于运动本身的运动。尤其是前区段和后区段的位置固定的布置结构不排 除前和/或后区段的部分由于材料特性(例如基于弹性材料)的偏移或运动。

优选,车身底部饰板在此是片材,所述片材构成为用于覆盖在一个车辆侧面或者 说后桥一侧上的车身底部、亦即用于从下面覆盖后桥在右边车辆侧面上的对车轮导向的导 杆或用于从下面覆盖后桥在左边的车辆侧面上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特别优选,车身底部 饰板构成为用于直接设置在下面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或下面的导杆平面之下,所述导杆平 面例如可以通过弹簧导杆和纵向导杆形成。

但车身底部饰板也可以这样大面积地构成,使得该车身底部饰板构成为用于覆盖 后桥的整个区域中的车身底部,亦即不仅用于覆盖在后桥右侧部分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区 域中的车身底部、而且用于覆盖在后桥左侧部分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区域中的车身底部。

在此,优选车身底部饰板以靠近车辆外侧的边缘尽可能近地接近车轮罩,其中,车 身底部饰板优选不仅朝车辆外侧的方向延伸直至靠近通过轮架接合到对车轮导向的导杆 上的后轮的内侧、而且特别优选也在后轮之前和/或之后的区域中延伸直至靠近车轮罩。亦 即特别优选车身底部饰板U形或C形地围绕车轮罩延伸、尤其是至少部分地在基本上水平的 平面中延伸。

优选车身底部饰板这样设计或只如此近地接近车轮罩,使得该车身底部饰板也可 以在具有后桥转向的双辙机动车中使用,尤其是在具有分别小于5°的后轮车轮转向角的机 动车中使用。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车身底部饰板一件式地构成,其中,术语“一件式”在此 指的是“一体式”。亦即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车身底部饰板不是由多个单独的片 材组装成的片材、而是一个唯一的连续的片材并且优选由一件制造。一件式的设计方案能 够实现特别简单的装配和低成本的制造。

在本发明的一种进一步扩展方案中,车身底部饰板被至少两条缝隙(所述缝隙从 在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下靠近后轮内侧的外边缘朝车辆内部的方向伸展)这样分开,使得 中间区段可以至少部分地跟随和/或顺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竖直运动。亦即优选的是,一 个一件式的车身底部饰板具有至少两条缝隙,所述缝隙将中间区段至少在车身底部饰板的 宽度的一部分上分别与前区段和后区段分开,从而中间区段在缝隙的区域中或在缝隙的长 度上可以独立于相邻的前区段和相邻的后区段地灵活运动。尤其是使得形成中间区段的足 够的柔性或可弯曲性并且中间区段可以跟随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运动或能够可弯曲地运 动。

在此优选的是,缝隙从车身底部饰板的在后轮侧的外边缘倾斜地向车辆内部延 伸,其中,所述缝隙优选梯形地设置并且尤其是形成一个梯形的两个侧边。在此特别优选的 是,朝车辆中心方向更靠内的各缝隙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在外边缘区域中的各缝隙端部之 间的距离,亦即缝隙端部的距离向车辆外部变小。

备选地,所述缝隙也可以这样设置,使得所述缝隙形成矩形、平行四边形或类似物 的侧边或相对于彼此任意伸展。车身底部饰板也可以只具有一条缝隙或多于两条缝隙,其 中,所述缝隙可以不仅一样长地构成、而且可以不一样长地构成。重要的仅是,所述一条缝 隙或所述多条缝隙这样设置,使得中间区段是这样柔性的或可弯曲的,以至于不妨碍对车 轮导向的导杆运动或不会由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运动而出现碰撞或损坏、尤其是在车身底 部饰板和/或对车轮导向的导杆处。

