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法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3篇,学位文献有1篇等,能源法的主要作者有杨解君、肖国兴、卫德佳,能源法的主要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1.[期刊]
摘要: 从政党政治肇始的能源革命已经成为正式制度的价值取向,能源革命的速率与绩效却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问题在于作为行动规范或能源对策体系行动规则的法律缺乏对能源革命的...
2.[期刊]
摘要: 基于“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驱动,应在系统观念下对我国能源法制进行“低碳化”改造,在注入“双碳”法律功能的同时使之与现行法制体系相兼容。鉴于现行能源法制的“双...
3.[期刊]
摘要: “双碳”目标所预期的降碳进程,与现阶段能源安全的保障需求并非始终契合。近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从国际社会到国内,都出现了以煤炭为主体的化石能源“重启”,以应对...
4.[期刊]
合同能源管理民事纠纷的解决路径思考——基于“十三五”期间合同能源管理案件的类案分析
摘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了充分肯定。合同能源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有助于提升节能效率。但是,合同能源管理民事纠纷在“十三...
5.[期刊]
摘要: 油气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确保其正常供应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管道运输属于中国五大运输方式之一,承担着绝大部分油气的运输工作.管道运输效率...
6.[期刊]
低碳电力调度模式的立法需求与完善路径——以推进双碳达标为背景
摘要: 在气候变化治理背景下,我国应当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设计并实施更加合理的低碳节能制度,以期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争取2060年前...
7.[期刊]
摘要: 我国用能权交易制度的运行主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亟须法治的回应,而法政策学为法学理论顺利进入用能权交易实践提供了方法论.用能权交易制度在运行实践中面临...
8.[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成为能源进口大国,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度日益提高.美国页岩油气开采成功降低了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冲击了国际石油价格;俄罗斯和OPEC...
9.[期刊]
摘要: 涉核邻避事件表明,民用核能利用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法律供给并不能有效满足现实的权利需求.民用核能利用公众参与权利分解为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着认知、沟通、认...
10.[期刊]
摘要: 油气资源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国家建设动力的基础能源,必须通过全面、专业的市场监管来保证油气行业的市场活力.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市场采用统一立法、政监合一的监...
11.[期刊]
我国能源立法体系的不足与完善——以"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为视角
摘要: 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碳排放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12.[期刊]
摘要: 历经四十余年的制度变迁,中国自然资源产权从无到有,从不可交易到可以交易,却依然受困于资源决定型体制,尤其是资源产权及其管理并未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资...
13.[期刊]
摘要: 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的现代,德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的领头羊,在相关立法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了完成能源转型的政治目标,摆脱对传统能源的单一依赖...
14.[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重大信任危机频发,甚至多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当前,国家能源局通过发布《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2016-2020)》《能源行业市场主...
15.[期刊]
摘要: The three parties involved in siting nuclear power plants are the owner, the pu...
16.[期刊]
摘要: 核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我国核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缺陷,存在立法阙如、单一性司法救济、重事后赔偿、赔偿限额低且缺乏动态性、风险分担机制狭窄、诉讼时效短等问题.有关...
17.[期刊]
摘要: 能源监管体制改革的制度化推进是保障和巩固改革成果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能源监管体制改革通过政策推动,缺乏统筹规划,程序机制不健全,导致能源监管体制职能定位"政...
18.[期刊]
摘要: 受立法技术不够完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天然气法》的立法目的、立法核心理念尚不清晰.这种局面既不利于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进...
19.[期刊]
摘要: 《能源宪章条约》体系是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国际法律工具.它存在着适用活动范围“能源部门的经济活动”缺乏边界,以及强制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国际仲裁机制缺乏公正保...
20.[期刊]
摘要: 用能权是我国深化能源消费改革的产物,它是为了保护环境而拟制的权利,其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外部不经济性理论",它是经济学上创造的权利,属于技术权利而非自然权利.用...