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

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将蚕沙用作沼气发酵原料,沼气发酵后的沼液和沼渣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沼液处理后可作覆土栽培食用菌的液体肥料;沼渣处理后可作为食用菌培养料,节约食用菌培养成本,而蚕桑的另外一种副产品桑枝条整理后粉碎、灭菌、接种制成待发菌菌棒生产食用菌。该发明可提高桑蚕副产品的综合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并实现食用菌的循环生产,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964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25967.4

  • 发明设计人 宋敏;仲兆平;金保升;

    申请日2009-03-16

  • 分类号A01G1/04;C05F7/00;C05G3/00;C12M1/107;

  •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陆志斌

  •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23: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5-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4 授权公告日:20100901 终止日期:20130316 申请日:200903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9-01

    授权

    授权

  • 2009-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8-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蚕桑生产是原料茧的基础,也是农民致富的途径,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桑蚕茧副产品资源丰富,如废弃的桑枝条及蚕沙等。这些再利用价值较高的副产品常常被用作普通的柴火、灰肥、动物饲料等低效率的消耗散失掉,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蚕沙含有多种病原体,蚕沙四处堆放,容易造成蚕病病原到处繁殖,污染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畜健康。因此需尽快将这些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行业综合效益。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对各种农业产业有机物的使用已突破三千万吨,食用菌的年总产量已达到一千五百多万吨。传统的食用菌生产,造成环境、效益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食用菌培养基均一次使用后丢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大量菌渣使用后堆积,没有得到充分的处理和利用,浪费了大量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食用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优质、高效、循环的食用菌产业模式。

近年来,不少菌农和单位对桑枝条培养食用菌和蚕沙的处理做了探索,也有研究者对菌渣和培养基的重新利用做了研究,但是还未见将蚕桑副产品用于食用菌领域的循环利用技术,以及从生态、整体和高效利用角度的重新利用系统研究。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桑蚕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领域的应用,一方面解决了桑蚕副产品蚕沙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另一方面实现了食用菌菌渣和培养基的循环利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为:将蚕桑副产品蚕沙进行堆沤预处理,预处理后的蚕沙中加入接种污泥,投加到沼气池中,往沼气池内加水,使沼气池内发酵液的体积占沼气池体积的80%~85%,加盖密封,高温厌氧发酵,产沼气,同时产生沼液和沼渣;取沼液,加入沼液体积3~4倍的洁净清水,配成沼液肥料,在首次培养的食用菌培养至菌盖形成时,用所述沼液肥料追肥;取沼渣,加入沼渣体积60%的洁净清水,配成沼渣肥料,在首次培养的食用菌培养至菌袋脱袋后得到的废弃菌渣中,加入上述沼渣肥料,装袋灭菌,再次接种食用菌菌种、进行食用菌的二次培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为更好地将蚕桑业的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上述方法中首次培养的食用菌可用蚕桑的另一种副产品桑枝条进行培养,培养方法为:将桑枝条粉碎成桑枝屑,以桑枝屑、豆饼粉、麸皮和石膏粉作为原料配料,四者的质量百分配比为:桑枝屑86%~88%、豆饼粉1.9%~.2.1%、麸皮9%~11%、石膏粉0.9%~1.1%,加入上述原料总质量55%~60%的水,混合均匀,装袋灭菌,接种食用菌菌种,培养。

作为本发明的可选方案,对培养物进行灭菌的方法为常压灭菌100℃、8~10小时,或者高压灭菌0.138兆帕、2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将蚕沙进行堆沤预处理的较好方法是:在蚕沙中加入过磷酸钙和尿素,过磷酸钙和尿素的加入量分别为蚕沙质量的0~2%和0~0.5%,然后加入水使之充分拌合均匀后进行堆沤,堆沤7~8天。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取沼液配成沼液肥料和取沼渣配成沼渣肥料的时间最好在所述沼气池产沼气半年以上之后。

作为本发明的还一种优选方案,用沼液肥料追肥的较好方法是:将沼液肥料轻轻浇灌于菌床表面,保持床土平整,随后淋一遍清水,待沼液肥料下渗、菌表面的水份干后覆盖农膜保温保湿。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蚕桑副产物蚕沙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以蚕沙为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制备沼气能源的基础上,将发酵后的沼液和沼渣用作肥料,实现了循环利用;再次,在废弃的菌渣中添加沼渣实现再利用,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以上的方法,蚕沙废弃物在用作沼气发酵原料之后,产生的沼气能源可作农村炊事或者照明燃料,而蚕沙发酵之后的废弃物沼液和沼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资源化利用:沼液成为了覆土栽培食用菌的液体肥料;沼渣在处理之后添加到废弃的菌渣中之后成为食用菌二次培养的培养料,实现了沼渣的再利用。沼液用作肥料是因为沼气发酵过程中,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基本上都保持下来,因此沼液是很好的肥料。将沼液用作覆土栽培食用菌的肥料使得食用菌产量明显提高,一般增产幅度在20%以上。沼渣富含营养物质,且养分全面,质地疏松,酸碱度适中。沼渣中的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以及各种矿物质,能够满足食用菌的生产要求,是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好培养料。同时,研究表明食用菌的菌渣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只需添加营养物质既可再次使用。因此,往废弃的食用菌菌渣中添加沼渣实现了再利用,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20%以上,并实现了循环发展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为更好地将蚕桑业的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上述方法中首次培养的食用菌可用蚕桑的另一种副产品桑枝条进行培养。蚕桑副产物桑枝条经处理后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料,高效地利用了废弃的桑枝条,提高了经济产值,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还公开了将蚕沙进行堆沤预处理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蚕沙中含有的大量抑菌成分(如石灰粉、漂白粉等)和大量杀虫灭菌农药(如甲醛、红霉素等)。未经处理的蚕沙发酵将会引起发酵中毒。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取沼液配成沼液肥料和取沼渣配成沼渣肥料的时间最好在所述沼气池产沼气半年以上之后,沼液和沼渣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被杀死,其营养成分达到最佳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还一种优选方案,用沼液肥料追肥的较好方法是:将沼液肥料轻轻浇灌于菌床表面,保持床土平整,随后淋一遍清水,待沼液肥料下渗、菌表面的水份干后覆盖农膜保温保湿。