如果车身底部饰板如前述那样具有两条缝隙,那么所述缝隙沿车辆横向方向优选 在车身底部饰板的宽度的至少三分之二上延伸。特别优选,所述缝隙至少具有至少一个所 述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长度,其中,两条缝隙优选具有相同的长度。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 已经足够的是,缝隙只具有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一的长度的大约三分之二的长度。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进一步扩展方案中,对于两个梯形设置的缝隙来说,参照车身 底部饰板的按照功能的装配在机动车上的状态,所述缝隙在它们的在车辆内侧的端部之间 通过薄膜铰链相互连接,优选通过基本上沿车辆纵向伸展的薄膜铰链连接,亦即具有基本 上沿车辆纵向伸展的铰链轴线。

薄膜铰链在本申请的意义上是如下的铰链,该铰链通过沿铰链轴线的折叠部或类 似物形成并且一件式地与这两个待连接的元件构成,其中,薄膜铰链由于其可弯性而能够 实现连接的部件围绕铰链轴线的受限的旋转或翻转运动。

通过薄膜铰链设置在处于车辆内部的缝隙端部之间,可以在中间区段中提供一种 弯曲线或者说折叠部,该折叠部引起,中间区段在缝隙之间的在车辆外侧的部分可以更容 易地上下运动并且借此可以更容易、尤其是以小阻力地跟随或顺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运 动。由此可以实现中间区段的更大的柔性或更大的可弯曲性。

设置附加的薄膜铰链尤其是在如下情况下是有利的,即,车身底部饰板的材料柔 性或弹性与缝隙一起不足以提供中间区段的足够的可弯曲性或足够的弹簧效果,以便可以 跟随或顺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运动。

在一种备选的设计方案中,车身底部饰板不是一件式、而是多件式地构成,其中, 中间区段在该情况下优选与前区段和/或后区段在车身底部饰板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连 接、尤其是通过薄膜铰链连接。亦即在一种备选的设计方案中,车身底部饰板由多个单独的 片材组装而成并且优选具有在中间区段和前区段之间和/或在中间区段和后区段之间的连 接部,所述连接部至少在车身底部饰板的宽度的一部分上延伸。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中间区段在此分别在车身底部饰板的其整个宽度 上与前区段和/或后区段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大面积的车身底部饰板,利用该车 身底部饰板可以尽可能避免在中间区段和邻接区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气流损失。

通过将中间区段和前或后区段之间的连接设计为薄膜铰链,可以按特别简单且低 成本的方式实现,中间区段可以跟随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运动,而前和后区段可以位置固 定地相对于车身底部设置或紧固在车辆上,从而所述前和后区段不是必须跟随或顺从对车 轮导向的导杆的运动。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条连接轴线(即中间区段与前区段和/或后区段 连接所沿的轴线)穿过所述对车轮导向的下面的导杆之一的至少一个在轮架侧的接合部的 竖直向下或垂直向下投影到车身底部饰板的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的运动学点。在此,所述 连接轴线优选伸展穿过弹簧导杆和/或纵向导杆的、尤其是该纵向导杆的在轮架侧的接合 点的投影到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的有效运动学点。

如果中间区段不仅与前区段而且与后区段连接,那么特别优选两条连接轴线(即 在前和中间区段之间的连接部的轴线以及在中间和后区段之间的连接部的轴线)在车身底 部饰板的平面中相交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一(尤其是弹簧导杆)的垂直向下投影到所述 平面中的纵轴线的延长线部中。在此优选的是,交点比该导杆的在车身侧的接合部的有效 运动学点更向内、即更朝车辆中心。

通过合适设置连接轴线、优选通过连接轴线彼此合适的角度位置、尤其是通过前 述的布置结构,可以在对车轮导向的下面的导杆运动时避免与车身底部饰板、尤其是与中 间区段碰撞或避免各个构件的损坏。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前区段和后区段由柔性的、尤其是易弯的材料制成,而 中间区段至少部分地具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区域,该弹性材料优选是弹性膜片、尤其是橡 胶弹性膜片或类似物、亦即以小的力就已经可弹性变形的材料。

