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纸叠打印系统以及纸叠打印机

纸叠打印系统以及纸叠打印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纸叠打印系统,包括:纸输送单元,从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开始一张张地剥离,并向排纸口输送,纸叠由将一端部可剥离地粘贴的纸多张层叠而构成;打印单元,具有打印头以及压纸辊,在通过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由纸输送单元输送来的纸上进行打印;带输送单元,在打印单元进行纸的打印时,通过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与纸并行输送色带;离接单元,使压纸辊相对于打印头相对且手动地在打印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打印位置是向打印头按压压纸辊的位置,离开位置是压纸辊离开打印头的位置;以及带输送停止单元,与基于离接单元的、从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的打印位置向离开位置的相对移动相联动,使基于带输送单元的色带的输送停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128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37616.3

  • 发明设计人 坂野秀树;

    申请日2007-07-27

  • 分类号B41J2/325(20060101);B41J29/38(20060101);B41J13/00(20060101);B41J35/20(20060101);B41J2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余刚;尚志峰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1: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3-30

    授权

    授权

  • 2008-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1-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可再贴纸叠等纸叠剥离一张纸并进行打印的纸叠打印系统以及纸叠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适用这种纸叠打印系统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纸叠打印机)公知的有从被设置的可再贴纸叠中卷起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将卷起的可再贴纸与色带一起夹在热敏头和压纸辊之间,对其进行打印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03-212367号公报)。

但是,当使用可再贴纸时,有时会原样使用可再贴纸,例如,在可再贴纸上自己记笔记时或在杂志等作记号时。这时,可再贴纸打印机不对可再贴纸进行打印,需要以新纸(未经过打印等处理)的状态排出可再贴纸。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可再贴纸打印机中,由于当不对可再贴纸打印就送出(空送)时通过不驱动热敏头,送出可再贴纸和色带,从而排出全新的可再贴纸,因此,存在空送时浪费色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不需消费色带就向排纸口空送纸的纸叠打印系统以及纸叠打印机。

本发明的纸叠打印系统包括:纸输送单元,从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开始一张张地剥离,并向排纸口输送,纸叠由将一端部可剥离地粘贴的纸多张层叠而构成;打印单元,具有打印头以及压纸辊,在通过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由纸输送单元输送来的纸上进行打印;带输送单元,在打印单元进行纸的打印时,通过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与纸并行输送色带;离接单元,使压纸辊相对于打印头相对且手动地在打印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打印位置是向打印头按压压纸辊的位置,离开位置是压纸辊离开打印头的位置;以及带输送停止单元,与基于离接单元的、从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的打印位置向离开位置的相对移动相联动,使基于带输送单元的色带的输送停止。

本发明的其他纸叠打印系统包括:纸输送单元,从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开始一张张地剥离,并向排纸口输送,纸叠由将一端部可剥离地粘贴的纸多张层叠而构成;打印单元,具有打印头以及压纸辊,在通过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由纸输送单元输送来的纸上进行打印;带输送单元,在打印单元进行纸的打印时,通过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与并行输送色带;离接单元,使压纸辊相对于打印头相对地在打印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打印位置是向打印头按压压纸辊的位置,离开位置是压纸辊离开打印头的位置;以及带输送停止单元,与基于离接单元的、从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的打印位置向离开位置的相对移动相联动,使基于带输送单元的色带的输送停止。

根据该结构,当通过离接单元(往返单元)使压纸辊相对于打印头相对地移动到离开位置时,则与此相联动,通过带输送停止单元停止色带的输送。在这种状态下,纸输送单元输送纸,则纸通过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的间隙,输送到排纸口,但是,色带不会被输送。并且,由于在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为开放状态下,从而纸和色带不会被挟持,因此,不会输送纸的同时输送色带。由此,可以不输送色带,仅空送纸。此外,作为纸叠,可以使用可再贴纸或记事薄等。

