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快速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病原菌种类的方法

一种快速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病原菌种类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病原菌种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植物病样制备;(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电泳检测及片段纯化;(3)测序及结果比对确定病原菌种类。本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植物真菌病害鉴定周期长、专业性强等局限性,提供的检测方法可在6小时内即可完成检测与鉴定菊花真菌病害,检测广谱性强,灵敏度高,工序简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599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73698.0

  • 申请日2012-03-20

  • 分类号C12Q1/68;C12Q1/04;C12R1/77;C12R1/645;

  • 代理机构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徐冬涛

  • 地址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55: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Q 1/68 专利号:ZL2012100736980 申请日:20120320 授权公告日:201401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1-08

    授权

    授权

  • 2012-09-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68 申请日:2012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快速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病原菌种 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为 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观赏植物之一,具有 很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在花卉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菊花在移栽、扦插、以及种植过程中 易感染真菌病害,其中以菊花黑斑病和枯萎病最为普遍,本专利将以这两种菊花真菌病害为例。 菊花黑斑病症状为:发病初,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浅黄和褐色斑,逐渐发展成边缘黑褐色、中 间灰黑色的近圆形不规则斑块,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发黑焦枯乃 至脱落,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至全株。菊花枯萎病症状为:发病初时叶色变浅发 黄,萎蔫下垂,茎部、枝条、根部逐渐变成淡褐色直至变黑腐烂坏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

以往检测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有形态学观察法、酶联免疫法、基因芯片法、质谱技术 等。常规直接或培养后镜检的形态学鉴定来发现和确认病原菌,其操作繁琐、费时、并且需要 高度的专业知识。尤其对于那些生长条件特殊、形态相似的菌株要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鉴定方 法来加以鉴别显得非常困难,许多时候只能鉴定到属这一级别。酶联免疫法在国外已经形成商 品化生产,但是每种病原菌都需要特异的酶标记抗体,标记过程比较复杂,价格比较昂贵,且 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基因芯片技术虽然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真菌的鉴定,但只局限于已知 的常见病原真菌,对非常见菌、突变菌或者新菌种则无能为力,且成本过高。质谱技术在微生 物鉴定中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但由于质谱鉴定必须是纯化培养的单克隆菌落,操作复杂且所 需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设备购置和维护费高昂。

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发展与应用,利用真菌核糖体DNA上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进 行真菌种类鉴定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现有方法利用ITS序列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前,须先经 过纯菌株的分离纯化,真菌DNA的提取,PCR扩增以及亚克隆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这种方 法存在如下缺点:(1)至少需要7天时间,费时费力;(2)对目前无法培养或难培养的真菌 很难进一步鉴定和分析;(3)分离和培养单胞存在较高的技术难度;(4)繁琐的真菌DNA提 取步骤;(5)PCR扩增片段需要经过连接、转化、质粒提取等步骤后才能测序。这些缺点极 大地限制了田间病原菌的快速鉴定,贻误了病情。目前,大量的真菌病害导致了菊花观赏品质 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病原菌种类的方法,能够快速 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快速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病原菌种类的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1)植物病样制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待检病样品(叶片、茎或根部),从其中取一块 5mm×5mm左右大小的病害组织,置于2ml离心管中,加入无菌水200μl,剧烈震荡10s, 其溶液作为步骤(2)PCR反应中的模板;

(2)PCR、电泳检测、片段纯化及测序:取步骤(1)离心管中的溶液作为模板,进行 PCR反应,引物分别为:ITS-F:5’-CTTGGTCATTTAGAGGAAGTAAAAG-3’(SEQ ID NO.1), ITS-R:5’-TCCGCTTATTGATATGCTTAAGTTC-3’(SEQ ID NO.2);PCR反应后将产物进 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条带后,采用Biospin Gel Extraction kit(BioFlux)试剂盒进 行切胶纯化回收,将回收产物上ABI PRISM 3730XL DNA Analyzer测序仪测序,测序引物分 别为:SEQ-F:5’-GTCATTTAGAGGAAGTAAAAG-3’(SEQ ID NO.3),SEQ-R:5’- GCTTATTGATATGCTTAAGTTC-3’(SEQ ID NO.4);

(3)测序结果比对确定病原菌种类:将测序结果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 上进行BLAST比对,从而确定导致菊花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

步骤(2)所述PCR反应体系50μl中包括25μl 2×MightAmp Buffer Ver.2,1μl MightAmp DNA Polymerase(TaKaRa),1μl上游引物ITS-F,1μl下游引物ITS-R,1μl步骤 (1)离心管中的溶液作为模板,加灭菌水补足至50μl。