在一种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前区段和后区段也可以具有弹性材料并且中间区段可 以具有柔性材料,其中,也在该情况下,前区段和后区段分别构成为,使得所述前区段和后 区段可以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机动车上。

优选用于各个区段的材料在此这样选择或彼此协调,使得中间区段可以跟随或顺 从或避开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运动,而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不与车身底部饰板碰撞或不损坏 各个构件,并且优选不损坏中间区段和前区段或后区段之间的连接。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中间区段沿车辆纵向又分成至少两个子区段。并且更 确切地说是分成至少一个前子区段和一个中间子区段,其中,中间子区段至少在对车轮导 向的导杆之一之下的区域上延伸、优选在在按照功能的使用中实施最大竖直运动的导杆之 下的区域上延伸,并且中间子区段特别优选至少在其宽度的一部分上与前子区段连接。亦 即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车身底部饰板总体上分成至少四个区段:前区段、前子区段、 中间子区段和后区段,其中,所述两个子区段形成中间区段并且特别优选中间子区段与前 子区段至少部分地连接。

然而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中间区段沿车辆纵向分成至少三个子区段。 并且更确切地说是分成至少一个前子区段、一个中间子区段和一个后子区段,其中,中间子 区段同样至少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一之下的区域上延伸,优选在在按照功能的使用中实 施最大竖直运动的导杆之下的区域上延伸,并且中间子区段优选至少在其宽度的一部分上 与前子区段和/或后子区段连接。亦即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车身底部饰板总体上 分成至少五个区段:前区段、前子区段、中间子区段、后子区段和后区段,其中,在该情况下, 这三个子区段形成中间区段,并且中间子区段优选与前子区段和/或后子区段连接。

如果所述子区段不相互连接,那么尤其是关于车身底部饰板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有 利的是,子区段尽可能彼此靠近地接近,亦即在子区段之间在按照功能的装配在机动车上 的状态下只存在窄的、亦即尽可能小的间隙,尽可能没有气流能从车身底部饰板的下侧穿 过该间隙到达车身底部饰板的上侧。

优选,仅中间子区段具有弹性材料或由此制成,而前子区段以及后子区段由柔性 材料、尤其是由与前区段和后区段相同的柔性材料制成,其中,特别是分别优选,前子区段 与前区段一件式地连接,而后子区段与后区段通过薄膜铰链连接。

优选,中间子区段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优选该中间子区段借助封条连接件与前 子区段和/或后子区段(亦即邻接的相邻子区段)连接。

封条连接件接下来理解为如下的连接件,该连接件通过将封条形锁合地啮合到封 条轨道中产生,在此,柔性的或弹性的片材的棱边加强部称为封条。封条可以这样导入封条 轨道中,使得垂直于封条轨道轴线地在封条轨道和封条之间产生形锁合的连接,从而片材 可以横向于封条轨道地面式地张紧。封条连接件本身由现有技术众所周知,例如用于将遮 篷紧固在宿营车上。

尤其是在成本方面证实为特别有利的是如下一种车身底部饰板,在该车身底部饰 板中,前子区段和中间子区段借助封条连接件在车身底部饰板的整个宽度上相互连接,然 而后子区段只通过间隙、尤其是尽可能窄的间隙参照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静止位置与中间 子区段分开。亦即在成本方面特别有利的是如下一种车身底部饰板,在该车身底部饰板中, 中间子区段只与前子区段连接,然而不与后子区段连接、而是与该后子区段通过间隙分开。

为了避免颤动,车身底部饰板在按照功能的装配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下优选至少以 一个区段、优选以中间区段、尤其是以中间子区段至少局部地紧固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 一上。特别优选,该区段在此接合在在机动车的按照功能的使用中沿竖直方向可占据绝对 处于最下方的位置的导杆上、尤其是接合在弹簧导杆上。

为了紧固弹性区段或本身刚性不足的区段,可以将所谓的嵌体作为紧固机构嵌入 车身底部饰板中,该车身底部饰板能够实现相关的区段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上的固定或接 合。

