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容器。该真空容器包括:活塞件,能够沿直线移动地安置在形成在真空容器处并且具有第一出口的容纳部中,并且设置有第二出口;弹性件,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内;第一阀板,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第二阀板,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处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防分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防止所述活塞件分离;以及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安装在容纳部中,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通过压迫所述第一阀板来关闭所述第一出口。由此,可以持续保持真空容器中的真空状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2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金容国;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65485.2

  • 发明设计人 金容国;

    申请日2010-08-05

  • 分类号B65D81/20(20060101);B65D51/16(20060101);B65D51/2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27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许向彤;林锦辉

  • 地址 韩国京畿道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37: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5D81/20 登记生效日:2017120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80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3-06-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81/20 申请日:201008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生真空的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 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当诸如蔬菜和水果的食品接触空气时,食品通过与空气中所 含的有害物质(诸如微生物或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和腐烂。

此外,在发酵食物中微生物的繁殖更加活跃。因此,食物的发酵速度或 熟化速度相当快,从而降低保存性。同时,非常重要的是,阻挡食物接触外 部空气,从而延迟食物的发酵和腐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诸如真空容 器的密封容器。

随着时间流逝,外部空气流动并且当前使用的真空容器的真空保持力减 小。因此,存储在真空容器中的食品或内容会暴露在空气中。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 器,其优点在于,即使经过一段时间也可以保持真空容器中的真空保持力。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包括:活塞件,能够沿直线 移动地安置在形成在真空腔处并且具有第一出口的容纳部中,并且设置有第 二出口;弹性件,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内;第一阀板,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中并 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第二阀板,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处并且适于 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防分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防止所述活 塞件分离;以及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安装在容纳部中,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 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通过压迫所述第 一阀板来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所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可以包括:支撑件,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并且具 有竖直的中空内侧;按压杆,位于所述支撑件中并且适于按压所述第一阀板; 以及操作杆,与所述活塞件连接,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 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按压所述按压杆。

支撑件可以包括:接收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下表面上并且在其表面处 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孔;以及导引部,与所述接收部连接,具有比所述接收部 小的外周,并且在其内表面处形成有至少一个导引槽,其中,插入所述导引 槽的至少一个导引突起形成在所述推压杆的外周处。

阻挡槽可以形成在所述接收部处,并且插入所述阻挡槽的阻挡突起形成 在所述容纳部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杆和所述操作杆 的相对表面处的凸轮部。

所述凸轮部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杆处的第一突起和凹陷以及形成在 所述操作杆处的第二突起和凹陷。

所述第一突起和凹陷可以包括以均匀距离安置的多个第一凸部,形成在 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多个第一凹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一凹部连 接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突起和凹陷可以包括以均匀距离安置的多个第二凸 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多个第二凹部,以及将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 第二凹部连接的第二斜面。

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 第二凸部按压所述第一凸部。

所述活塞件可以穿过所述防分离板的内部孔,并且至少一个平整表面部 可以形成在所述活塞件的圆周处。

阻挡台阶可以形成在所述活塞件的一侧,并且环部可以形成在所述活塞 件的另一侧。

在所述活塞件的上升状态中对着所述平整表面部的防转动突起形成可以 在所述防分离板的内侧,所述环部可以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并且所述活塞 件在所述上升状态中不能进一步上升。此外,当所述活塞件下降时,所述活 塞件可以不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并且能够转动,并且当所述活塞件在所述 下降状态中转动时,所述阻挡台阶可以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从而保持所 述活塞件的下降状态。

插入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并且对准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 板的位置的各个位置对准突起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的每 个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可以包括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中的 至少一个的真空发生设备的盖,以及耦接到所述盖从而形成存储空间的主体。