在上述的纸叠打印系统中,优选离接单元包括:手动操作杆,用于使压纸辊离开或接触;以及离接连杆,与手动操作杆的操作联动,使压纸辊离开或接触。

根据该结构,通过操作手动操作杆,可以使压纸辊自由地离开或接触于打印位置以及离开位置。

这时,优选还包括锁定·解除机构,该锁定·解除机构与手动操作杆的操作联动,保持将压纸辊移动至离开位置的状态,而且与基于纸输送单元的输送动作的结束联动,解除压纸辊在离开位置上的保持状态,将压纸辊移动到打印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手动操作杆的操作,由锁定·解除机构在离开位置锁定压纸辊,因此,在输送可再贴纸过程中,用户无需持续操作手动操作杆。另一方面,当纸输送单元结束输送时,则随着该结束解除锁定,压纸辊移动到打印位置,因此,用户无需操作手动操作杆将压纸辊返回。从而,可以提高手动操作杆的操作性。

在上述的其他纸叠打印系统中,优选离接单元包括:螺线管,用于使压纸辊离开或接触;以及离接连杆,与螺线管的驱动联动,使压纸辊离开或接触。

根据该结构,通过励磁或退磁螺线管,可以使压纸辊离开或接触。

这时,优选离接单元包括:传动装置,用于使压纸辊离开或接触;板凸轮,通过传动装置的驱动进行旋转;以及离接连杆,根据板凸轮的抵接状态,使压纸辊离开或接触。

根据该结构,由传动装置使板凸轮旋转,从而可以使压纸辊离开或接触。

这时,优选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压纸辊相对于打印头相对移动到离开位置的情况;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纸输送单元以及打印单元,其中,控制单元基于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不对纸进行打印而向排纸口输送纸。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检测单元的检测作为触发,开始纸的空送。并且,在由于机械故障,打印头和压纸辊相接触的状态下,不会发生纸被空送的事情。

这时,优选压纸辊由驱动辊构成,且与纸输送单元的驱动同步驱动。

根据该结构,在对纸进行打印时,可以对纸一边施加输送力一边进行打印,从而可以使打印稳定化。并且,在空送纸时,可以转接于被输送到的纸,对其施加输送力,从而可以向排纸口顺利地引导纸。

这时,优选纸输送单元、压纸辊以及带输送单元共用动力源以及动力传递齿轮系,动力传递齿轮系包括:主太阳齿轮,利用驱动源进行旋转;第一行星齿轮,与主太阳齿轮啮合;第一中间齿轮,离开或接触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将第一中间齿轮作为太阳齿轮,与第一中间齿轮啮合;以及第二中间齿轮,离开或接触第二行星齿轮,其中,纸输送单元包括输送纸的输送驱动辊,输送驱动辊从第一行星齿轮输入动力,压纸辊从第二行星齿轮输入动力,带输送单元包括用于卷取色带的带卷取轴,带卷取轴从第二中间齿轮输入动力,离接单元包括用于支承第二行星齿轮的支架,支架使第二行星齿轮离开或接触于第二中间齿轮,带输送停止单元为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通过支架离开第二中间齿轮,从而切断向第二中间齿轮传递的动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支架,第二中间齿轮离开第二行星齿轮,从而切断向带输送单元传递的动力,因此,可以停止色带的输送。即,离接单元和带输送停止单元的结构可以非常简单化。并且,共用部分变多,从而也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这时,优选纸叠打印系统包括纸叠打印机和计算机,纸叠打印机从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开始一张张剥离,且对其进行打印,计算机连接至纸叠打印机,用于控制纸叠打印机,纸叠打印机包括纸输送单元、打印单元、带输送单元、离接单元、带输送停止单元和检测单元,计算机包括控制单元。

根据该结构,利用计算机控制纸叠打印机,从而在空送纸时,可以停止色带的输送。

本发明的纸叠打印机具有上述的纸叠打印系统的所有单元。

根据该结构,在纸叠打印机单体中,空送纸时,可以停止色带的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系统的模式图;

图2是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外观斜视图;

图3是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内部模式图;

图4A以及4B是减速齿轮系的模式图;

图5是锁定·解除机构的模式图;

图6A~6G是有关可再贴纸空送的一系列说明图;