在车身底部饰板本身刚性足够的区域中,所述紧固优选通过至少一个万向节支承 件进行,所述万向节支承件能够实现沿所有方向的相对运动并且同时允许角度补偿。关于 万向节支承件特别有利的是,该万向节支承件的刚度通常按照负载方向可最大可能地调 节。

特别优选的是,车身底部饰板这样构成或可以这样紧固在机动车上,使得尤其是 中间区段在后轮弹性缩入时停留在其此前的位置中,而在后轮弹性伸出时中间区段可以跟 随对车轮导向的导杆的运动,其中,为此优选中间区段在弹性缩入时(尤其是通过相应设计 在中间区段和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之间的连接)可以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解耦。这特别是在 机动车的高装载状态时能够实现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的(尤其是在空气动力学方面 的)优化的功能性。

车身底部饰板的其余的紧固(亦即在机动车上的其余的紧固)优选以通常的由现 有技术已知的方式(例如借助小夹子、金属夹子和/或螺钉或类似物)进行。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车身底部饰板具有至少一个流动唇,该流动唇优选在 中间区段中、尤其是平行于后轮内侧、亦即沿车辆纵向在车身底部饰板的外边缘上。优选流 动唇在此在中间区段的整个长度上(亦即在中间区段的整个区域上)沿车辆纵向延伸。但流 动唇也可以更长并且延伸直至前区段和/或后区段中、亦或完整地沿车身底部饰板的靠近 后轮的外边缘伸展,亦或按照需要而更短。

优选,流动唇是基本上竖直向上(亦即从车身底部饰板朝向导杆)延伸的或向上弯 曲的流动唇、流动板条或类似物。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有利的是,流动唇向下延伸、或不 仅向上而且向下延伸。

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有利的是,在各个区段(尤其是当这些区段不相互连接、 而是通过间隙分开时)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尤其是在后区段和中间区段之间设有流动唇。由 此可以防止,气流的一部分在所述各个区段之间穿过并引导到车身底部饰板的上侧上。

也可以设有多个流动唇,优选所述流动唇不仅沿车身底部饰板的靠近后轮的外边 缘设置、而且在各个区段的划分的区域中设置。

这些和其它的特征此外也由权利要求书和由说明书、也由附图得出,其中,各个特 征分别仅本身单独地或多个以子组合的形式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得以实现并且可以构 成有利的以及本身可保护的在这里要求保护的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接着借助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此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在此, 所有进一步描述的特征都可以是对本发明重要的。

图1a至1e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a以透视图以 零件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一实施例,图1b以斜上视图示出图1a中的在按 照功能的设置在双辙机动车后桥区域中的状态下的车身底部饰板,图1c以仰视图示出图1a 和1b中的车身底部饰板,图1d以车辆内部的侧视图以放大图示出图1a至1c中的车身底部饰 板的一部分,并且图1e以车辆外部的侧视图示出图1a至1d中的车身底部饰板,并且图1f示 出用于将图1a至1e中的车身底部饰板紧固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上的万向节支承件。

图2a以透视图以零件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二实施例,并且在图 3a至图3c中示出第三实施例。在此,图3a以仰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在按照功能的设置在 双辙机动车后桥区域中的状态下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三实施例,图3b和3c分别以斜上视图 和以车辆外部的侧视图示出图3a中的车身底部饰板,图3d示出封条连接件的原理示意图, 借助该封条连接件可以将车身底部饰板的部件相互连接,并且图3d示出嵌体的零件图,利 用所述嵌体可以将图3a至3c中的车身底部饰板部分地紧固在机动车上。

图4a以斜上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在按照功能的设置在双辙机动车上的状态下 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四实施例,图5a和5b分别以斜上视图和以车辆外部的侧视图示出按照 本发明的在按照功能设置的状态下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五实施例,图6a至6c示出按照本发 明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六实施例,其中,在图6a中以透视图以零件图示出第六实施例,并且 在图6b和6c中分别以仰视图和斜上视图示出图6a中的在按照功能设置的状态下的车身底 部饰板。