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可以包括:主体,具有存储空 间;盖,能够与所述主体耦接并且具有第一容纳部,其中使所述存储空间与 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部;活塞件,能够移动地安置在所 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设置有形成在所述活塞件中的第二出口;弹性件,安置 在所述活塞件中;第一阀板,安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 所述第一出口;第二阀板,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处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 二出口;防分离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防止所述活塞件分离;以 及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 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通过压迫所述第一阀板 来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可以包括:支撑件,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并且具有竖 直开口的内侧;按压杆,位于所述支撑件中并且适于按压所述第一阀板;操 作杆,与所述活塞件连接,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 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按压所述按压杆;以及凸轮部,形成在所述 按压杆和所述操作杆的相对表面处。

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 所述操作杆的最高的凸轮部可以按压所述按压杆的最高的凸轮部。

真空容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真空释放设备,该真空释放设备安装在形成在 所述盖处的所述第二容纳部处并且释放所述存储空间的真空,其中,当沿朝 向所述存储空间的方向推压所述真空释放设备时,存在于所述存储空间的外 侧的空气被供应到所述存储空间。

进气孔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二容纳部的下表面处。

所述真空释放设备可以包括:推压杆,安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并且能 够竖直地移动;密封件,与所述推压杆连接,位于所述存储空间中,并且密 封所述进气孔;弹性件,安装在所述推压杆的圆周处并且向所述推压杆施加 远离所述存储空间的弹力。

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可以包括:主体,具有存储空 间;盖,能够与所述主体耦接并且具有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其中使所 述存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 所述第二容纳部处;盖,能够与所述主体耦接并且具有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 纳部,其中使所述存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形成在所 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处;真空释放设备,设置有:推压杆,安置 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并且能够竖直地移动;密封件,与所述推压杆连接,位 于所述存储空间中,并且密封所述进气孔;以及弹性件,安装在所述推压杆 的圆周处并且向所述推压杆施加远离所述存储空间的弹力。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果在真空容器中建立真空,则第一阀板 按压单元按压第一阀板,从而使得第一阀板与第一排气孔紧密接触。因此, 可以防止真空性能随时间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真空产生设备被组装起来的状态中局部开口表 面的透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截取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防分离板的下表面的透视图;

图6是形成在图1的帽状件处的导引槽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防分离板的示例性变型的顶视图;

图8是图1中的第一阀板按压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9至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操作的剖 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真空释放设备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2所示的真空释放设备的操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 不同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改进。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 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 示出在图1所示的真空产生设备被组装的状态中局部开口表面的透视图;图3 是沿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 截取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防分离板的下表面的 透视图;图6是形成在图1的帽状件处的导引槽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1 的防分离板的示例性变型的顶视图;以及图8是图1中的第一阀板按压单元 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8,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包括:形成在 真空容器的盖10处并在其中建立真空的容纳部12;可沿直线移动地放置在容 纳部12中的活塞件30;放置在容纳部12中并且向活塞件30施加弹力的弹性 件50;关闭或打开形成在容纳部12中的第一出口16的第一阀板60;关闭或 打开形成在活塞件30处的第二出口32的第二阀板70;以及耦接到容纳部12 的上部并且防止活塞件30分离的防分离板80。

容纳部12形成为在盖10的上表面处向下凹入的形状,并且用于排出真 空容器中空气的第一出口16形成在容纳部12的下表面的中心处。此外,比 容纳部12具有更大的直径的接收部18形成在容纳部12上方。

其上放置有第一阀板60的第一接触部14形成在容纳部12的下表面处, 并且多个突起23形成在第一接触部14处。

用于将防分离板80固定到容纳部12的固定部20形成在容纳部12和防 分离板80处。

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部20包括在容纳部12的内周上端处形成为凹 形并且具有与接收部18连接的侧面的阻挡凹槽部22和从防分离板80的下部 向外突起从而被固定在阻挡凹槽部22中的阻挡突起部82。

如果防分离板80位于接收部18上,则阻挡突起部82位于阻挡凹槽部22 的入口附近。如果此时转动防分离板80,则阻挡突起部82被固定到阻挡凹槽 部22中,并且防分离板80被固定到容纳部12。

活塞件30为具有开口的下端的圆柱形状,并且与第二阀板70紧密接触 的第二接触部34形成在活塞件30的上表面处。此外,突起形状的环部36形 成在活塞件30的下端外周处,密封件38安装在环部36处,并且密封件38 与容纳部1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从而保持容纳部12中的气密性。