图7是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内部模式图;

图8是涉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内部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将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纸叠打印系统作为可再贴纸打印系统进行说明。可再贴纸打印系统基于在个人计算机中编辑的打印数据,由可再贴纸打印机从被设置在其中的可再贴纸叠(纸叠)卷起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剥离卷起的可再贴纸的同时进行打印,向装置外部排出打印完的可再贴纸。

如图1所示,可再贴纸打印系统1包括:可再贴纸打印机2,用于设置可再贴纸叠H;以及个人计算机(控制单元)3,通过USB4等与可再贴纸打印机2连接,且制作、编辑用于打印可再贴纸H1的打印数据,同时控制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各种驱动。

个人计算机3包括:个人计算机本体5;与个人计算机本体5连接且用于输入数据的键盘6以及鼠标7;以及用于显示输入结果的显示器8,在个人计算机本体5上可装卸地设置有CD-ROM 9,CD-ROM 9存储与可再贴纸打印机2有关的应用软件(程序)或设备驱动程序等数据。并且,从键盘6等输入各种检测信号、各种指令、各种数据等,则个人计算机3按照CD-ROM 9内的程序,处理各种数据,控制可再贴纸打印机2。

此外,在可再贴纸打印机2中设置制作、编辑打印数据的功能或控制各部分的功能,也可以将可再贴纸打印机2作为单体使用,对可再贴纸H1进行打印。

如图2所示,由装置壳15形成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外壳,在装置壳15的内部可以设置可再贴纸叠H。并且,可再贴纸打印机2对从被设置的可再贴纸叠H一张张剥离的可再贴纸H1进行在个人计算机3中制作的所希望的字符串的打印,且将其从形成在装置壳15的排纸口16送出。

装置壳15整体上形成为小型状,在装置壳15中形成有用于将可再贴纸叠H引入到壳内部的可再贴纸引入开口17,且在前面中央形成有用于将打印完的可再贴纸H1向壳外部送出的水平狭缝状的排纸口16。并且,在装置壳15的上表面安装有开关盖18,该开关盖18安装有用于收容色带R的带盒C,同时用于维修。并且,在装置壳15的前面左侧形成有后述的手动操作杆85所面向的操作开口19,其允许手动操作杆85的上下动作。

如图3所示,可再贴纸叠H由部分粘贴背面的基础端部的多个可再贴纸H1构成。即,可再贴纸叠H是将同一形状(长方形)且同一尺寸的多个可再贴纸H1粘贴背面的基础端部的一部分,并将其层叠而构成的。可再贴纸H1可以从可再贴纸叠H一张张地剥离,并且,被剥离下来之后,通过该基础端部的粘贴部(粘接剂)可以再次粘贴在笔记本等被粘贴物上。

可再贴纸打印机2包括:可再贴纸座20,用于设置可再贴纸叠H;可再贴纸输送单元(纸输送单元)21,卷起所设置的可再贴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之后,将可再贴纸H1剥离,且向排纸口16输送;打印单元22,由热敏头(打印头)70以及压纸辊71对由可再贴纸输送单元21输送到的可再贴纸H1进行打印;带输送单元23,输送打印用色带R;离接单元24,由手动操作杆85使压纸辊71与热敏头70相接触或相分开;以及,带输送停止单元25,与离接单元24联动停止色带R的输送,并且这些单元收容在上述装置壳15内部。并且,可再贴纸打印机2还包括检测传感器(检测单元)26,用于检测压纸辊71从热敏头70离开的情况;以及锁定·解除机构27,将通过离接单元24从热敏头70离开的压纸辊71保持在该状态上,并且解除该保持状态。