在图7中以透视图以零件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七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中,以透视图以零件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100的第一实施例, 其中,该车身底部饰板100作为一件式的片材由柔性的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三个沿车辆 纵向L相继设置的区段110、120和130,并且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前区段110、一个中间区段120 以及一个后区段130。后区段130在此是如下区段,该区段在车身底部饰板100的按照功能的 装配在双辙机动车上的状态下朝机动车尾侧端部指向,而前区段110朝向前侧端部或沿车 辆纵向L设置在更前面,也参看图1b和1c。中间区段120处于前区段和后区段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100在此构成为,使得在如在图1b和1c中示出的按照 功能的设置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下,中间区段120处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和95b之下。尤其 是如在该实施例中在弹簧导杆95a和纵向导杆95b之下,所述弹簧导杆和纵向导杆形成下面 的导杆平面并且与轮架90连接。

车身底部饰板100基本上在水平平面中延伸(参考图1e)并且具有两个倾斜伸展 的、梯形设置的缝隙140,所述缝隙分别在车身底部饰板100宽度的大约三分之二上延伸。在 此,缝隙140将中间区段120与前区段110以及后区段130隔开。缝隙140在此在其长度上具有 大致恒定的缝隙宽度。

缝隙140在该实施例中这样设置,使得所述缝隙形成一个梯形的各侧边,其中,车 辆外侧的缝隙端部沿车辆纵向彼此的距离比车辆内侧的缝隙端部彼此的距离小,即缝隙 140从靠近后轮70的外边缘105分别向前内部倾斜地和向后内部倾斜地伸展,参看尤其是图 1c。

缝隙140、尤其是所述缝隙的梯形布置结构与制成车身底部饰板100的塑料材料的 柔性一起引起了车身底部饰板100在中间区段120的区域中变得如此柔性或可弯曲,使得中 间区段120可以跟随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和95b的运动、尤其是竖直运动,例如在后轮70弹 性缩入或弹性伸出时。缝隙140在此不是必须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梯形设置。重要的只是,所 述缝隙这样设置,使得形成车身底部饰板的、尤其是中间区段120的所希望的或需要的柔 性。

为了保证中间区段120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和95b的有针对性的尤其是被引导 的“共同运动”并且此外避免车身底部饰板100、尤其是中间区段120的颤动,车身底部饰板 100在该实施例中具有两个万向节支承件50,以用于将中间区段120紧固在对车轮导向的导 杆95a和95b上,其中,一个万向节支承件50设置用于紧固在弹簧导杆95a上并且一个万向节 支承件用于紧固在纵向导杆95b上,尤其是参看图1b、1c和1d。如在图1f中示例性地示出的 这样的万向节支承件50通常由现有技术众所周知并且在一定限度内能够实现通过万向节 支承件50连接的多个部件的相对运动以及能够实现角度补偿,其中,万向节支承件50的刚 度通常可以按照需要来调节。

在该实施例中,在各缝隙140上、确切地说分别在一条缝隙140的一个边缘上设有 一个向上弯曲的流动唇60a以及分别设有一个基本上在车身底部饰板100的水平平面内延 伸的流动唇60b或者说流动边缘60b,尤其是参看图1a和1d。流动唇60a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分 别设置在缝隙140的沿车辆纵向L更靠后的边缘上,其中,流动唇60a的高度或宽度朝车辆外 部方向增加,尤其是与朝车辆外部方向的绝对的最大弹性行程成比例地增加。流动唇60a在 此特别优选在其长度上分别如此程度地向上延伸,使得在向前行驶时的行驶运行中在弹性 伸出过程中、即当中间区段向下运动时,没有空气可以沿行驶方向流到车身底部饰板100的 上侧的处于其后的部分上,这可以特别有利地作用于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系数(cx)。