至少一个平整表面部40形成在活塞件30的外周处,并且被活塞件30插 入的开口形成在防分离板80的中心处。具有与平整表面部40相对应的平直 形状的防转动突起84形成在所述开口的内周处。如果平整表面部40和防转 动突起84互相接触,则当活塞件30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平整表面部40和活 塞件30的外周相连接的位置被防转动突起84挡住,从而活塞件30不转动。

此外,具有较小外径的阻挡台阶部42形成在活塞件30的上部处,并且 与平整表面部40连接的至少一个阻挡台阶44沿活塞件30的外周形成在阻挡 台阶部42的至少一部分处。

如果推压活塞件30,则平整表面部40与防转动突起84分离。此外,阻 挡台阶部42基本放置在与防转动突起84相同的线上,并且阻挡台阶44位于 防转动突起84下方。如果阻挡台阶44位于防转动突起84下方,则活塞件30 可以在阻挡台阶44的范围内转动并保持下降状态。

帽状件100固定在活塞件30的上表面上。帽状件100耦接到活塞件30 的上表面从而防止位于活塞件30上的第二阀板70分离。当工人推压活塞件 30时,工人的手与帽状件100接触。

如图1所示,侧面与帽状件100的下表面连接的阻挡凹槽部102形成在 帽状件100的内周处。耦接到阻挡凹槽部102的阻挡突起部46形成在活塞件 30的上部外周处。如果帽状件100位于活塞件30的上表面上,则阻挡突起部 46位于阻挡凹槽部102的入口附近。如果转动帽状件100,则阻挡突起部46 沿阻挡凹槽部102移动并且被固定到阻挡凹槽部102中,如图4所示。因此, 帽状件100被固定到活塞件30。

此外,导引槽104形成在帽状件100的内部上表面处。导引槽104导引 空气,从而将通过第二出口32排出的空气排除到外部。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导引槽104从位于第一接触部34上方的圆形 槽106分叉并且延伸到帽状件100的边缘。

第一阀板60形成为具有与第二阀板70相同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圆板, 该圆板的中心部分向上突起为凸形。位置对准突起62和72分别形成在第一 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的下表面中心处。位置对准突起62和72分别被插入 第一出口16和第二出口32中并且使第一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排成一列。

这里,第一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由薄橡胶材料制成,从而使得第一阀 板60和第二阀板70分别与第一接触部14和第二接触部34紧密接触并且关 闭和密封第一出口16和第二出口32。第一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的材料可以 是能够与第一接触部14和第二接触部34紧密接触并且切断空气流的任何材 料。

第一接触部14支撑弹性件50的下端,活塞件30的上端内表面支撑弹性 件50的上端,从而使得弹力施加在活塞30移动远离第一接触部14的方向上。 弹性件50是线圈弹簧,其直径沿向上方向越来越大。替代线圈弹簧,可以向 活塞件施加弹力的任何部件都可以用作弹性件。

如图7所示,显示内容的存储时间的月显示部86和日显示部88形成在 防分离板80处。指向月显示部86的月指针110和指向日显示部88的日指针 112被安装在帽状件100处,从而可沿帽状件100的外周移动。

第一阀板按压单元120位于活塞件30中。如果活塞件30被推压并于是 向一个方向转动,则第一阀板按压单元120物理地按压第一阀板60,从而与 第一出口16紧密接触。

第一阀板按压单元120包括:位于容纳部12的第一接触部14上的支撑 件130;可以沿向上或向下方向移动地放置在支撑件130中从而按压第一阀板 60的按压杆140;从活塞件30的下表面突起并且与按压杆140接触的操作杆 150;形成在按压杆140和操作杆150的端部处的凸轮部122和124,如果活 塞件30转动预定范围,则所述凸轮部122和124使按压杆140向下移动。