可再贴纸座20保持规定尺寸的可再贴纸叠H,同时形成为上面开放的箱状,包括:四角形载置台35,水平载置可再贴纸叠H;四周框状的引导部件36,在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地引导载置台35;盖体38,通过多个盘簧37从下侧支承载置台35,同时闭塞可再贴纸引入开口17。并且,在引导部件36的上端部的前后,向内突出设置(设置成位置调节部为突出的状态)有用于按压可再贴纸叠H的自由端部以及固定端部(粘贴部)的前后一对的位置调节部39。由于多个盘簧37,载置台35被作用向上的力,即使一张张地送出可再贴纸H1而可再贴纸分量变少,由于一对位置调节部39,位于设置在其上的可再贴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的高度也不变。这时,设置可再贴纸叠H的位置就是由可再贴纸输送单元21卷起的拾取位置(钩搭位置)44。

可再贴纸座20的盖体38以即装式(Snap in)挂在装置壳15上,且可再贴纸座20可自由装卸于装置壳15内部。即,当在可再贴纸座20设置可再贴纸叠H时,从装置壳15内部取出可再贴纸座20,在载置台35设置可再贴纸叠H之后,再次将可再贴纸座20安装在装置壳15内部。

可再贴纸输送单元21包括:输送辊50,具有卷起位于拾取位置44的可再贴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的结构,转接最上面的可再贴纸H1,在将其卷起的同时剥离卷起的可再贴纸H1;从动辊51,在与输送辊50之间挟持卷起的可再贴纸H1;一对转动臂52,在卷起可再贴纸H1的拾取位置44和与从动辊51挟持可再贴纸H1的挟持位置45之间移动输送辊50;驱动电动机53,其成为输送辊50以及一对转动臂52的驱动源(动力源);以及,减速齿轮系(动力传递齿轮系)54,将驱动电动机53的驱动力传递给输送辊50以及一对转动臂52。

输送辊50转接在卷起的可再贴纸H1的自由端侧的背面,同时在挟持位置45将可再贴纸H1剥离的同时旋转输送,输送辊50包括直接转接于可再贴纸H1的辊本体60和作为辊本体60的旋转轴的辊驱动轴61。辊驱动轴61的两端部旋转自如地双支承(両持ち)保持在一对转动臂53上,且利用由减速齿轮系54传递的驱动电动机53的动力而旋转(在后面详细说明)。

一对转动臂52在前端部旋转自如地保持辊驱动轴61,同时以基础端部为中心可自由旋转(摇动)。在一对转动臂52的一个的侧面,设置有与后述的接触片116接触的解除突起(参照图5)65,通过该解除突起65,解除锁定·解除机构27的锁定状态(在后面详细说明)。该转动臂52也因通过上述的减速齿轮系54传递到的驱动电动机52的动力,在拾取位置44和挟持位置45之间移动。

打印单元22包括配设在排纸口16的附近且以与输送辊5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的热敏头70、以及与热敏头70对峙设置的压纸辊71。压纸辊71沿可再贴纸H1的宽度方向延伸,输送辊50向挟持位置45移动时,则与上述减速齿轮系54连接,输入有来自驱动电动机53的动力,从而进行旋转,且对被输送到的可再贴纸H1,在施加输送力的同时由热敏头70进行打印。因此,可以稳定地进行可再贴纸H1的打印。并且,通过后述的离接单元24,压纸辊71在向热敏头70按压的打印位置74和从热敏头70离开的位置75之间移动。具有这种结构的打印单元22通过来自个人计算机3的控制信号控制热敏头70以及驱动电动机53,同时对可再贴纸H1进行打印。

带输送单元23包括带盒C、以及卷取安装在带盒C中的色带R的带卷取轴78,输送辊50移向挟持位置45,且压纸辊71移向打印位置74时,带卷取轴78与上述的减速齿轮系54连接,输入有来自驱动电动机53的动力,从而进行旋转。带盒C包括:  自由陆续放出卷曲的色带R的带放出卷轴80、用于卷取色带R的带卷取卷轴81、以及旋转自如地收容这些的盒体(未图示)。

打开开关盖18安装该带盒C时,色带R通过热敏头70和压纸辊71之间,同时带卷取卷轴81轴安装(軸着する,通过轴可旋转地支承)在带卷取轴78上。之后,由打印单元22开始打印驱动,此时与可再贴纸H1的输送同步,带卷取轴78开始卷取(输送)色带R。