如由图1c可看出的那样,车身底部饰板100沿车辆横向方向朝车辆内部的方向大 致在后桥支架80的半个宽度上延伸,所述后桥支架通过后桥支架支承件81可以大致在中央 紧固在车辆之下,从而车身底部饰板100在按照功能的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朝车辆内部 大致延伸直到车辆中心。

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有利地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朝车辆外部的方向延伸 直至靠近后轮70内侧(该后轮通过轮架90或通过紧固在该轮架上的车轮轴承紧固在对车轮 导向的导杆95a和95b上)并且在该后轮之前和之后围绕该后轮,从而车身底部围绕车轮罩 或后轮70被尽可能完全覆盖,优选只受限于对于车轮通道需要的结构空间。

图2a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200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实施例是图1a至 1e中的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100的进一步扩展方案并且同样具有前区段210、中间区 段220和后区段230。

相对于图1a至1e中的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100,车身底部饰板200附加地具 有在该情况下沿车辆纵向L在车辆内部的缝隙端部之间伸展的薄膜铰链250,所述薄膜铰链 用于提高中间区段220沿竖直方向的柔性或可弯曲性并且尤其是能够实现围绕薄膜铰链 250的铰链轴线的一种旋转或翻转运动。该薄膜铰链250尤其是在如下情况下有利,即,车身 底部饰板200的材料柔性本身不足以与缝隙140或240一起取得足够的可弯曲性以使中间区 段120或220能跟随或顺从或避开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95b的运动。

图3a至3c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300的一种备选的实施例,其中,按照本 发明的该车身底部饰板300同样具有前区段310、中间区段320以及后区段330。该车身底部 饰板300也构成为,使得在如在图3a和3b中示出的按照功能的设置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下,中 间区段320处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和95b之下。

然而,在该车身底部饰板300中,中间区段320又分成三个子区段320v、320m和 320h、即一个前子区段320v、一个中间子区段320m以及一个后子区段320h,其中,中间子区 段320m在按照功能的设置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下处于弹簧导杆95a之下。

车身底部饰板300与之前所述车身底部饰板100和200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该车身 底部饰板只部分地在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延伸,参看图3c,尤其是仅前区段310以及前子区 段320v在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延伸。与之相反,车身底部饰板300的其余部分在该实施例中 倾斜向后上方延伸,由此产生扩散器作用。由此可以按简单的方式提高后桥上的输出 (Abtrieb)。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有利的是(尤其是在空气阻力系数(cx)方面),车身底部 饰板完全在水平平面中延伸,如例如在前述的在图1a至1e和2a中示出的车身底部饰板100 和200中那样。

此外,不同于前述车身底部饰板100和200,车身底部饰板300不是一件式的片材, 而是多件式地构成。即车身底部饰板300由多个单元组装而成,在该情况下,前区段310与前 子区段320v一件式地构成,并且后区段330与后子区段320h一件式地构成,并且中间子区段 320m形成一个单独的单元。即车身底部饰板300由三个单元或零件、尤其是三个片材组装而 成。

前区段310和前子区段320v以及后区段330和后子区段320h在此由柔性的、但非弹 性的、即不是沿所有方向都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而中间子区段320m由弹性的(即优选由 沿所有力方向可弯曲的)材料、尤其是橡胶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由弹性膜片或类似物制成。 中间区段320的柔性或可弯曲性在此尤其是通过中间子区段320的弹性材料实现。