支撑件130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包括位于第一接触部14的边缘上的接收部 132和形成在接收部132的上表面上并且具有圆柱形状的导引部134,该导引 部134的直径小于接收部132的直径。导引槽136沿导引部134的长度方向 形成在导引部134的内周处。

用于排出空气的多个排气孔138沿圆周方向形成在接收部132的上表面 处,并且与多个突起23耦接的防转动槽139形成在接收部132的下部(参见 图1),所述多个突起23以预定间距形成在第一接触部14的边缘处。突起23 耦接到防转动槽139以后,支撑件130不能转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 四个突起23和四个防转动槽139。四个突起23之一和四个防转动槽139之一 具有与四个突起23中的其它突起和四个防转动槽139中的其它防转动槽不同 的尺寸。这样的话,当将支撑件130放置在第一接触部14上时,支撑件130 的每个点都可以总是位于相同位置。

此外,按压杆140包括:位于导引部134中的杆体146;以及形成在杆体 146的下部处、位于接收部132中并且推压第一阀板60的推压部144。

插入导引槽136中的导引突起142形成在杆体146的外周。导引突起142 插入导引槽136以后,按压杆140不转动并且可以沿支撑件130的长度方向 沿直线移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四个导引槽136和四个导引突起142。四个导引 槽136之一和四个导引突起142之一具有与四个导引槽136中的其它导引槽 和四个导引突起142中的其它导引突起不同的尺寸。这样的话,当将按压杆 140与支撑件130耦接时,形成在杆体146的上表面上的凸轮部122的突起和 凹陷的每个点都可以位于相同位置。

凸轮部122和124包括形成在按压杆14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突起和凹陷 122以及形成在操作杆15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突起和凹陷124。

第一突起和凹陷122包括:从按压杆140的上表面沿周向等距地突起为 凸形的多个第一凸部122a;形成在多个第一凸部122a之间的多个第一凹部 122b;以及位于第一凸部122a和第一凹部122b之间并且使第一凸部122a与 第一凹部122b连接的第一斜面152。

第二突起和凹陷124形成为与第一突起和凹陷122相同的形状,并且包 括面对第一凸部122a的第二凹部124b,面对第一凹部122b的第二凸部124a, 以及位于第二凸部124a和第二凹部124b之间并且使第二凸部124a与第二凹 部124b连接的第二斜面154。

在活塞件30不向下移动且不转动的状态中,即,活塞件30的平整表面 部40面对防分离板80的防转动突起84,操作杆150的第二凸部124a面对按 压杆140的第一凹部122b并且操作杆150的第二凹部124b面对按压杆140 的第一凸部122a。因此,在抽动活塞件30时,操作杆150不向按压杆140施 加力。

反之,如果活塞件30向下移动并转动,则操作杆150的第二凸部124a 沿按压杆140的第一斜面152攀爬,从而按压按压杆140的第一凸部122a。

将详细描述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操作。

图9至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操作的剖 视图。

如果向下推压帽状件100,如图9所示,则活塞件30向下移动到容纳部 12中。此时,容纳部12中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气孔32排出到外部。

就是说,如果推压活塞件30,则容纳部12的区域减小并且容纳部12中 的空气被压缩。通过空气压力,第二阀板70与第二接触部34分离并且第二 排气孔32打开。如果第二排气孔32开口,则在活塞件30和帽状件100之间 排出容纳部12中的空气。排出的空气通过导引槽104排出到外部。

如果推压活塞件30,则按压杆140和操作杆150的凸轮部122和124互 相耦接,而不需要互相施加力。就是说,操作杆150的第二凸部124a插入按 压杆140的第一凹部122b中,并且按压杆140的第一凸部122a插入操作杆 150的第二凹部124b中。

如果去除推压活塞件30的力,如图10所示,则活塞件30通过弹性件50 的弹力向上移动,并且容纳部12中的压力变得小于真空容器的存储空间210 (参见图12)的压力。然后,第一阀板70与第一接触部14分离,并且第一 排气孔16打开。如果第一排气孔16打开,则真空容器的存储空间210中的 空气通过第一排气孔16流入容纳部12。