离接单元24由在打印位置74和离开位置75之间,使压纸辊71离开或接触的手动操作杆85和与手动操作杆85连接且支承压纸辊71的支承部件86形成为“L”字状,支承部件86的基础端部被固定在装置壳15上的旋转支轴87旋转自如地轴支撑。即,权利要求中的离接连杆由支承部件86和旋转支轴87构成。

在打印待机状态下,支承部件86被用于使压纸辊71位于打印位置74的复位弹簧(参照图5)88向上提起,在支承部件86的侧面设置有向可再贴纸H1的宽度方向突出、且轴支撑压纸辊71的压纸轴部89。手动操作杆85由设置在支承部件86的前端部上的朝上延伸的杆本体90和设置在杆本体90的上端面的操作按钮部91构成。当由用户按下操作按钮部91时,抗拒复位弹簧88,支承部件86以旋转支轴87为中心向下旋转,压纸辊71从打印位置74移动到离开位置75。

在这里,参照图4A以及4B对上述的减速齿轮系54进行详细地说明。该减速齿轮系54向可再贴纸输送单元21的输送辊50以及一对转动臂52、打印单元22的压纸辊71、带输送单元23的带卷取轴78传递驱动电动机53的动力,且添加有适当的行星齿轮。该减速齿轮系54包括:主太阳齿轮100,其利用驱动电动机53的动力旋转,具有很大直径;与主太阳齿轮100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101;离开或接触第一行星齿轮101的第一中间齿轮102;以第一中间齿轮102作为太阳齿轮与其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103;第二中间齿轮104,离开或接触第二行星齿轮103;与第二中间齿轮104啮合的第三中间齿轮105;以及与第三中间齿轮105啮合的第四中间齿轮106。

主太阳齿轮100的轴部设置在与一对转动臂52的基础端部的轴部相同的轴上,第一行星齿轮101向设置在同轴上的输送辊50输出动力。并且,一对转动臂52中的一个成为与主太阳齿轮100同轴的第一行星齿轮101的支架。即,第一行星齿轮101啮合于第一中间齿轮102的位置成为输送辊50接触从动辊51的挟持位置45,第一行星齿轮101从第一中间齿轮102离开,转动臂52成为水平的位置为拾取位置44。因此,通过一对转动臂52在拾取位置44和挟持位置45之间转动,从而输送辊50一边旋转一边移动。此外,一对转动臂52的转动动作通过以上述的驱动电动机53为动力源的图外的端面凸轮进行。

第一中间齿轮102设置为:其轴部与轴支撑支承部件86的旋转支轴87相同的轴上,第二行星齿轮103向设置在同轴上的压纸辊71输出动力。并且,支承部件86的一部分成为与第一中间齿轮102同轴的第二行星齿轮103的支架。即,第二行星齿轮103啮合于第二中间齿轮104的位置成为压纸辊71接触热敏头70的打印位置74,第二行星齿轮103从压纸辊71离开的位置成为离开位置75。因此,压纸辊71在位于打印位置74以及离开位置75的状态下旋转。

传递到第二中间齿轮104的动力通过第三中间齿轮105传递到第四中间齿轮106,第四中间齿轮106向设置在同轴上的带卷取轴78输出动力。即,在第二中间齿轮104上被从带卷取轴78间接地输入动力。此外,由于第四中间齿轮106用于调整旋转方向,因此,带卷取轴78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从第二中间齿轮104直接输入动力的结构,也就是说可以是与第二中间齿轮104同轴设置的结构。

以压纸辊71位于打印位置74的状态旋转驱动电动机53时,位于拾取位置44的输送辊50一边旋转一边临向(臨む)至挟持位置45上。输送辊50位于挟持位置45时,第一行星齿轮101连接至第一中间齿轮102,驱动电动机53的动力传递向压纸辊71,同时,通过第二、第三中间齿轮104、105向带卷取轴78传递动力。另一方面,在压纸辊位于离开位置75的状态下,第二行星齿轮103离开第二中间齿轮104,因此,传向带卷取轴78的动力被切断。因此,压纸辊71离开打印位置74时,停止带输送单元23的色带R的卷取。即,权利要求中的带输送停止单元25相当于第二行星齿轮103。由此,可以共用驱动电动机53,同时还可以共用很多部件,因此,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单化,从而也可以实现离接单元24以及带输送停止单元25的旋转结构的简单化。