为了尽可能有利的空气动力学,前子区段320v和后子区段320h(如在该实施例中 那样)分别借助一个封条连接件件30与弹性的中间子区段320m连接。在图3d中示意性示出 封条连接件30的原理。封条连接件30具有封条32以及封条轨道31,所述封条轨道用作用于 封条32的导向槽,其中,封条32是中间子区段320m的棱边加强部、即弹性子区段320m的边缘 的加强部。封条32在此与中间子区段320m固定连接、尤其是借助在这里未进一步示出的封 条凸缘连接,该封条凸缘将封条32进行U形包套或包围并且将该封条的两个端部分别紧固 在弹性子区段320m上。在此,封条32这样被在椭圆形的封条轨道31中引导或被引入封条轨 道31中,使得垂直于封条轨道轴线(该封条轨道轴线垂直于图示平面延伸)地在封条轨道31 和封条32之间形成形锁合的连接,从而中间子区段320m通过处于封条轨道31上的用于紧固 封条轨道31的紧固机构可以基本上横向于封条轨道31地面式地张紧。

在该实施例中,封条连接件30在车身底部饰板30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更确切地说 不是直接沿车辆横向方向、而是弓形地、尤其是基本上对应于弹簧导杆95a的轮廓地延伸。 通过封条连接件30,中间子区段320m尤其是可以沿车辆纵向L这样张紧,使得可以显著减小 车身底部饰板300的颤动倾向。

为了进一步减小车身底部饰板300的颤动倾向,在中间子区段320m中还引入多个 用于将中间子区段320m接合在、尤其是用螺纹连接在弹簧导杆95a上的嵌体55,所述嵌体在 图3e中为了更好的理解而以零件图示出。

为了使前区段310和后区段330可以位置固定地紧固在车辆上并且然而中间区段 320能够以其三个子区段320v、320m和320h仍跟随或顺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95b的运 动,在前区段310和前子区段320v之间以及在后子区段320h和后区段330之间分别设有薄膜 铰链325a或325b。在此,优选例如当中间子区段320m由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95b的竖直 运动而向下偏移或向下回避或顺从时,薄膜铰链325a和325b能够实现一种补偿运动,尤其 是利用该中间子区段对前子区段320v或后子区段320h的跟踪。

薄膜铰链325a和325b的铰链轴线在此这样设置,使得延长的各铰链轴线在交点S1处相交,该交点在车身底部饰板300的前区段310的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处于弹簧导杆95a 的垂直向下投影到该平面中的纵轴线的延长线中,参看图3b。在此,交点S1比该导杆95a的 在车辆结构侧的接合处的有效运动学点更处于内部、即更朝向车辆中心,在此,在车身底部 饰板300的内边缘区域中的中间区段320越宽,交点S1优选越更处于内部。此外,薄膜铰链 325a的连接轴线(即中间区段320与前区段310连接所沿的轴线)穿过纵向导杆95b的竖直向 下或者说垂直向下投影到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的运动学点S2。通过铰链轴线的这样的对应 布置结构、尤其是通过前述的布置结构,可以避免与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95b的碰撞。

图4a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400的第四实施例,其中涉及在图3a至3e中 示出的车身底部饰板300的进一步扩展方案,该车身底部饰板同样具有前区段410、中间区 段420以及后区段430,其中,中间区段420同样分成前子区段420v、中间子区段420m和后子 区段420h。

在车身底部饰板400中,前子区段420v以及中间子区段420m分别附加地借助万向 节支承件50紧固在设置于其上的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和95b上。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减少车 身底部饰板400的颤动或进一步显著改善颤动倾向。此外,该实施例(如在图4a中可良好看 出的那样)在靠近后轮70的外边缘405上具有流动唇60c,所述流动唇基本上沿车辆纵向L在 中间区段42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竖直向上伸出。借助该流动唇60c,可以最大可能地避 免气流从车身底部饰板400的下侧流到车身底部饰板的上侧上,这可能对空气动力学产生 不利作用。

图5a和5b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500,其是在图4a和4b中示出的按照本 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400的一种备选设计方案并且其同样具有前区段510、中间区段520以 及后区段530,其中,中间区段520同样分成前子区段520v、中间子区段520m和后子区段 520h。

车身底部饰板500代替竖直向上延伸的流动唇60c而具有基本上竖直向下指向的 流动唇60d,尤其是参看图5b,但所述流动唇在该情况下也基本上沿车辆纵向L沿外边缘505 在后轮70的内侧上在中间区段520中延伸。通过这样的流动唇60d尤其是可以避免,在行驶 运行中环流车辆的气流从车身底部饰板500流到车轮罩中。