本发明既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又能保护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生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实现了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原来被废弃的桑枝条得到循环生态化和高效生产性利用培养食用菌,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每亩桑园废弃枝条增收800-1000元;采用以蚕沙为原料产沼气后的残留物沼液作食用菌追肥,产量明显提高,一般增产幅度在20%以上;废弃的食用菌菌渣用添加沼渣实现再利用,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20%以上,实现了循环发展模式。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蚕桑副产品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的流程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些举例,不应被看做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蚕桑副产品在木耳栽培中的应用

成林桑园桑枝条剪伐时间,正值梅雨季节,桑枝条应及时采集,堆叠在通风干燥处,防止雨淋发霉。越夏后粉碎成桑枝屑,以桑枝屑、豆饼粉、麸皮和石膏粉作为原料配料,四者的质量百分配比为:桑枝屑87%、豆饼粉2.0%、麸皮10%、石膏粉1.0%,加入上述原料总质量55%的水,混合均匀,随后装袋灭菌,常压灭菌100℃保持8~10小时。待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一般选用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和桑枝屑栽培的适龄菌种,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操作,在适宜的温、湿、通风条件下,经45天左右菌丝即长满菌袋。

将蚕沙首先进行堆沤处理,堆沤蚕沙的方法是在新鲜蚕沙中按100:2:0.5的比例加入过磷酸钙和尿素,然后再加入少量水充分拌合均匀后进行堆沤,堆沤约7~8天即能入池发酵产气。将堆沤处理后的蚕沙加接种污泥后投加到沼气池中,往沼气池内加水,发酵液的体积占沼气池体积的85%,加盖密封,高温厌氧发酵,产沼气。产生的沼气能源经脱硫处理后用作农村炊事或照明燃料。

从使用半年以上产气正常的沼气池出料口取发酵好的沼液,兑3~4倍洁净清水,在木耳出耳期,在耳面喷施沼液,随后淋一遍清水,待沼液肥料下渗、菌表面的水份干后覆盖农膜保温保湿,可有效抑制了棚内蚊虫及病害的发生,提高木耳的品质和产量。

产生的沼渣肥料添加到食用菌菌袋脱袋后得到的废弃菌渣中,随后装袋灭菌,灭菌后接种,培养。在培养料中加入菌渣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提高木耳产量。

实施例2:蚕桑副产品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

成林桑园桑枝条剪伐时间,正值梅雨季节,桑枝条应及时采集,堆叠在通风干燥处,防止雨淋发霉。越夏后粉碎成桑枝屑,以桑枝屑、豆饼粉、麸皮和石膏粉作为原料配料,四者的质量百分配比为:桑枝屑88%,豆饼粉2.1%,麸皮9%,石膏粉0.9%,加入上述原料总质量60%的水,混合均匀,随后装袋灭菌,高压灭菌0.138兆帕保持2小时。待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一般选用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和桑枝屑栽培的适龄菌种,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操作,在适宜的温、湿、通风条件下,经45天左右菌丝即长满菌袋。

将蚕沙首先进行堆沤处理,纯蚕沙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拌合均匀后进行堆沤,堆沤约7~8天即能入池发酵产气。将堆沤处理后的蚕沙加接种污泥后投加到沼气池中,往沼气池内加水,发酵液的体积占沼气池的比例不超过80%,加盖密封,高温厌氧发酵,产沼气。产生的沼气能源经脱硫处理后用作农村炊事或照明燃料。

从使用半年以上产气正常的沼气池出料口取发酵好的沼液,兑3~4倍洁净清水,配成香菇生产的肥料。从香菇菌盖基本形成后开始用沼液追肥,每次追肥时注意将肥液直接轻轻浇灌于菌床表面,不可将床土冲起,随后再淋一遍清水,待肥料下渗、菇表面水略干后覆盖农膜保温保湿,可有效抑制了棚内蚊虫及病害的发生,提高香菇的品质和产量。

产生的沼渣肥料添加到香菇食用菌菌袋脱袋后得到的废弃菌渣中,随后装袋灭菌,灭菌后接种,培养。在培养料中加入菌渣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提高香菇产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