如图5所示,锁定·解除机构27包括:第一卡合钩110,从支承部件86的下端面朝下方突出而形成;第二卡合钩111,由卡合在第一卡合钩110的卡合部115和接触于转动臂52中的一个的接触片116形成为截面为“L”字状;拉伸弹簧112,向支承部件86侧拉回第二卡合钩111;以及上述的解除突起65,其设置在一对转动臂52中的一个的侧面上。

第一卡合钩110与支承部件86的转动动作相适应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当压纸辊71位于打印位置时,第一卡合钩110位于上方,成为从第二卡卡合钩111离开状态;当压纸辊71位于离开位置75时,第一卡合钩110位于下方,成为与第二卡合钩111卡合的状态、即锁定状态。

第二卡合钩111的弯曲部分被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且第二卡合钩111在与第一卡合钩110卡合的锁定位置120和解除与第一卡合钩110的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121之间移动。卡合部115与第一卡合钩110相卡合,卡合部115被拉伸弹簧112拉到锁定位置120上。接触片116包括连接于卡合部115的固定片125、以及设置在固定片125的前端侧的可动片126,通过转动臂52的动作,解除突起65与可动片126的接触。解除突起65从挟持位置45移动到拾取位置44,则可动片126与用于将卡合部115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121的固定片125成为一体进行移动,另一方面,解除突起65从拾取位置44移动到挟持位置45,此时仅移动用于维持卡合部115位于锁定位置(闭锁位置)120的状态的可动片126,从而使解除突起65的移动被允许。

由用户按压手动操作杆85,第一卡合钩110向下方移动,同时暂且按下位于锁定位置120的第二卡合钩111,且与此相卡合,成为锁定状态。之后,转动臂52从拾取位置44移向挟持位置45时,接触片116允许解除突起65的移动,维持第二卡合钩111的锁定状态。并且,转动臂52从挟持位置45返回至拾取位置44,此时解除突起65与接触片116的接触,将第二卡合钩111向锁定解除位置121拉下。于是,由上述复位弹簧88通过支承部件86将第一卡合钩110拉起,压纸辊71移动到打印位置74。

由此,通过操作手动操作杆85,由锁定·解除机构27在离开位置锁定压纸辊71,因此,在输送可再贴纸H1的过程中,用户无需持续操作手动操作杆85。另一方面,由可再贴纸输送单元21结束输送时,随着该结束,解除锁定,压纸辊71移动到打印位置74,因此,无需通过用户操作手动操作杆85来使压纸辊71复位。因此,手动操作杆85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检测传感器26设置在支承部件86的下方,且由微动开关构成。因此,为了使压纸辊71位于离开位置75,通过手动操作杆85将支承部件86向下方移动时,支承部件86的下端面接触于检测传感器26的前端,从而检测出压纸辊71向离开位置75移动的情况。并且,当由检测传感器26检测出压纸辊71向离开位置75移动了时,个人计算机3仅驱动可再贴纸输送单元21,并不驱动打印单元22。因此,对由可再贴纸输送单元21剥离的可再贴纸,不进行打印,只是输送可再贴纸H1。从而,由于机械故障,在热敏头70和压纸辊71相接触的状态下,不会发生空送可再贴纸H1的情况。此外,检测传感器26并不限定于微动开关,也可以采用光断续器等光传感器。

在这里,参照图6A~6G对有关可再贴纸H1的空送的一系列动作进行说明。在打印待机状态下,输送辊50位于拾取位置44,转接于设置在可再贴纸座20上的可再贴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的表面(参照图6A)

用户按下手动操作杆85,通过检测传感器26检测出压纸辊71移动到离开位置75时,个人计算机3旋转输送辊50,开始卷起可再贴纸H1的动作。即,通过输送辊50转接于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的表面自由端侧,从而在可再贴纸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依次向上弯曲。并且,与手动操作杆85的按下动作联动,切断向带卷取轴78传递的动力,同时由锁定·解除机构27锁定(锁住)手动操作杆85(参照图6B)。