如果通过重复上述过程在真空容器中充分产生真空,则推压且转动活塞 件30,从而使得活塞件30的阻挡台阶44被防分离板80的防转动突起84阻 挡,如图11所示。因此,保持活塞件30被推压。

如果活塞件30被防分离板80阻挡并且变为处于下降状态,则第一阀板 按压单元按压第一阀板60,从而第一阀板60与第一接触部14紧密接触。如 果这样做,则完全防止空气通过第一排气孔16流入真空容器。

将详细描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的操作。如果活塞件30在下降之后转动, 则阻挡台阶44被防转动突起84阻挡并且活塞件30保持处于下降状态。如果 活塞件30转动,则,操作杆150的第二凸部124a与按压杆140的第一凹部 122b分离并且沿第一斜面152攀爬。如果活塞件30完成转动,则按压杆140 的第一凸部122a被按压。

此时,按压杆140不通过导引槽136和导引突起142转动而是沿支撑件 130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下降的按压杆140的按压部144物理按压第一阀板 60,从而使得第一阀板60被按压在第一接触部14上。被按压的第一阀板60 完全地关闭和密封第一出口16,从而使得空气不能流入真空容器。

活塞件30可以转动,直到阻挡台阶部42被防转动突起64阻挡。

将详细描述应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真空产生设备的真空容器。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所 示真空释放设备的剖视图;以及图14是示出图12所示的真空释放设备的操 作的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包括:具有用于存储内容的存储空 间210的主体200;密封地覆盖主体200的盖10;以及安装在盖10处并且在 存储空间210中产生真空的真空产生设备100。真空容器进一步包括安装在盖 10处并且用于释放存储空间210的真空的真空释放设备400。

真空产生设备300的结构和操作基本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真空产 生设备的结构和操作相同。

真空释放设备400包括:推压杆230,其形成在盖10的侧部处,安装在 具有进气孔222的容纳部220中,并且端部插入进气孔222中;密封件240, 位于存储空间210中并且安装在推压杆230的端部,从而打开和关闭进气孔 222;以及弹性件150,安装在推压杆230的外周处并且向推压杆230施加弹 力,从而使得推压杆230的上表面远离容纳部220。

推压杆230位于容纳部220中并且可向上和向下移动。如果按压推压杆 230,则推压杆230向下移动,并且密封件240朝向存储空间210的下表面移 动。因此,进气孔222被打开。

推压杆230包括:位于其上部的推压部232;从推压部232向下延伸的杆 部234;以及安装部236,形成在杆部234的端部处并且穿过进气孔222,从 而使得安装部23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存储空间210中。

此外,空气导引238形成在推压杆230和容纳部220内表面之间。空气 导引238形成在推压杆230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将外部空气导引到存储空间 210。

密封件240位于存储空间210中并且固定到安装部236。密封件240与容 纳部220的下表面可以紧密接触或分离。如果密封件240与容纳部220的下 表面紧密接触,则进气孔222被封闭。在此情形中,外部空气不能流入存储 空间210。反之,存储空间210中的空气不能排除到外部。

弹性件250可以是线圈弹簧。弹性件250的上部由推压杆230支撑并且 弹性件250的下部由容纳部220的下表面支撑,从而使得弹力沿远离容纳部 220下表面的方向施加到推压部232。通过弹性件250的弹力,密封件240保 持与容纳部220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将详细描述真空释放设备的操作。通过真空产生设备300在存储空间220 中产生真空。如果推压杆230的推压部232被推压以便释放真空,则推压杆 230向下移动并且弹性件250被压缩,如图14所示。

如果密封件240与容纳部220的下表面分离,则进气孔222与存储空间 210通畅地连通。然后,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孔222和形成在推压杆230处的空 气导引238流入主体200的存储空间210。因此,释放存储空间的真空。此外, 如果去除施加到推压部232的力,则弹性件250的弹力施加到推压杆230,并 且推压部232远离容纳部220。因此,密封件240关闭和密封进气孔222.

尽管结合目前认为可实践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是意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 范围内的各种改进和等价布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