图6a至6c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600的第六实施例,该车身底部饰板同 样具有三个区段610、620和630。中间区段620也又分成三个子区段620v、620m和620h,但不 是如在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即在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300、400和500中那样 分别与前子区段620v和后子区段620h借助封条连接件30连接,而是中间子区段620m和后子 区段620h仅通过具有间隙宽度5mm的窄间隙640彼此分开。但所述间隙宽度也可以小于5mm、 优选3mm或多于5mm、尤其是5至10mm。间隙宽度优选尽可能小,然而间隙宽度至少这么大,使 得对于中间子区段620m的运动存在足够的自由度,其中,需要的自由度并且因此需要的最 小间隙宽度依赖于轴的弹性运动学和运动学。

通过中间子区段620m不与后子区段620h连接可以省去封条连接件。此外,后区段 620h无须实施补偿运动、而必须部分跟随中间区段620m的运动,从而在车身底部饰板600的 后子区段620h和后区段630之间不再需要薄膜铰链。

因此,尤其是由于在该实施方式中只还需要一个薄膜铰链625a以及一个封条连接 件30,并且可以取消后封条连接件以及在后子区段620h和后区段630之间的后薄膜铰链,因 而该实施方式相对于之前所述的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300、400和500的实施方式显 著更低成本并且更少耗费。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已经可以利用这样的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 饰板600实现有利的或足够有利的空气动力学,尤其是当附加地邻近间隙640地设有流动唇 60e时如此。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流动唇60e优选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设置在后子区段620h 的边缘上并且大致竖直向下延伸并且在车身底部饰板600在该区域中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后子区段620h也可以完全被取消或被一件式地与后区段630构成,这示例性地在 图7中示出。在此,图7以透视图以零件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的第七实施例,其 中,在该实施例中区别于在图6a至6c中示出的第六实施例,中间区段720代替分成三个子区 段而只分成两个子区段720v和720m、即前子区段720v和中间子区段720m。

利用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100、200、300、400、500、600和700的各所述实施 例,分别提供大面积的并且因此空气阻力优化的车身底部饰板100、200、300、400、500、600 和700,这些车身底部饰板能够实现在对车轮导向的导杆95a、95b的区域中的补偿运动,而 不会与这些导杆碰撞,并且这些车身底部饰板几乎不易于颤动。尤其是可以利用一个按照 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100、200、300、400、500、600或700实现车身底部的非常有利的空气 动力学和由此更小的燃料消耗以及减少CO2排放。在此,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也可以 这样构造,使得例如这样影响输出:提高输出并且正面影响行驶特性、尤其是行驶动力学, 和/或这样影响输出:减少输出,这经常导致空气阻力系数(cx)的减小。

当然,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内容的情况下,对阐述的实施例的多种变型(尤其是结构 上的变型)和合理的特征组合都是可以的。

附图标记列表

30封条连接件

31封条轨道

32封条

50万向节支承件

55嵌体

60a、60b、60c,

60d、60e、60f流动唇

70后轮

80后桥支架

81后桥支架支承件

90轮架

95对车轮导向的导杆

95a弹簧导杆

95b纵向导杆

100、200、300、

400、500、600、700按照本发明的车身底部饰板

105、405、505外边缘

110、210、310,

410、510、610、710前区段

120、220、320

420、520、620、720中间区段

130、230、330,

430、530、630、730后区段

140、240缝隙

250缝隙端部之间的薄膜铰链

325a、625a、725a在前区段和中间区段之间的连接

325b在中间区段和后区段之间的连接

320v、420v、520v、

620v、720v中间区段的前子区段

320m、420m、

520m、620m、720m中间区段的中间子区段

320h、420h、

520h、620h中间区段的后子区段

640、740间隙

L车辆纵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