紧接着被卷起的可再贴纸H1的前端通过输送辊50的下侧之后,输送辊50一边旋转一边向上移动,且从可再贴纸叠H离开,此时由于输送辊50的旋转力,可再贴纸H1被弹到输送辊50的上侧,可再贴纸H1的自由端部载置在输送辊50上(参照图6C)。

接着,载置可再贴纸H1的输送辊50一边旋转(自转)一边移动(公转)到挟持位置45(参照图6D)。输送辊50到达挟持位置45且在与从动辊51之间挟持可再贴纸H1,此时输送辊50从可再贴纸叠H剥离卷起的可再贴纸H1,被剥离的可再贴纸H1被输送辊50以及压纸辊71向排纸口16输送(参照图6E)。

并且,在可再贴纸H1的粘贴部分到达压纸辊71的时候(参照图6F),输送辊50从挟持位置45移动到拾取位置44。于是,转动臂52解除锁定·解除机构27的锁定状态,从而压纸辊71位于打印位置74,挟持可再贴纸H1的粘贴部分(参照图6G)。之后,通过用户除去排出到排纸口16的可再贴纸H1,可以获得空送的可再贴纸H1。

根据以上的结构,通过将压纸辊71移动到离开位置75,从而可以停止输送色带(墨带)R。因此,由可再贴纸输送单元21输送可再贴纸H1,此时可以不输送色带R,仅输送新的(未经过打印的)可再贴纸H1。并且,在热敏头70和压纸辊71相分开的状态下,可再贴纸H1和色带R不会被挟持,因此,不会在输送可再贴纸H1的同时输送色带R。由此,可以不输送色带R而空送可再贴纸H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可再贴纸叠H,但是,代替可再贴纸叠可以使用粘结有固定端面的记事薄等。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移动压纸辊71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移动热敏头70的结构。并且,以其他动力驱动带输送单元23时,可以基于检测传感器26的检测,停止带输送单元23的动力。

其次,参照图7,对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系统200进行说明。此外,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仅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该可再贴纸打印系统200包括向下方按压支承部件86的上端面的板凸轮201、以及用于旋转板凸轮的电动机202,以这些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手动操作杆85,个人计算机3控制上述电动机202。

由用于空送可再贴纸H1的个人计算机3驱动电动机202,此时板凸轮201进行旋转,其突出部分向下方按压支承部件86的上端面,使压纸辊71位于离开位置75,切断向带输送单元23传递的动力,在该状态下,停止电动机202的驱动。并且,结束可再贴纸H的空送,此时再次驱动电动机202,将板凸轮201的突出部分移动到上方,由复位弹簧88将压纸辊71返回至打印位置74。在该结构中,可以不输送色带R,仅空送可再贴纸H1。

其次,参照图8对涉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系统300进行说明。对该实施方式,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该可再贴纸打印系统300包括向下按压支承部件86的上端面的螺线管301,以此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手动操作杆85,由个人计算机3控制螺线管301。

由用于空送可再贴纸H1的个人计算机3励磁螺线管301,此时推杆向下方按压支承部件86的上端面,使压纸辊71位于离开位置75,切断向带输送单元23传递的动力。并且,结束可再贴纸H1的空送,此时退磁螺线管301,由复位弹簧88将压纸辊71返回到打印位置74。在该结构中,可以不输送色带R,仅空送可再贴纸H1。

附图标记说明

1可再贴纸打印系统           21可再贴纸输送单元

22打印单元                  23带输送单元

24离接单元                  25带输送停止单元

26检测传感器                27锁定解除机构

53驱动电动机                54减速齿轮系

65解除突起                  70热敏头

71压纸辊                    74打印位置

75离开位置                  78带卷取轴

85手动操作杆                201板凸轮

202电动机                   301螺线管

H可再贴纸叠                 H1可再贴纸

R色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