步骤(2)所述PCR反应设定为98℃预变性2min,98℃变性10s,55℃退火30s,72℃ 延伸1min,循环30~35次,72℃延伸7min。

步骤(3)所述的测序结果比对确定病原菌种类为:将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BLAST比 对,与所测序列最接近的且相似率达98%以上的即为导致该菊花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比对真菌和菊花ITS序列,设计了只能扩增出真菌ITS序列的引物, 采用极高PCR反应性能的MightyAmp DNA Polymerase扩增菊花病原真菌的ITS序列,产 物纯化后直接测序,通过BLAST在线比对,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相对于之 前的PCR鉴定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至少需要7天时间),省去了纯菌株的分离纯化、真菌 DNA的提取以及亚克隆等繁琐过程,减少了技术难度,省力省时,还能鉴定出不可培养或难 培养的真菌,大大提高了鉴定的效率和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病原菌种类的方法,能在6小时内鉴定出病原菌 种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菊花真菌病害的防治,及时解决菊花的真菌病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持,推动菊花产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病叶样本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病根样本图

图3为实施例1中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图4为实施例2中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图5本发明快速鉴定菊花真菌病害病原菌种类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取田间表现叶片发黄、发黑的菊花植株为材料(如图1所示),将病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从其中取一块5mm×5mm左右大小的病害组织,置于2ml离心管中,加入无菌水200μl,剧 烈震荡10s,其溶液作为下一步PCR反应中的模板;

PCR反应所用上下游引物分别为:

ITS-F:5’-CTTGGTCATTTAGAGGAAGTAAAAG-3’(SEQ ID NO.1),

ITS-R:5’-TCCGCTTATTGATATGCTTAAGTTC-3’(SEQ ID NO.2)。

PCR反应体系50μl中包括25μl 2×MightAmp Buffer Ver.2,1μl MightAmp DNA Polymerase(TaKaRa),1μl上游引物ITS-F,1μl下游引物ITS-R,1μl步骤(1)离心管中的 溶液作为模板,加灭菌水补足至50μl。PCR反应设定为98℃预变性2min,98℃变性10s, 55℃退火30s,72℃延伸1min,循环30~35次,72℃延伸7min。

PCR反应后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条带后(如图3所示),采用Biospin Gel Extraction kit(BioFlux)试剂盒进行切胶纯化回收。将回收产物上ABI PRISM 3730XL DNA Analyzer测序仪测序,测序引物分别为:SEQ-F,SEQ-R;

SEQ-F:5’-GTCATTTAGAGGAAGTAAAAG-3’(SEQ ID NO.3),

SEQ-R:5’-GCTTATTGATATGCTTAAGTTC-3’(SEQ ID NO.4)。

将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与所测序列最接近的且相似率达98%以上的为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说明导致该田间菊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ternaria alternata。

实施例2

取田间表现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部、枝条、根部逐渐变成淡褐色的菊花植株为材 料(如图2所示),将根茎部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从其中取一块5mm×5mm左右大小的病害 组织,置于2ml离心管中,加入无菌水200μl,剧烈震荡10s,其溶液作为下一步PCR反应 中的模板;

PCR反应所用上下游引物分别为:

ITS-F:5’-CTTGGTCATTTAGAGGAAGTAAAAG-3’(SEQ ID NO.1),

ITS-R:5’-TCCGCTTATTGATATGCTTAAGTTC-3’(SEQ ID NO.2)。

PCR反应体系50μl中包括25μl 2×MightAmp Buffer Ver.2,1μl MightAmp DNA Polymerase(TaKaRa),1μl上游引物ITS-F,1μl下游引物ITS-R,1μl步骤(1)离心管中的 溶液作为模板,加灭菌水补足至50μl。PCR反应设定为98℃预变性2min,98℃变性10s, 55℃退火30s,72℃延伸1min,循环30~35次,72℃延伸7min。

PCR反应后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条带后(如图4所示),采用Biospin Gel Extraction kit(BioFlux)试剂盒进行切胶纯化回收。将回收产物上ABI PRISM 3730XL DNA Analyzer测序仪测序,测序引物分别为:SEQ-F,SEQ-R;

SEQ-F:5’-GTCATTTAGAGGAAGTAAAAG-3’(SEQ ID NO.3),

SEQ-R:5’-GCTTATTGATATGCTTAAGTTC-3’(SEQ ID NO.4)。

将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与所测序列最接近的且相似率达98%以上的为尖孢 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说明导致该田间菊花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